明清科舉與唐宋科舉的難易程度?

時間 2021-06-04 09:21:41

1樓:qzw1161

唐宋科舉取仕的名額較少,但科舉並非唯一的進取之道。

明清名額較多,但除了科舉正途之外,其餘都是旁門左道,就連舉人出身的也會受到歧視。

總體而言,仕途經濟的難度相若。

2樓:累了伸個懶腰

唐朝科舉是行卷制度,考試外還要參考考生的詩文水平,而且由於印刷術沒有普及,讀書的成本還是很高,普通家庭的人壓根讀不起書,能參加科舉的大多都是富家子弟。當官主要的途經並不是科舉,到了宋開始讀書成本下降,錄用人數直線上公升,科舉成為了當官的主要途經。到了明清時期科舉要考八股文,難度比唐宋要難得多。

3樓:王止修

差別很大

唐宋去魏晉不遠,還殘留著高門大族的勢力。唐朝時印刷業遠不及後世發達,知識的普及程度不同。而明清時期,社會上已基本沒有世家大族。又印書業發達,普通農家子弟也可以認字讀書。

所以,明清的科舉類似今天的高考,大家統一考試,統一標準打分,考試難度大

唐宋的科舉類似今天的美國高校選拔方式,除了高考成績,還要看出身,聲望等等因素,頂尖名校更是在乙個較小的圈子裡招生。

為什麼明清科舉只出自朱熹編註的《四書》?

只出自朱熹的原因不太懂,但出自朱熹的原因可以提供乙個角度。拋開對宋明理學的偏見,從精微切要來說,朱注雖有闡明道學的一些私貨,但確實用力頗深,切中要害處鮮明。朱注篇幅和其他人的註解相比,更短小精悍,但句句是重點。總之,在質量上有被當做 教科書 的價值。以孟子為例,對照王夫之的讀四書大全與趙岐的孟子正義...

為何明清科舉考試的一甲三名(狀元,榜眼,探花)當不了庶吉士?翰林院編撰 編修和庶吉士哪個仕途更平坦?

你微笑時好美丶 因為不需要,三鼎甲殿試後授官直接就是翰林了。二三甲參加考試,選出幾個優秀的當庶吉士 庶吉士在翰林院實習三年選館合格才能當翰林。他們都是翰林出身,前途基本差不多就是盡快入閣拜相,三鼎甲時間上比同榜早起步三年。 三鼎甲直接入翰林院授還為從六品修撰和正七品編修。而二三甲進士要經過翰林院考試...

宋明清文官的惡臭言行應該歸咎於科舉帶來的地主政治嗎?

兩點冷水 你是不是對平民有啥誤解?還是你依然以為過去的平民和現在的平民一樣?過去可沒有義務教育,能讀的起書的人家都不能按平民算。有宋以來文官的惡臭言行只沒說是地主階層已經到達了那個階層所能達到的生產力上限,擴張已經到頂了,開始不思進取了。 範茂雄 有這麼點意思吧,平民終究比不了大戶人家,提供的資源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