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代青年人對傳統文化的理解是否太過淺顯?

時間 2021-06-03 06:25:02

1樓:自求多福

其實這不是當代年青人的問題,傳統文化教育缺失已經一百多年了。現在教育的主流依然是被西方同化的教育,以致現在很多家長同學希望學習了解傳統文化,卻很難找到比較好的老師了

2樓:小島主

與物質對應的是精神。即哲學中的形而下學和形上學。

知識實際也屬於物質範疇,只有知識轉化為思想、理念、信仰等時才可以算做精神範疇。

「匠心」是屬於精神範疇,是一種精神,但不能代表全部精神。

當代年輕人對傳統文化理解不深是這個時代的特色,也是亟待解決的重大問題。其中原因很複雜。但我們也要相信,中華文化是具有強大生命力的,是生生不息的。

未來時代發展必然會有回歸傳統再到繁榮傳統、昇華傳統的歷史階段。

3樓:不鴿

青年人有發揚傳統文化的意識

但總是談東西的人多;做事情的人少

追劇追星追熱點的人多;看書寫字思考的人少

眼球太容易被熱點裹挾,一葉障目而不見神秀岱宗。我們很容易形成牢不可破又不加親身檢驗的「共識」:中國的文化必是博大精深的,至於如何博大精深,少有年輕人說得上來,說出來也不是親身積累所得;中國傳統文化必是保護不力的,至於怎麼保護不力,未必仔細想過,更不用說傳承的責任

就繼承發揚傳統文化來說,近年來傳統文化題材的綜藝、紀錄片十分火爆——從「我在故宮修文物」到「中國詩詞大會」再到「朗讀者」,出人意料地搶占熱門話題,這無疑是令人欣喜的事情。

然而同時卻也叫人感慨,我們的傳統文化放在那兒幾千年了,為什麼我們會被「驚豔」、為什麼「才」被「驚豔」?

我們常艷羨於日韓包括台灣的文化傳承與文物保護,人云亦云本國文化斷層、信仰缺失,於是當諸如《我在故宮修文物》這類紀錄片出現,不爭不辨,只是安安靜靜的呈現,便讓我們頓感驚豔,原來不是我們比不上,只是我們未曾關注

作為當代中國的青年一代,作為往聖先賢的後生晚學,真誠的希望我們的傳統文化能在新新時代發揮更重大的作用,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時代主旋律下,能成為凝聚社會共識、凝聚青春力量的時代精神的一部分。

我們當代青年人

可以有向外看向前看的視野

也能有向下看向後看的情懷

踏實努力,不負時代

為實現自己的價值

與家國的夢想而努力奮鬥

4樓:詐布池

從描述來看,我猜題主想問的應該是:現在漢服圈的年輕人,對傳統服飾文化的理解是否過於淺顯?

中華上下五千年風風雨雨,傳統文化包含的內容實在太多太多,還有很多手工藝品的製作都在傳統文化的範疇內呢,哪怕去博士堆裡隨便挑個人站出來,也不敢說自己面面俱到吧,

那就不抬槓,只聊漢服,

首先,興趣是最好的老師,

這是我做老師時最常跟學生和家長們說的話,比如為了讓我的學生們更快速地記住三字經、千字文等,特地自己給作了曲教他們唱出來,一年級的學生就能唱老長一大段了,

要讓乙個普通人樂意去了解傳統文化,總是需要乙個契機,有些人對傳統文化的興趣是與生俱來的,就好像有些人天生就愛學習一樣,但那只是小部分而已,那對於咱們普通的大部分人呢?

漢服既然可以作為這個契機,讓一部分人去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不是一件好事嗎?

其次,深入研究……說真的,這不是普通人的事……

咱也不說佼佼者,畢竟不管哪個專業都是金字塔,塔尖的人就那麼幾個,多數人依然只是下面墊底的,

就好像咱們讀紅樓讀水滸,作為四大名著,應該是很多人都看過的吧?但是能認認真真寫出分析解讀文的又有幾人?

這是不理智噠,他喜歡歸他喜歡,西遊記作為至今仍排前十收視率的電視劇集,它放低了這本名著的門檻,不提其他,單說它讓大家對西遊記產生興趣,對名著產生興趣,對傳統文化產生興趣,這就足夠啦,

要說更深入的研究,本身就只是小部分人的事而已,

就好像小學中學語文學得好,大學繼續讀漢語言文學專業,我們全班反正就我乙個人而已,而我們整個漢語言班裡,成績好的也就那屈指可數的幾位同學而已,

任何行業、任何專業都有佼佼者,至於我們在下面墊底的,需要接受自己在這方面的平庸,相信總會有我們自己擅長的領域,相信每個人都能在自己擅長的領域裡發光,

而不是說,全民or大多數人,必須得深入研究某乙個課題,而且這個課題的範圍還那麼大,可能終其一生都無法徹底摸透,

最後,漢服說到底只是衣服而已,

衣服嘛,一講究自己穿著舒服,二是能讓自己心情愉悅,或者保持自信,三是對於外界來說,文明得體,

這就夠啦,

就算T恤的銷量幾乎是全球頂尖,又有多少人會去了解T恤的來歷和更深層次的文化?要扒來歷雖說眾說紛紜,但不管是美國還是英國,每一種說法都是國外傳進來的,對於普通人來說,有必要為了一件衣服而去深究它的歷史嗎?

他們可能只是覺得T恤便宜,方便,好看,舒服,大眾,日常,等等任何原因,而買了穿了T恤,我們又何必去說他們對T恤文化不了解、太過淺顯呢?

5樓:小錦蓮蓮

這幾天重新回想了一下這個問題,或許還有乙個更加溫和一點的思路。

品字三口。

所有的一切源於第乙個口,我們基礎的需求得到滿足後,我們才開始追求第二個口。

今天我們就在第二個口的階段,要發展到品字階段需要的不只是物質上的供給,還需要時間的沉澱,要允許用時間來蘊養一代人。給點時間吧

有市場後才有資本入駐,有資本注入後才會有深入的研究。

現代社會,光憑一腔熱血的一門深入會死的很慘的。但有市場有同好,甚至成為成熟的產業鏈後某種文化才能安全落地。

我們不能拿過去做學問的心態來要求市場,不然只是個別人的自我狂歡,自嗨鍋。

我們是在一片廢墟中重建輝煌,今天的我們還在清理廢墟,我們看到輝煌的某個角落,但離輝煌本身還有很長的路要走。

不要著急,只要喜愛,總有天我們可以看到最美麗的她。

6樓:李濤

不知道你所說的中國當代年輕人是指誰

不知道你所說的洋人是指誰

不知道你的衡量標準是什麼

如果你的理解,有事實依據,你應該予以說明,如果完全沒有任何事實依據,只是你個人的感覺,那無論你感覺是什麼樣,都是你個人的事,不予置評

7樓:

不是年輕人淺顯,而是大部分人在他不熟悉的領域都淺顯。

傳統文化博大精深,涉及到文學、歷史、哲學、藝術、民俗等方方面面,就算是中國古典文獻學的博士研究生,他也不敢說自己對中華飲食的理解,比他們學校食堂中餐館的大廚更深入。

同理,日常演出《楊家將》《四郎探母》《穆桂英掛帥》這些楊家將類題材劇作的戲曲大師,說不定對真實歷史中的雍熙北伐的了解程度還不如知乎上的歷史票友…

經略幽燕 (豆瓣)

所以,大部分人對於傳統文化,充其量只能做到鑽研某一方面,在某一方面頗有成就而已。比如詩詞、比如音律戲曲、比如服飾。

無論是從前段時間的漢服潮,再到後來的設計潮,都不曾深入的去發掘中國文化的美

的確,現今的漢服復興運動的確時間比較短,還有很多不足,的確沒有充分挖掘到中國傳統文化之美,但這不正說明漢服運動還需要時間走向成熟嗎?誰能說日後就沒有人嘗試將漢服與其它東西結合呢?誰能說,以後國漫崛起了,裡面不會有大量漢服元素呢?

我其實認為不能從物質方向去繼承和發揚

雖然我也認為精神層面很重要要,但無可否認的是,再好再美的精神,沒有良好的物質載體,就無法有效傳播,自然也就不會有人願意深入了解。總不能逢人就拿著本《皇清經解》《四書章句集注》就給他講哲學吧?

比如,當你聽到「日本文化」這個詞,這個地球大多數人第一反應就是武士、櫻花、和服、壽司;

聽到「南韓文化」,第一反應是泡菜、韓服、韓劇;

聽到「美國文化」,第一反應是美國大片,西部牛仔,爵士樂,可樂炸雞漢堡包;

人家沒有直接給你講《源氏物語》《萬葉集》,也沒有直接跟你講《朝鮮李氏王朝史》,更沒有講《聖經》和清教倫理,但是確實有不少人會透過這些「物質」,去主動了解「精神」。

講好「中國故事」,酒香也怕巷子深。

8樓:繁星之下

讓一群整天起早貪黑、缺乏休息日、缺乏足夠業餘時間、缺乏連貫娛樂時間、缺乏運動機會的年輕人去把僅有的碎片時間用來研究傳統文化,實在是強人所難。

9樓:意闌珊

沒有人覺得深入研究很難嗎?

拿我們學法律的來說,大多數本科畢業後,對法律也沒有什麼理解,你問我們什麼法律問題我們也不會,仍然用自己樸素的價值觀判斷,然後包裝在從天而降的法律概念中。

我目測除了一些相關專業,譬如漢語言文學,傳統樂器,大多數人的專業都和傳統文化都沒什麼關係。

和生存工作沒啥關係,想要研究只有靠業餘時間,如果沒有足夠的熱愛,很難打敗網路遊戲和動漫電視劇集電影。

以及,我就知道這個問題下有人要cue漢服沒文化瞎顯擺

假如王者榮耀出大電影,v10,充6塊錢的,豹子頭林沖,都算是「股東」

年輕人理解都很淺嗎?

@啊咧咧的無劫緣(微博)

這種大佬年輕人(相對於我這種小白)研究文物。

主要是我怕有人槓這就大佬了?有什麼證和獎嗎?有什麼博士學歷嗎?

反正比我強多了。

我覺得對傳統文化最重要的是尊重,有人熱愛做深入的研究,有人喜歡,有人不喜歡也不會去汙衊分不清精華糟粕。

但要人均專家水平是不現實的

我就是對傳統文化沒啥深刻理解的年輕人只管買商家成品只管顯擺

10樓:神棍

是,包括哪些天天把傳統文化掛嘴邊的人。

可是那又怎麼樣呢?我認為我們應該加強的是歷史教育。能夠從歷史的角度下更加詳盡的認識我們的傳統究竟是什麼。在了解這個的前提下,有興趣的把這個當成個業餘愛好來未嘗不可。

除此之外傳統文化什麼的真沒什麼意義。

11樓:空氣濾心

物質形式表象看待一切,功用意識分析一切的認知論,理解傳統文化肯定淺顯和虛妄。缺乏形上學的天命和天道信仰意識,就是那些號稱國學專家學者們,也照樣不靠譜。認知論不扶正,形上學信仰意識不回歸,沒辦法的。

12樓:朱悅

因為不管是漢服還是國風設計潮

都是只潮流

不需要深度

只需要流量就可以

絕大多數都是蹭熱度的產物

漢服沒幾個能深入研究傳統配色紋樣的

所謂國潮設計

很多用的卻是日式版畫的畫風

要不就是傳統紋樣印個滿身花

要不就是書法字型交錯排班印幾個字

13樓:來生回首望今世

我知道一部分民間野史跟神話傳說。

再加上閱讀的網文比較多,對講故事頗有心得。

有段時間心血來潮研究佛道兩教。

就像是哪吒跟姜子牙火爆的時候,我會跟他們聊封神的人物關係與各個體系之間的明爭暗鬥。

他們也聽得很開心。

我覺得這是正確的辦法。。

人家想聽,你講給人家聽。。這叫普及

人家不想聽,你硬要講給人家聽,人家說了你很煩,你說他不尊重傳統文化。

這叫耍流氓

魯迅對傳統文化的態度偏激嗎?

芊芊 魯迅先生是左聯領導。左是什麼,不說大家都應該知道,左普遍具備反傳統的特點。同時還是蘇語翻譯,翻譯各種蘇聯革命文學,翻譯那麼多浩瀚巨著,沒有精神力量支撐,是不行的。同時還是日本留學生,和很多日本人交往,諸如內山完造,利用日本人身份,幫助魯躲過追捕。兩人交流都是日語,同時對待日本侵華態度很複雜。 ...

我們當今對「傳統文化」「國學」的定義是什麼?

許小龍 國學這個概念具有一定的時代背景,其含義應該也是隨時代變化。這個概念大體形成在洋務運動時期,是乙個和西學同時提出並對立的乙個概念。也就是西方的那套思想方法文化,和中方的思想方法文化。事實上大學裡沒有開設國學專業也說明這個問題,國學龐雜細碎,難以釐清。如今國學熱完全是炒作,其實國學大師不是什麼都...

淨空法師和陳大惠先生對傳統文化的推行,究竟是對世人的道德救贖還是在下一盤很大的棋?

永恆紀元 他們不是偽科學也不是唯心主義,他們就像我們的長輩都希望後代能過的好能驅災辟邪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煩和痛苦方法可能有點不正確但是目的和父母一樣只有乙個都是希望教育世人希望我們好 很顯然,他們並不是在搞道德救贖,因為我見識了許多人,因為他們而成為了自己精神上的奴隸,這不是道德,道德的作用在於約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