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怎麼理解幾於道?有什麼深入的解釋或延伸嗎?

時間 2021-06-02 17:18:22

1樓:無奇之道

第八章

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夫唯不爭,故無尤。

我的理解:

世間最能遵守自然法則的事物就像水一樣。

水怎麼遵守自然法則的呢?水對萬物都能表現出「利他」性,水不去和萬物爭自己的利。水也能處在人們都討厭的低窪的地方,水的行為很貼近自然法則展現的行為種類,所以水是很遵守自然法則的。

遵守自然法則的對待身份地位的態度,就像地一樣能處在別人的下方。遵守自然法則的心性氣量,就像深潭一樣,能包容一切。遵守自然法則的利益分配,能把他人當成自己一樣對待。

遵守自然法則的承諾,是表現出如法則一樣的必然性。遵守自然法則的治理民眾的方式,能使得民眾處在符合自然法則的平衡狀態。遵守自然法則的做事方式,必然達成目標。

遵守自然法則的行動,必然是切合時機的。

所以人只要徹底的沒有「我」vs「他」的相對性,就不會有互相侵害利益的爭鬥。

發散感悟:

上善若水。

什麼是「善」?

善的本意就是「利他」,乙個人能對他人表現出「利他」的行為,就是「善」,因為多數人偏向「利我」,而少「利他」,所以是相對性失衡的。而能有「利他」的行為就是相對性更平衡的,更貼近自然法則的。

這裡的「善」指的是衍伸出的更本質的意思,即形容事物能遵守自然法則。「不善」就是形容事物未能遵守自然法則。

人世間最能遵守自然法則的事物,就像水一樣。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為什麼說水最能遵守自然法則呢?因為水對萬物都能表現出「利它」,能處在大家都厭惡的低窪之處,所以它很遵守自然法則。

什麼叫遵守自然法則(大道)?

前面第二章講了相對的兩種屬性,是相互依存,地位同等,級別相同的。所以大道是不會偏向於任何一種屬性的。而人則不然,人擁有生物天然的趨利避害的性質,容易導致相對的屬性之間失衡。

能保持相對性平衡,就叫能遵守自然法則,就叫「善」。

居善,地。心善,淵。與善,仁。言善,信。政善,治。事善,能。動善,時。

老子用水的行為來形容遵守自然法則的利害分配,我們可以把它總結為3個字:利善,水。然後又再列舉了幾種貼近自然法則行為。

在對待身份地位時,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是表現的像「地面」一樣,能處在別人的腳下。

在心性氣量方面,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是表現的像「深潭」一樣,能包容一切。

在對待利益時,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是能把他人和自己一樣對待。

對待承諾,遵守自然法則的行為是體現出像法則一樣的必然性。

在治理民眾方面,遵守自然法則的治理方式,就是讓民眾處在自然法則的萬物齊全,各處其位的平衡狀態下。

遵守自然法則去做事情,以能力為前提。

遵守自然法則去行動,以合適的時機為前提。什麼叫合適的時機?前面章節講的擦屁股就是乙個生動的例子。明白了什麼是善,我們可以用這個例子來造個句,曰:屎善,拉;紙善,擦。

夫唯不爭,故無尤。

什麼是「爭」?爭,首先得要有「我」vs「非我」的相對性,然後要有「利」vs「非利」的相對性,才會導致爭奪(利,我)類別,鄙棄(非利,我)的類別。

所以說只有世人都不存在我vs 非我,或利vs 非利的相對性時,才不會有利益被別人奪走的事情發生。

總結:

老子用水的行為來形象的描述貼近自然法則的利害分配。再列舉了一些生活中常見的行為應該要怎樣才能貼近自然法則。然後提出人們符合自然法則的共存方法:

人們只有互相不爭權奪利,才能沒有紛爭,和平共處。

如何理解「上善若水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 處眾人之所惡 故幾於道 」這句話?

夏柏 上善若水本身是一段很撈很掉價的敘述。因為其核心邏輯很短,老子根本不需要講後面一堆畫蛇添足的屁話。只用講 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居眾之所惡 所以後面的文字內容存在的邏輯意義何在?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是以聲人芮其身而身先,外其身而身存。不以其無私輿,故能成...

做人做到上善若水 水善萬利而不爭 這種境界是好是壞?

儒神我有錯 好,肯定好。只是界限難划,重點是利萬物還是不爭。利萬物的人多的是,利萬物而不爭的人也多的是。但是這不是重點,重點是你說 水 能像 水 一樣出現在萬物身邊,周圍。要是真能做到 水 必是位高權重,位高權重怎麼會不好! 達到這種境界的有,先舉兩人,老子與孔子都達到了。但在他們當時的生活環境下,...

「水善利萬物而不爭」是否適用於當今競爭激烈的社會?如何借鑑古人之經典哲學思想而又符合現代社會發展規律?

別忘了這一篇後面還有 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呢。善利萬物 包容天下的同時,水也是注定要忍辱而負重的。老子早就明白了善利萬物而不爭不一定有好報的結果,不是一種功利性強的做法 但也正是這樣,善利萬物而不爭的水被他評價為最接近他倡導的大道。故踐行這句話,我個人認為,得到的更接近於心靈的自足。而從中所獲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