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無癖不可與之交,蘊含著什麼道理?

時間 2021-06-02 09:08:43

1樓:

人都有人性上的缺點。

如果有人和你交往,暴露他自己,不會因為利益而帶著面具,來獲取利益,展示的是有缺點的他自己。說明他不戴面具,在你面前是真實的他自己。這樣的人是真誠的大好人。

如果乙個人在你面前,為了獲取利益,處處表現的都很完美,說明他時時刻刻帶著面具,這樣的人遠遠的還行,不適合做朋友,因為走進了他把面具摘下來你都不認識他了。不真實。

2樓:皮薄餡大十八個褶

我個人覺得應該這麼理解:

乙個人的總該有自己的癖好,此癖好不管是社會所認同的也好,或者大眾所不能理解的也好,那都沒關係,因為此癖好只關乎個人,只是個人人性發展中的乙個必帶的附加產物,屬於人性。

然而沒有癖好的人平日生活基本上找不到興奮點來維持心理的平衡,所以會得心理疾病,抑鬱症是其中的一種,所以癖好屬於人性。而沒有癖好的人客觀來說是因為以下原因可能導致了他們放棄了自己的癖好,或者沒有意識到應該追求自己的本心的癖好

首先,他應該是沒有自我思考的人,完全受環境擺布。這種人缺乏自信心,總想著做別人心中或者大眾心中的完美人格,以為那是自己想要的人生,自己滅掉了自己生而應該擁有的屬於自己思考後的慾望或者追求,他們沒有意識到。

所以,社會氛圍崇尚的什麼,他們就追求什麼,以此獲得自信,然而,社會一般崇尚的東西多為功名利祿,少有人性的真實,所以這種人的行為風格中多多少少有不擇手段的身影。

而且一般這種人缺乏安全感,不相信自己,更別說能夠坦然的相信別人,所以,想和他做交心朋友,他卻總是和你隔著一堵牆,而且你拆不掉,因為這堵牆是他的

3樓:當下的幸福

明朝遺民張岱的話:「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人無疵不可與交,以其無真氣也。」(《陶庵夢憶》卷四)

要想理解這句話,需要了解一點我們傳統文化的思想發展脈絡。

我們的傳統文化思想不是一成不變,而是一直是波動前行的,大體經歷:建立思想學說——固化僵化——思想解放運動——建立新學說——再僵化——再次思想解放的過程……

漢朝人就把儒學給僵化了,定了很多聖人的「標準」,結果向著這個方向努力人們,反而變得裝腔作勢,離真心和本性更遠。典型的,比如王莽,所有「標準」都符合,但心地上卻並不是乙個真正的「仁者」,上台之後搞得民不聊生……

所以才有魏晉名士的第一次思想解放運動,主要是讓人們回歸本真內心,反對禮教僵化。也算是對儒學功利文化的一次反叛。

張岱的時代,是程朱理學盛行的時代。在「存天理、去人欲」思想指導下的儒者,雖然沒有嚴重偏離本心,卻讓很多「半吊子」儒者再次走上清心寡欲,甚至無欲無求的隱士之路。

上面這句話,正是針對這個問題的思想解放的口號之一(應該算是第二次思想解放吧),他告訴人們,「滅人欲」,並不是要不食人間煙火,變得人不像人。正常的慾望和愛好,甚至是有一些「毛病」,也是不離本性真心的。

張岱生活於明朝末年。明中葉以後,宦官擅權,佞臣當道,特務橫行,黨爭酷烈,內憂外患,愈演愈烈。賢能忠直,或被貶逐,或遭刑戮。

與此同時,思想界湧現了一股反理學、叛禮教的思潮。以王艮、李贄為代表的王學左派,公開標榜利欲、欲為人之本性,反對理學家的矯情飾性,主張童心本真,率性而行。這無疑是對傳統禮教的反叛,對程朱「存天理,滅人欲」的理學的挑戰。

在這種思潮的推動下,文人士子在對社會不滿之餘,紛紛追求個性解放:縱慾於聲色,縱情於山水,最大程度地追求物質和精神的滿足。他們一方面標榜高雅清逸,悠閒脫俗,在風花雪月、山水園林、亭台樓榭、花鳥魚蟲、文房四寶、書畫絲竹、飲食茶道、古玩珍異、戲曲雜耍、博弈遊冶之中,著意營造賞心悅目、休閒遣興的藝術品味,在玩賞流連中獲得生活的意趣和藝術的詩情;另一方面他們在反叛名教禮法的旗號下,放浪形骸,縱情於感官聲色之好,窮奢極欲,焚膏繼晷,不以為恥,反以為榮。

「人情以放蕩為快,世風以侈靡相高。」(張瀚《松窗夢語》卷七)

交朋友就要和這樣真實的、能夠真誠面對自己內心的人去交往。有點毛病沒關係,這樣的人至少沒喪失人情味兒。

如果像包公一樣,各方面人品道德修養雖然都沒什麼問題,但一輩子幾乎從來沒笑過!這樣的人找他打官司還行,交朋友你受得了嗎?

所以,這裡的癖指的就是癖好或者愛好,乙個人總得喜歡點兒什麼,才能和他正常交往。直接承認「本人男,愛好女」也好,或者喜歡文化藝術也好,總得有點兒愛好。如果清心寡欲到極致,內心去人欲到了極點,這樣的人修養雖高,但是你已經沒法再和他交朋友了。

因為和你交往這件事情他可能也沒什麼興趣。

第二句的「疵」是瑕疵。就是說人得有點兒毛病。如果乙個人太完美了,沒毛病到了極致,那背後很可能隱藏著不可告人的大毛病。

因為真正的人是不可能完美的,如果真誠面對自己的心,本來就會發現很多毛病,這才是正常的。什麼毛病都表現不出來,只能說明隱藏的很厲害。

如果能做到正視缺點,而不去刻意隱藏,這樣的人就很真誠,是有真氣的真人,而不是時刻把自己隱藏得很好的假了吧唧的人。交朋友要交這樣的「真人」,不能去交「假人」。

大概就是這個意思。

如何看待 人無癖不可與交,以其無深情也 的說法?

癖好,指深厚且真實的愛好。有共同癖好的人的交際是真的有趣。而沒有癖好的人的交際常流於形式,就像某些人印象裡的戀愛就只是一起吃飯 逛街 看電影 牽手住賓館 他們印象裡的交友就只是一起打牌 打麻將 打遊戲 吃飯 喝酒 唱k 聊八卦 沒有癖好的人的交際功利性太強,不能說是無趣,但其帶來的趣味總是很鄙俗。不...

是否應該告訴朋友與之交好的另外乙個人有品行問題?

我有乙個從初一開始玩的朋友我們玩的很好到了高中不在一班了放學也會一起回家高二重新分班我們兩個又在乙個班我以為我們還是朋友無話不說的朋友我和她說t的品行不好 t是她的朋友我很委婉的寫了紙條告訴他t的行為讓她自己分析結果她轉臉就把紙條給了t 兩個人看著紙條哈哈大笑後來t還告訴了班主任還有她在外面認的一群...

若佛法只能讓人看破紅塵,無欲無求,終獲解脫與喜樂,那為什麼還要去修行呢?

若依靠修行消除慾望僅僅為了解脫與喜樂,那我完全可以通過合理的生活方式來達到更好的效果。你解脫了?你獲得修行證果之後的喜樂了?沒有你說個蔡國慶? 知乎者也 你問這個問題,說明你根本不了解佛法。看破紅塵是什麼意思?不是你理解的無欲無求,而是讓你正視自己身而為人的欲求,讓你理解這個世界,用更長遠的目光來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