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用詩詞的引申義,是否是對詩人的不尊重?

時間 2021-05-06 18:06:38

1樓:楊鶴

我認為:適當使用詩詞的引申義,並不是對作者的不尊重。

魯迅先生有一篇雜文叫《現代中國的孔夫子》,裡面將孔子稱為「摩登聖人」;《孟子·萬章下》裡也稱孔子為「聖之時者也」;大概在十三年前,易中天先生為於丹先生《論語》心得》作序,就曾表示我們需要一位「灰色的孔子」來面對當今多彩的世界——易中天先生解釋說,灰色,是百搭色,而我們需要的孔子,也應當是一位最具普適性的聖人。

這番解釋,與魯迅先生當初所謂「聖人中最時髦的人」有異曲同工之妙。

其實從儒家學派創立以來就一直是一位與時俱進的聖人——不管是主動的、積極地,亦或是被動的、有侷限性的。

我對於孔子,對於儒家,一貫是十分推崇的——甚至曾一度認為「儒門立而百家生」(當然,要論證這一點,那又是一篇幾千字的文章,這裡就不囉嗦了),下面,我來簡單的說一下中華幾千年間儒家思想(孔子形象)的幾次主要變遷——或者說豐富。

先秦時代的儒學思想,因為距離孔子最近,變化也相對小一些,孔、孟、荀三人最大的思想分歧也不過是對於人性善惡的看法不同。

儒家思想第一次發生大的變化,是西漢世宗朝的所謂「罷黜百家,獨尊儒術」——這一次,是給孔子披上了「神」的外衣(「神化」孔子與之前的「造聖運動」有著本質上的區別)。因為此時的漢王朝要加固自己在思想、學術方面的統治,他們需要乙個權威,需要乙個「上帝代言人」,所以在劉徹與董仲舒兩人的搗鼓下,孔子完成了第一次變身——換句話說,儒家思想有了第一層「引申義」。

緊接著是魏晉時代的「三教並立」——魏晉文人雅好玄學,整個魏晉南北朝三百餘年的時間裡,儒家並沒有像之前一樣一直處在絕對的思想領導地位上——此時道教的太上老君與佛教的釋迦摩尼幾乎與孔子三分天下。而此時的儒家思想,也不可避免的帶上了一點玄之又玄的意味。這是孔子的第二次變身——換言之,儒家思想的第二次新變發生了。

第三次,也是中國思想史上儒家最徹底、最持久的一次變化,發生在兩宋。這次之後,「儒學」幾乎就等同於「理學」

由此可見,即使是孔子、是儒家思想,也在隨著時代的變遷不斷的產生「引申義」——並且大多被上位者承認並散播。

所以,適當使用詩詞的引申義,不僅不是對作者的不尊重,反而會令作者與作品一起被新的時代所需要。

由此,我們的文化才能永遠保持有鮮活的生命力。

2樓:復道

這怎麼會呢,你在為他衝超話啊。

引用的越多只能說明詩人自己的名氣越大;順便也是做宣傳,畢竟要真的搞懂還得回歸原作嘛。

當你看到古代有幾個人互捧的時候你就知道這是多麼正常的事了...

3樓:羅本身

「斷章取義」是春秋古人引詩傳統,舉不勝舉。後世在泥地里罰跪引「胡為乎泥中」,乃至玩諧音梗引「桃之夭夭」,都談不上不尊重。

4樓:刻薄的有司

一關於這個問題,我在另乙個回答下的思路是既然老師認為蘇軾表達兄弟情的句子能泛用到所有的親情,那為什麼不能泛用到所有真摯的感情呢?同樣是在進行泛用,這是「五十步笑百步」的行為。

但於我而言,以上兩種都不會採用——因為原模原樣用別人的詩句來表達自己的感情,這本身就落了下乘。在說理的時候,我們原模原樣地「引用」名人名言是作為依據,因為自己可能人微言輕,所以需要借用外來的力量。但是在傳達感情的時候,這就是缺少自己的表達,換言之就是「說不出愛」,可能你強烈的情感已經超過了所有人,只是嘴笨。

這無可指責,我不這樣做只是非常自信自己的情感獨一無二。甚至我認為每乙個詩人自己寫的詩詞都不能完整地表達自己的情感,而只是表達了很微弱的一部分。為什麼給有羈絆的人寫詩?

只因為那個人知道你愛ta,就算你什麼都不寫,ta還是知道你愛他。

二回到問題。

首先我們要分析「用」的是什麼樣的詩句;其次我們得明白我們為什麼要「用」這一詩句;再次是詩句在那放著,我們能把它怎麼用。當詩句的性質與我們的目的相匹配,而且是從正面使用的情況下,那就不存在誤用。

詩句的性質怎麼看?這個問題是個關鍵問題。如果把「但願人長久,千里共嬋娟」的性質看成是全詞的性質,那就錯了。

全詞是兄弟情,但只有每乙個句子結合成整體並帶上小序的時候才是兄弟情,單獨一句拿出來那就是句子的字面意思。就這一句而言,它在全詞中充當的是加深情感程度的作用,相當於就是英語中的副詞,換到其他地方來加深另一種情感並沒有不妥。我們能想到的很多詩句的性質都是加深程度,因為確實這樣的句子通常更具美感。

直接表達觀點或者情感的也有,「欲窮千里目」「山重水複疑無路」「花開堪折直須折」這些誰會用錯?誰會指責別人用錯?

詩句怎麼用也是個關鍵問題。「直用其事,人皆能之。反其意而用之者,非學業高人,超越尋常拘攣之見,不規規然蹈襲前人陳跡者,何以臻此?

」這裡提到兩種用法,直用和反用,反用也就是一些類似於翻案的東西。但具體做法不侷限於此,也有只用原典的表意的,也有綜合幾個典故的,甚至還有完全不出現原典的暗用。直接看例子:

徐照:一層休更上,百尺有誰評。(反用)

杜牧: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反用)

王安石: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再反用)

李商隱:可憐夜半虛前席,不問蒼生問鬼神。(反用)

林逋:茂陵他日求遺稿,猶喜曾無封禪書。(反用)

莊子:相濡以沫,不如相忘於江湖。

阮籍:吹噓誰以益,江湖相捐忘。(直用)

汪嶽尊:每借好詩供濁酒,以沫相濡久矣。(反用)

劉克莊:葦折鷺藏身不得,萍乾魚以沫相濡。(只用表意)

丁謂:濠梁寧足樂,相忘在江湖。(綜合)

有司:看你跟著我受苦,我心不忍,我們還是……(暗用)

假想的女朋友:不!不要說下去,我願意與你同甘共苦、相濡以沫!(反用)

至於有些人認為用典等於引用,那確實不怪他,因為傳統的詩詞創作與批評中的很多範疇跟今天是不太一致的,我們怎麼能希求乙個連用韻和平仄都不懂的人去理解詩詞中的高階技巧呢?

今天的詞典解釋「用典」為引用典故,解釋「引用」為用他人的事例或言詞作為根據。用我們現在的思維來看,似乎沒什麼毛病,用典就是使立論有依據,方便比況寄意,減少語辭繁累;但古人還有另一種情況,就是單純的充實內容、美化詞句。王鵬運稱讚「夢窗以空靈奇幻之筆,運沉博絕之才,幾如韓文、杜詩,無一字無來歷。

」難道韓愈、杜甫、吳文英這些大才是寫不出自己的乾貨嘛?不是的,他們不是簡單的引用,而是精妙的化用,會重新賦予新的內涵在其中,而這內涵與原典並不完全具有同一性。

5樓:翊止

自從我學了李商隱的無題就覺得是。

人家好好乙個寫愛情的抒發無法言說之感的

怎麼就成形容老師的了難道大家都對老師有無法斷絕的相思???

我沒有說老師不值得讚美

但這個引申義真的很扯

商隱大大的棺材板都壓不住了

6樓:董安于

首先,我以為如果在作者原有本義的基礎上引申一些更能詮釋作者情感的意義,這是完全無傷大雅,甚至可以說是十分好的。畢竟,假設你以原作為基礎,糅合自己情感,做出正確恰當而非故意惡搞的理解,相信原作者看到也必然欣喜非凡。

其次,更重要的是,每一段話,每一句話乃至每乙個字,在不同的語段中都蘊含不同的含義。

我的乙個學長就拿今天高考語文題作例子,向我們說明了這個道理

「放他媽的屁!」

這句話沒放在語段裡純粹就是一句國罵,但如果在後面加上一句呢

「放他媽的屁!」禹心裡想

如果再加上一段話呢

「他們以為華夏的人口太多了,」 第一位大員道,「減少一些倒也是致太平之道。況且那些不過是愚民,那喜怒哀樂,也決沒有智者所推想的那麼精微的。知人論事,第一要憑主觀。

例如莎士比亞……」

「放他媽的屁!」禹心裡想,但嘴上卻大聲的說道:「我經過查考,知道先前的方法:『湮』,確是錯誤了。以後應該用 『導』! 不知道諸位的意見怎麼樣?」

靜得好像墳山;大員們的臉上也顯出死色,許多人還覺得自己生了病,明天恐怕要請病假了。

就這樣,一句罵人的話變成了一句突顯禹的性格的話

所以一句話的引申義是否正確要放在語段裡看。

假如單獨拿出一句詩,不應直接說其引申義,在這種情況下,它只有本義。所以這麼做的確是對詩作及詩人,甚至是對文學的一種不尊重。

7樓:廚藝無雙啦大大

老師觀點當然是不妥的。

在文化領域,只有在需要保護本民族文化以待其成長,避免因強勢文化入侵而導致民族文化消亡的情況下,xx正統之類的言論才有存在意義。

搞文化就是要搞輸出,全世界都能自發地學習中文,自發的以中國文化為榮,就是中國文人存在的價值。

既然要搞輸出,那自然就要貼合時事,博採眾家,站在前人的肩膀上更上一層樓。

搞什麼文字宗教,一字不可易之流的,和孔乙已有什麼區別。

8樓:

1.蘇軾在黃州時,有首《南鄉子·集句》,通篇借用唐人詩句,且抄在下面:

悵望送春杯。漸老逢春能幾回。花滿楚城愁遠別,傷懷。何況清絲急管催。

吟斷望鄉台。萬里歸心獨上來。景物登臨閒始見,徘徊。一寸相思一寸灰。

這首詞的感情比較複雜,但可以確定的是,沒有愛情的成分在裡邊,末句的「相思」也要扣在「望鄉台」和「歸心」之上。而原句是李商隱的《無題》詩,「春心莫共花爭發,一寸相思一寸灰」,顯然(在字面的第一義上)寫愛情。

請老師批評蘇軾, 不尊重李商隱。

2.「千里共嬋娟」本身就化用了謝莊《月賦》的「美人邁兮音塵闕,隔千里兮共明月」。老師以為用它寫愛情是外來戶,殊不知是返聘。更保不准,卻是詞句有靈,「萬里歸心獨上來」。

使用kindle是否是犧牲了自己對書的深刻理解換來了便捷呢?

光稜鏡 當然不是,kindle翻頁更便捷,所以閱讀速度當然會加快。至於你說你讀一本紙質書需要花費幾天的時間,但是使用kindle的話幾個小時就可以讀完一本,這肯定是誇張了。真相我想應該是十小時變成了五小時吧?為什麼會提速吶,因為6寸的kindle螢幕每屏顯示字數是少於一頁書頁的顯示內容的,而每頁內容...

熊心既然是義帝,那麼是否繼承了秦朝的法統呢?

言暗 法統操作你要看曹丕,請漢獻帝禪位 所以魏國才有法統,因為這個位置是獻帝禪讓出來的,繼承了獻帝的法統 而熊心,他的法統從何而來?無論從什麼角度,都勾連不到秦朝的 熊小心 首先講乙個事,所謂的 秦朝 只是後人對滅六國後的秦國的叫法,當時的人眼裡沒有秦朝,只有秦國。熊心的法統源於自己的先祖,源於自己...

《紅樓夢》中的詩詞是如何反應曹雪芹對女性的態度的?

蕭瑜Small 上面某個回答真的看得我有點反感 什麼叫曹公預設紅樓女兒沒有慧根?什麼叫曹公潛意識裡輕視女子?什麼叫風月寶鑑是風雅王孫的專權?賈瑞也是風雅王孫?為閨閣立傳的曹公要知道有人給他強安上這等名頭,大概會被氣醒罷。從該回答開頭說釵黛的境界時,其實就已經無法得出 女子沒有慧根 的說法了。慧根有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