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改變成日落而作,日出而息的話,人類會發生什麼變化?

時間 2021-05-31 09:12:18

1樓:龔葉雲

因為看不見種子,沒法發明農業,導致一直活在原始社會。

話說現在這個地球情況,這個設定真的是完全debuff。有什麼存在的必要麼?

2樓:傅豪

人類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有理由的。不但因為大多數人類懼怕的捕食者和可以捕食的野獸都是在日間出沒的。所以在大白天保持活動,不但可以通過捕獵比自身弱小的野獸餵飽肚子,而且也可以避開捕食者(至少比睡著了機率更大)。

如果假設所有人的生物節律都是在白天睡覺,然而大自然中人類懼怕的捕食者都是白天活動的話。估計有很多在大白天睡懶覺的祖先,已經被吃光光了(基因沒有被傳承)。剩下遺留下來的就是一群白天清醒,夜間睡覺的人。

所以如果世界上的生物都是日行動物的話,人類就算原本的生物鐘是日落而作,遲早也要去適應自然界的環境,而對自身做出更改。所以到最後,還是很有可能會變成日落而息。

但是假設第二種情況,如果所有的生物都是日落而作,日出而息。這樣人類在大晚上保持活動,就有優勢了。但是必須要考慮到以下幾種情況。

第一,人類視野的問題,我們的(現在進化出的)眼睛天生就不適合在夜間活動,在缺乏光源的情況下,人類眼睛頂多只能看到物體的形狀,大多數是灰色還有黑色, 這樣就不利於捕食野獸(無法通過形狀分辨前方是否是捕食者),也不利於採集果實(因為無法通過顏色分辨食物是否有毒,或者是否變質)。所以人類如果是夜行動物,必須進化出在夜間更好採集光線的眼睛(例如貓咪。所以很有可能眼睛就會放夜光了)。

第二,生物鐘也會變化,所以人進食的規律也會變。(現在的)人類一天睡眠的時間有起碼七到十個小時左右(大多數夜間)。如果人類要在日間睡覺。

,那麼很有可能一天就要睡眠到十二個小時左右了(根據地理位置還有日照時間而定)。對於十二個小時的睡眠,人類可能要在睡前進食更多的食物,以及水來保持睡眠時期身體機能正常執行(這又改變人類體型或者身體器官的大小)。長期而言,一天睡覺十二個小時,有點不利於人類科技的發展。

如果人類一直不睡覺(假設,不考慮現實),那麼有可能科學家就擁有更多的時間來進行科研,那麼科技水平很有可能比現在高。

先想到這,以上這些都是假設,以及我自己瞎猜的。並沒有參考任何學術研究。

古人日出而作日落而息是怎樣的體驗?

其實可以做到的,如果穿越到古代,如果做不到,我們都不存在,也沒後代了!如果有一天,我能日出而作,日落而歸,中隱隱於市,大隱隱於朝,中隱隱於市,小隱隱於野。如果做人能做到這樣,才是成功!才是人生的贏家,否則。就像你看那些動物,比如貓,狗,多舒服,不用做飯,是人定時給食物他,不用洗澡,有人免費幫他洗澡沐...

如何評價小公尺日出而作系列陀飛輪機械表?

趙三銅 手錶在現在就是個裝飾作用,多少錢的表就是多少錢的裝飾品,做出了三問賣4000也就是個4000的裝飾品,不會比6000塊啥都不帶的美度高階。就好比比亞迪唐5秒破百配置到頂,妹子還是轉身上了1.3T的賓士GLB200。 王阿駒 3699元的售價,200元買海鷗st3600,花1000元的加工成本...

為什麼是從愛爾蘭到契丹,而不是從葡萄牙到日本?

明天更好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首先,對於中世紀的西方人來說,歐亞大陸就是整個世界。當時的地圖繪製能力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所以愛爾蘭確實在當時的認知中就是歐洲最西方 東方的契丹,就是中國。這個是馬可波羅前往中國的時候,貌似當時的中國叫夏丹,翻譯回去的時候誤譯成了契丹。所以,從愛爾蘭到契丹的意思就是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