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覽藝術品是不是需要加上注釋?

時間 2021-05-30 17:05:16

1樓:你好當代藝術

我們在做展覽的時候,都會要求寫注釋,寫明創作理念和想表達傳遞什麼,這是是藝術學院教育的方式。從另外乙個角度講,天才也許是不適合藝術學院教育的,因為學院會有一些創作規則要去遵守,你才能畢業。再換乙個角度,這些規則也有存在的道理,畢竟藝術裡的理論來自於這些,所以有的藝術家對著看著創作很簡單的作品,講兩個小時。

不管是學院派還是江湖派,辯證的看待這些不同會好些。讀藝術學院的小夥伴可以嘗試下把作品擺在那裡,不寫注釋,看看會不會掛科。。。。。

作為觀眾的話,可以選擇看,去看看藝術家的創作思路,也可以選擇不看,自己去感受作品。

2樓:Fan

一般大的展覽都會在作品旁貼上label,基本除了作者名字,作品名字和創作材料外,底下還會附一段作品注釋,大概講解一下作品的創作過程。 但是我看過很多不大的展覽,如私人畫廊或一些比較小的藝術機構的展覽,有一些都沒有做label,比較粗糙。稍大一點的畫廊會做label,但僅標註作者姓名,作品名以及創作材料,沒有附作品創作相關的說明。

因為商業畫廊或小的機構,展覽籌備的週期較短,策展人沒有充分的準備時間,而且商業畫廊的目的也是以推廣藝術家為主,所以對展覽文字的準備都比較隨意,主要是以展出作品為目的。按理說展覽的一切文字都應該由策展人負責,作品旁邊貼label也應該是展覽所必備的。

3樓:狗魚

個人認為這裡的注釋可以分成兩部分來看,一部分是理性(物理的)、一部分是感性(精神的)。

物理性質的注釋就是題主提到的製作材料啊、年份啊等等客觀的內容,這個對於作品本身來說是必要的,一般的展覽也會寫出來,比如布面油畫、綜合材料等等。

另一部分精神層面的注釋,一般機構和藝術家肯定是偏向不直接說準確的,因為欣賞本身就很主觀,「一千個讀者有一千個哈姆雷特」,欣賞藝術最妙的地方就是在於作品給你本身帶來的感受,能讓你想到自己曾經的經歷?或者是能給你某種心靈一擊的感覺,我想這件作品之於你本身就已經算是成功的作品了。如果有一些的藝術史基礎,或者這個展覽剛好中你下懷,有些樂趣是能體味出來的;如果沒有,我想就算寫的再直白,你還是一臉懵逼。

再者,其實通過展覽的主題,觀眾也能或多或少地體味出作品要表達的內容;如果是藝術家的個展的情況,策展人的前言部分(就是一般展覽剛剛開始的那面牆上的內容)也會梳理藝術家的個人表達體系和典型物象,給觀眾提供乙個基本的認知。

4樓:卜生

對我來說,注釋有必要,但是不要被其左右。

沒有注釋總感覺缺了點兒什麼,心裡不踏實的感覺。

我都是先看作品,再看注釋。

然後發現注釋的文字和我腦子裡的理解從來都不一樣,從來。

所以注釋對我來說只有乙個作用:看作品名字,創作時間,媒介。

就像不看影評照樣不影響你觀影一樣,注釋就類似於影評。

只不過影評是別人寫的,注釋有時候是藝術家自己寫的。

5樓:螺旋真理

是否加註、注釋到何種詳細程度、是否採用輔助展示手段,其實都是展覽的一種表現手法。用兵之道,存乎一心,具體如何做,應該視展覽的宗旨、可能的觀眾以及意欲實現的效果,在整體設計的時候確定好大原則。

6樓:透明流動虛無

當代藝術的展覽,大多數都是會有注釋的

尤其是裝置類的作品,甚至有些展覽的入口處會有大段的文字描述或者免費領取小冊子。會簡要介紹作者的創作動機以及作品內容,或者是文藝性質的描述,總之是為了方便觀眾理解。

另一種情況是某乙個藝術家的個展,注釋會更為豐富,稍大型的展覽會比較詳細的介紹藝術家不同階段的主要創作思路。

至於繪畫攝影類的平面視覺類作品,注釋就會少了,原因之一是此類作品從視覺的知覺感官就已經可以給不同的觀眾帶來不同的感受,其二是比如繪畫類別,各式各樣的流派和發展脈絡都比較清晰,也就是有據可循。至於怎樣看懂一副抽象繪畫,村上隆的《藝術戰鬥論》裡有介紹。總之,此類作品,即便是抽象的,相對比較好理解。

當然,有時候對於藝術家並不熟悉的時候,看展覽會一頭霧水,不太負責的博物館可能也沒有太詳盡的介紹,這個時候還是需要做一些功課的,不是誰一上來都能很好理解馬列維奇的。

當然,跟辦展覽的藝術館也有關係,人就是不給注釋你能怎麼辦?

其實,藝術展覽可以說是面向所有大眾的又可以說不是面向所有大眾的,不要覺得看展覽對於觀眾的素質有要求是件很荒謬的事。

藝術品決定藝術家還是藝術加決定藝術品?

在前畫廊時代,主要是藝術品決定了藝術家,也即 作品 文字 證明了藝術家 創作主體 的價值,能創作出好作品才會是好的藝術家。在畫廊 資本時代後,尤其是後現代以後,藝術活動已經不再是單一創作主體,而是眾多力量的共謀 在共謀情況下甚至能指鹿為馬把乙個抄襲 模仿的文字奉為藝術作品。這種情形的大部分作品都不值...

人工智慧的畫作是不是藝術品?

雲之遙 我覺得至少現在的人工智慧不是,因為現在的人工智慧是無法自主認識世界的。既然無法認識世界,那麼所謂的人工智慧的藝術品就是程式產生的,按照模仿論的觀點不能稱為藝術品。但以後一定會有機械智慧型生物創造藝術品出來的。 阿西 我覺得,不是人造的東西,只要美的話一樣是成為藝術品。像大自然的風光一樣,一樣...

這是我評價藝術品的標準,是不是我太俗了?

鹹魚魚而已 人的一生會經歷很多東西,每個人都不一樣,所以造成了審美價值的不同,俗不俗本身就是一種沒有清晰邊緣的東西。當你認為一些東西的美好的時候,是俗是雅都只是乙個字,都概括不了那些美好的東西。 yang 不俗。只是你的評價維度是,這個東西,當下是否能給你的情感帶來愉悅。有的藝術作品不會直接讓你愉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