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譯林出版社出版簡體橫排《陳寅恪合集》?

時間 2021-05-06 02:25:01

1樓:賈鈺辰

這讓我想到了陳先生早年在清華出對對子試題時候的風波。連學習國學的學生很多都理解不了陳先生的想法,據回憶,只有馮友蘭才能了解陳先生。可以參考一下羅志田《斯文觀天意—對對子風波》(大概是這樣,沒有查證),中國文字向來是長短相對、平仄相對,有顯著的特性。

從金文甲骨開始,我們就是豎排版。雖然左右起行,一開始沒有定,但是確實是豎排。可以說豎排的傳統堅持了幾千年,是乙個中國傳統,就好像地圖的方位也正與西方相反一樣。

陳先生的痛苦在於他感受到中國文化的消亡,而自己卻無能為力,沒有人能夠理解。其實像台灣香港,甚至日本很多書都是繁體豎排,這根本沒什麼。況且陳先生的書,真是簡體橫排就可以讓人看懂的嗎?

簡體字確實有失去漢字本來的造字意義,這個內容隨便找乙個文字學的人問問就知道,而且很多字繁體字是兩個字簡體字就變成乙個字了,例如後、後。繁體字是兩個字一塊用,兩種不同的意思,今天的簡體字就只剩下一種寫法,卻要表示兩種意思,不能說無誤了。前後、君後都變成一樣的寫法。

我只能是感到無能為力,因為世界永遠沒有變好,往而不反。

2樓:

讓學術著作走進大眾視野總感覺是件很奇怪的事,其中最高的門檻並非字的繁簡、排版的橫豎,而是以大眾的學術能力來閱讀學術著作,總容易走進斷章取義的境界。

當然,不考慮陳先生的遺願,多一善本總是好的。即使為了後世可能出現的對校考慮,多乙個好的版本也更方便正視聽。

但我覺得譯林社就是在恰爛錢。無他,術業有專攻,譯林社的外文譯著值得信賴,但這種著作並非譯林社所長,做出來的可能並非善本,這樣就毫無意義了。這個工作交給中華上古三聯我是放心的,譯林卻並不令人放心。

以及,譯林社的態度極其令人作嘔。什麼叫只做繁體就是湮沒在故紙堆?隨便去豆瓣翻了一下,以前四史為例,評分數量都是以中華書局的點校本為最,其他版本加起來似乎也不如點校本評分多。

前四史湮沒在故紙堆了?笑。

總而言之,出簡體橫排善本是好事,但譯林不行。

3樓:盈衝

陳寅恪的著作權已經過了,可以任意出版他的書。

也不要再吹什麼大師遺囑了,史學是向前發展的。他是一位值得尊敬的前輩,但不是乙個神。嚴耕望在治史三書也說,他的柳如是別傳夾雜很多個人的主觀判斷,激發內心不平,史學水平沒有得到展示。

嚴耕望還認為柳如是別傳是小事,以小見大其實對整體歷史把握幫助不大,也難從乙個名妓身上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大發現。陳寅恪與其寫柳如是別傳來寄託情懷,不如將注意力放在更有價值的東西上,出一本通史更好。

陳寅恪有很多學術被證明是是錯的,可以看黃永年對他的批判。易中天就是盲目崇拜陳寅恪,引用他的士族觀點。進而發展出士族權謀論。

既然陳寅恪不是處處都是至高無上的,遺囑怎麼就不能更改。

如果當面寫甲骨文的人是這個態度,那學術還怎麼發展。建議以後學詩經關雎,就用周朝金文原版寫。

4樓:ok不提交

有人說要尊重原作者本人的意思的,所以必須豎排繁體。

但是我這裡想提幾個問題。

1更早的書籍怎麼辦?比如四大名著,我們根本不知道曹雪芹什麼態度啊,他那會就沒橫排簡體。

2翻譯作品怎麼辦?有意思的是,陳寅恪本人也是從外國學成歸來,懂好幾國外語,而大多數外語都是橫排的,他把外國的資料翻譯成豎排繁體,那麼是否都詢問過外中國人意見?

3以前都是紙質書,現在都是電子版的,實際上一本書理論上可以通過HTML一類語言實時解釋,就是說檔案都是乙個超文字穩健,你可以選擇簡體橫排和繁體豎排,陳寅恪活著時候還沒這種技術,但是現在有了,那麼陳寅恪會反對電子書嗎?還是禁止所有讀者使用這種技術?

5樓:

其實相比於爭論簡體繁體,我是真正的希望這次簡體版合集的出版能讓更多普通讀者走進、感受和理解陳寅恪(ke/que)先生的學術思想及人格魅力,明白「教授之教授」的真正含義。如果還像以前一樣,被某些人拿來裝13,那其實咱們在這爭論啥都沒有意義。

6樓:

已知陳先生對外書信中均自稱為koh(ke)。

又已知所謂「不應出版簡體橫排書籍出於先生遺願」。

那麼我們可以得到乙個結論:一邊叫著陳寅que一邊反對出版簡橫版書籍的人,不是孔乙己的孝子賢孫,就是單純的壞。

7樓:Lee Winter

我覺得這事兒沒啥好看待的,不過就是一件遲早都必然會發生的事兒,發生了而已。

閱讀簡體橫排的需求客觀存在,而且很大。這就像是大家玩遊戲要中文說明,看電影要中文字幕一樣是個再普通再正常不過的需求而已。你要說懂原文可以體會到更多的樂趣更深層的含義,這我承認,但你非要炸毛兒說聽不懂英語/法語/日語/泰語/西班牙語的人沒資格看這個電影,中文字幕是不尊重原作,那大概所有人都會覺得你莫不是有貓餅?

既然有需求,那就算今天譯林不出,明天也會有其他出版社來出,這就是個遲早的事兒,只要合法,也無可厚非。想看簡體的看簡體,想看繁體的看繁體,誰也別因為乙個字型就產生啥優越感。如果你非要說逝者遺願的話,那你以為著作權死後還延50年是為啥?

這不就是在尊重逝者麼?大家已經尊重了50年了,垂髫都變黃髮了,你還想要多久?難道無限期尊重下去?

那這麼說來古籍得有一多半都別出了,像司馬光這種保守派八成不同意簡體橫排的資治通鑑。

8樓:John Swan

建議橫排都不一定有人會看,更不用說繁體豎排了。

現在這個時代,用繁體豎排是在耍流氓,是在故意製造閱讀門檻,是一種無知的傲慢。

9樓:

繁體豎排應該保留,給專於研究的讀者提供門路;簡體橫排也該提供,給試圖入門的讀者提供方便。

過度強調字型或者排版就沒什麼意思了。學問本身過高的入門門檻不利於傳播交流。

年前趁打折入手了一套白話版的《資治通鑑》。沒別的原因,我古文功底一般,看原文費勁。

這書現在不僅有繁體文言豎版,還有簡體白話橫版。照他們的邏輯,出版社用簡體橫版是不是也是大逆不道?是不是也得徵求下司馬光的n個後代的意見?

或者是翻遍司馬光的著作探求一下司馬光對於字型排版的要求?

10樓:刻薄的有司

不過是借這個爭論的名義宣傳一波,畢竟現在出版業的關注度極低。法律上講,不關我這讀者的事;情感上講,我又不是陳氏後人。要不是出版業現在越來越難,誰會願意做這種「吃相不好看」的事情?

除了唏噓一陣,為這個小熱點貢獻些瀏覽量外,我也不知道能幹什麼呀……

陸法言《切韻序》:欲廣文路,自可清濁皆通;若賞知音,即須輕重有異。

這句是講聲韻的,但其實放在任何乙個專業都是這樣。簡體橫排確實降低了門檻,但其內容本身是小眾的,讀者一般也就那幾個圈子。至於銷量,在「大師」「遺願」這類標籤的加成下還是相對值得期待的。

11樓:

某些人又開始跳腳了。

讀書不是為了裝逼,我讀英文書也喜歡用谷歌全文翻譯,讀繁體書也喜歡先轉成簡體。

能省下時間幹點啥不好呢?讀個書跟上供似的,繁文縟節一套一套,煩不煩的慌

12樓:

從大家回答來看,人家的書已經公版了,出版社想怎麼出怎麼出。

如果有繁體潔癖的各位,其實不一定非要要求大陸出版繁體版,去買香港版或台灣版來得更快一些。

13樓:申之行

「遺願」倒還好說,主觀上喜歡楷書繁簡體當然各隨各便,偏好小篆的人還多得很咧,但是非要唱什麼準確性的高調就有點沒勁了,那句「並不希望其著作成為大眾普及讀物」姿態尤其難看。

14樓:方玉

陳寅恪的書就算簡體化也不一定會多多少人買呀。他的書在我眼裡就像是工具書。注重史料,學術研究價值很高,但作為大眾讀物沒什麼價值吧。

他堅持繁體可能是因為本身注重史料證據,繁體字更貼合本義。舉個例子,就像某個生物學大佬發表的文章合集一樣,普通人一般不會去看的,只有專門研究這方面的才會去看。沒必要搞對立呀。

15樓:zqin

我有一方,可解兩難。

譯林出版社可以把簡體橫排版算譯著嘛,這樣既是高度尊重陳家對繁體橫排版原著地位的堅持,也符合譯林出版社自己的身份,而且相信陳先生生前並沒有不能翻譯的遺願。

至於這套書的著者名,考慮到是譯作,可以用英文,就用作者自己用過的「Tschen Yin Koh」,仿「常凱申」先例譯作「曾硬過」。保證一炮而紅。

至於譯者名,要是大家都太謙虛了,我可以毛遂自薦,只要這套簡體橫排版出書以後計入我的學術成果就行。

16樓:黃粱

別看陳寅恪這麼知名,至今時常被某些國學愛好者當作談資。我敢說,這些人九成以上沒讀完過陳先生的一篇文章。

這是我兩年前的票圈

繁體這事兒,遺願這事兒,[真正讀陳先生書的讀者們]也不會在乎,因為有繁體需求完全可以去買繁體版的。

那些口口聲聲在乎的,要麼是裝逼,要麼是生意。

附《陳垣全集》和三聯版《陳寅恪集》書目

17樓:貪笑九命貓

所謂智財權,專利之類的東西都是有年限的,超過一定時間,其實就算作人類共同的財產了,從前面的高讚來看,也確實有相關法律,並且年限已過,這個事情做起來,無可厚非。

至於家屬和其他一些人所說的秉承先生「遺願」,化為簡體字會損害原意等等。心情可以理解,他的道理我大概也知道了。我們一向都是以死者為大,但「遺願」就都是對的嗎?

而且這些書籍已經歸於公版,不在他的管下了。還有就是事實上確實沒有什麼有力的證據支援簡化後會對書籍損害多少。

退一萬步說,就算真的有損害。你走你的陽關道,我走我的獨木橋不好嗎?

18樓:始淳

強烈支援!豎排字的書,實體還好,在電腦上看pdf版簡直痛不欲生。看一行往下翻翻,到第二行了,又得倒回去,第三行。。。

第四行。。。兩頁以後就心累無比。所以一般陳先生的書我盡量要麼買,要麼借,就是不在電腦上看pdf折磨自己,但疫情期間家裡蹲真是沒辦法。

真誠呼籲出版社趕快出橫排版造福社會,方便知識的傳播。

19樓:萱洛嬋娟

其實吧,我個人覺得這更像是譯林的一次營銷活動。陳寅恪先生的書籍談普及是很困難的。他的文章讀起來並不算容易,很多地方應該是受到早期白話文和明清散文的同時影響,是比較艱澀的。

讀他的書的人往往是做相關研究的,而做研究閱讀繁體字豎排版應該是沒有太大困難的,不然原始材料就沒辦法閱讀。當然還有一部分人對於陳先生本人感興趣當然也要去閱讀陳先生的文章,那麼我覺得可以出版簡體的小文章的集子比方說『金明館叢稿初編』『金明館叢稿二編』之類的,這些文章可讀性更強。而且這類書的方向關乎各個方面,對於讀者研究陳寅恪先生是方便的。

至於『唐代政治史述論稿』,『隋唐制度淵源略論稿』二書雖然說幾乎是是先生學術上的最傑出也最著名的作品,但是其實簡體出版意義不大。至少對於我這種人讀起來相當吃力,而對於可以通讀此書的愛好者,往往繁體字的問題已經解決了。

如何找出版社出書?

出版人張老師 看完下面這些內容,你應該就知道了。出版人張老師 出書 寫書 找出版社出書必須要知道的幾個常識 圖書出版 出版人張老師 出版 出書過程中的6個常見問題出版人張老師 出書 一本書需要寫多少字才能出版啊?出版人張老師 出書 一本書出版經過哪些過程?我拿到書需要多長時間?出版人張老師 出版社出...

如何評價新星出版社?

子枷椰 在推理這一塊,新星越來越強勢,老牌推理出版社南海越來越式微。新星三大特點 書全,翻譯還好,裝幀精美,而且越新的設計越好。對比一下,這是譯林的 活屍之死 這個ps水平,總感覺我也能做出來 這是新星的新版 這就明顯做不出來了。這是吉林出版社舊版的三口棺材 這是新星新版的設計 同樣是新星,這是舊版...

寫書如何辨別和挑選出版社?

雙人 早年出過書,現在自己也在從事圖書文獻的出版工作,對這個問題多少有些發言權。如果是成稿出版,應該多考慮出版社的發行能力及渠道是否成熟。據我所知,市場上有很多不入流的出版社,在做著很不正規出版工作。書是肯定能出版發行的,但由於發行能力和不正規的渠道,導致最後作者的辛苦成果成為了一摞廢紙。圖書,說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