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嘉映說的對嗎?

時間 2021-05-06 02:23:59

1樓:山人

我認為陳嘉映老師並不反對反思,而是指出反思的基礎是感性實踐,作體育也好,作生活體驗也罷,用自己的的全身心體驗實踐這個世界的發展之後的反思才是真正的反思,而對自己思維(反思的)反思,往往是人所不能承受之重

2樓:Justin丶小魚

過度反思難道不是反思不夠?反思不夠其實也等於沒有反思。

當然,我是能夠理解他這種說法的。就像乙個自私自大自以為是的人通常也被我們說成自我意識太強,就是說有自我意識這是不容置疑的,問題是太強。可是他到底有沒有自我意識或者他這種叫不叫真正的自我意識還是乙個需要思考的問題。

因為自我意識是承認每乙個人都有乙個「我」為前提的,如果他真的有自我意識,他就應該寬容至少是平等的對待他人,而不會盛氣凌人。

說回反思。相信很多人都有這樣的心理經歷:在很小的時候,你想打架就打架,從來不會有心理顧慮,可是稍大一點(早熟的小學五六年級,大多數在初中或者高中,晚一點的到大學甚至成家以後)你發現你不想打架了,因為不想給自己和家人招惹麻煩,除非把對方直接打死,永絕後患,可是這仍然解決不了問題。

這實際上就體現了理性對感性的約束作用。可是由於來自他人目光的注視,你會覺得自己是不是有點太膽小太懦弱了,於是你開始極力否認理性。可是理性一旦形成你是否認不了的,因為理性一詞就幾乎等同於意識,除非你沒有意識。

所以問題不是因為你太理性不夠感性,而是因為你還不夠理性,不懂得理性的真正含義,理性並沒有告訴你不要打架。你應該繼續反思,打架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可是做什麼不會給自己帶來麻煩呢?應該說你做任何事情都會給自己帶來乙個相應的後果,這個後果就相當於「麻煩」,問題在於你是否願意承受。

或者更深刻地反思,人的存在本身就是一種不應該,沒來由啊,你為什麼會存在?那麼你要不要存在?既然要存在就應該勇敢地背起人生的十字架。

理性和感性或許是矛盾的,但是當你反思到這一矛盾的時候就已經解決了這個矛盾,因為你已經意識到了思維的侷限。於是你轉身投向了感性,但是這個時候的感性是建立在理性之上的感性,已經不是單純的感性了,叫做信仰或許更加合適。如果你真的是乙個理性的人,那麼你的理性並不會使你陰鬱沉悶,反而會使你更加熱愛生活;你的理性也不會使你裹足不前,反而會使你義無反顧。

把感性換成自由會更容易理解,自由是理性的自由,作為人的自由不可能有其他自由;理性是自由的理性,作為人的理性也不可能只是抽象的邏輯。理性和自由並不矛盾,乙個理性的民族也是乙個自由的民族,乙個自由的民族也是乙個理性的民族。古希臘人脫光衣服在海灘上曬太陽,這恰好說明他們的理性允許他們這樣幹,對個人的自由給予了最大的寬容和尊重;近代西方人對自然科學的探索也不是我們單純理解的理性,這是對人性自由的追求。

3樓:形而上者

反思問題,其實,最重要的點是,你反思的東西,是否還是原來那個東西,你如何確保你物件的同一問題。或者說你反思了,還是原來的東西嗎。比如憤怒,那種非理性的激烈的情緒,你去反思憤怒,那還是憤怒嗎?

或者你反思的那個憤怒還是原來的憤怒嗎。所以現象學裡,反思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胡塞爾也因此被說是當場的形上學。

4樓:熊黃者

這段話有個悖論,就像做事先做人或有雞先有蛋:反思與天性相配,而天性仍需要反思和確認。

可以說,這仍有黑格爾壞無限的可能——就這段話而言。

5樓:

陳老師的意思表面上看就是一些老生常談。告誡我們年輕人要適可而止,量力而行。用時髦的話說就是「德要配位」。

也就是說,如果你要進行反思的話,首先要反思自己,反思自己的能力和特長,反思你自己思想的承受能力,如果你得出的結論你承受不起,那你還能堅持自己嗎?這句話聽起來非常的刺耳,在哲學史上是大有人在的,尼采最後瘋掉了,就是承受不起這個。

你大可以分辨說:為什麼人不能做到思維和行動的分離呢?

是的,如果你能做到,思想是思想,行動是行動,那你確實又是做到了陳老的建議:你足夠強壯——精神的強壯,僅僅把這些思想當做一種「學術」或者是一種「觀點」來看待。

但這樣的乙個後果是,如果你自己都不能踐行,你自己都不自信去實施,這樣的觀點或者是思想,能有多大的意義呢?

所以,我們會看到,在哲學的早期,有很多的學派,他們的觀點獨行特異,他們學派的人身體力行。做到所謂的知行合一,其實就是踐行他們的思想,用他們自己的行動去思考,在這種行動中來檢驗他們的真實性和真理性。

還有一點就是對「反思」的理解。

反思,英文reflection 對應的德文單詞是:die Reflexion 。

有兩種基本的含義,一種就是反思,對事實或者現象實施思考。

第二種就是「反映」,這個意義是一種引申意。

最初的那個的reflection有「光照」的意義,這種光線照射在物體上,物體就開始顯現出「現象」,這種想象對於我們觀察者來說,就是一種自身的「反映」。

也就是說,是光線啟迪了這種「反映」。

這個「反映」的含義,對於西方哲學具有非常深遠的影響。

康德哲學就是建立在這種反映意義之上的。

對他來說,這個「光」是人的自我意識,所以,這種呈現出來的是「現象」而不是本質,

那個物體是「物自體」,因為只有上帝的「光」才能透視這個物自體,才能得到那個「完全的知識」。

我們相對這種完全的知識,所得到的只是一種「經驗的科學」,這個經驗的科學,依賴於我們自身的「光」——這個光就是我們「先驗知識體系」。

西方的宗教哲學,也是建立在這個「反映」之上的。上帝作為真理之光,照耀了我們,啟示了我們,把那些蘊含在我們頭腦中的「精神」給啟示了出來,所以他們的宗教是天啟宗教,而其宗教的真理,就是上帝的真理自身。

現代的「現象學」也是建立在對這種「反映」的建立和解構之上的。

因為這種反映的理論,是建立在主體和客體對立之上的。作為主體對客體具有一種完全的意義,也就是說,這種意義的生成,是完全取決於主體意義上的這種「光」。

黑格爾的哲學也是建立在這種「主客體」理論的一種批判之上的。

他的邏輯是:主客體同一。並不存在誰先誰後的說法,這樣一種主客體同一的東西就是「絕對」。

這樣的絕對是乙個主體也是乙個客體,這樣乙個絕對在自我展示,自我運動中來「呈現」自己。

也就是說,對黑格爾來說,是沒有光的一種呈現,而這種自我呈現也是一種「光」

——不過這種光是「思維」也就是「邏輯」。

6樓:

我的水平還不足以支撐我對大師品頭論足,但是我覺得他說的沒毛病啊,但其實也等於沒說。有個詞叫過猶不及,反思好,但過度反思就有問題,好多事都是這樣,身體是個反脆弱的系統,健身能鍛鍊這個系統,過度健身就可能破壞這個系統,還不可逆。但是同樣的訓練量,對於中中國人來說,就是過度健身,對於老黑來說,可能就是灑灑水,所以老黑是幸運的,他們的運動基因太健全。

當然,陳老師的意思可能是讓大家多思考,畢竟大家都是從智人過來,差不到哪去,希臘人的環境好,所以他們提前那麼久就能思考,我們環境再差,現在也到了該思考的時候了。

陳嘉映有哪些作品值得閱讀?

蘇晉 我覺得旅行人札記最 好看 也耐看。就是三十左右的他在去美國讀博之前漫遊中國兩個月,寫的書信集。臧否人物地域的口氣很精英,那時候就是精英教育麼,但是因為真誠並不招人煩。有些寫景的片段像明人小品,可見他的文筆修養。而且寫了三十年多年了,現在看也一點不過時。我常常沒事翻一翻。這是一本他寫過的最個人的...

如何評價陳嘉映的作品《哲學 科學 常識》?

評價不敢,正好在讀,受到很多啟發,古今中外,哲學科學,都串起來了,總結的很好。我喜歡買書,許多書買了就放在書架上吃灰,這本書竟然買了兩本。 樂觀的悲觀者 我個人很喜歡的一本書。很久以前日常去書店淘書的時候發現了,然後在書店看完了導論,可是太貴了,於是後來買的電子書,因為本身是倫理學的,所以之前有看過...

作為Jacky你有什麼想對王嘉爾說的?

想曬月亮 王嘉爾你讓我感到很驕傲,非常驕傲,無論哪一方面但你也要好好照顧自己,被你虐得肝疼,每次知道你生病的訊息,真的很心痛,知道你也累,知道你想變成我們的驕傲,但,好好照顧自己 你得到的東西還沒能配得上你付出的 加油!向前衝 你回頭Jacky一直在 王海永遠為你而亮 我尾巴沒翹起來 嘉爾啊,你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