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平之戰的的另一種戰果的另一種局面?

時間 2021-05-30 12:34:07

1樓:景華

同一樓,歷史無假設。這裡只能推演了。

白起長平取勝後直接攻邯鄲。我認為十拿九穩。

首先是氣勢問題。古代軍隊,氣勢,士氣,本是一體。長平之後打邯鄲,對秦軍,就是一鼓作氣,乘勝追擊。對趙國,也是人心惶惶,舉國不安。所以,秦軍已經佔了先手。

其次,補給。長平戰白起制勝關鍵在於,分割了趙括軍隊主力和趙括軍資補給,所以趙括主力獲得不了補給。那麼趙軍40多萬人的補給,就落到了秦軍。

秦軍的補給其實也是夠的,核心問題在於運輸,但邯鄲其實不是大問題,畢竟長平之後半年再打邯鄲秦軍也沒遇到補給的問題。

第三,來說說此時如果攻邯鄲,和正史邯鄲之戰有什麼不同。首先趙國沒有了那半年的緩衝和恢復。其次平原君沒時間去讓毛遂發揮了,同理晉鄙也來不及被朱亥錘死。

所以,秦軍取勝機率更大。最重要的,白起啊,白起,而不是那倆隔壁老王。

綜上,白起打下邯鄲,大概率沒問題,但,也就到這兒了。

趙國被滅是不能被其他五國接受的,所以邯鄲陷落同時,五國聯軍也一定會組起來。秦國可以占領從九原到晉陽再到邯鄲這一大片區域,但趙國會被保留,哪怕像代國那樣。白起這個時候不會在連續作戰的狀態下挑戰聯軍,否則白溝河會提前到西元前兩百多年的時候上演。

另一方面聯軍也不會敢碰秦軍的虎鬚。最終會在雙方預設下,趙國淪為二流弱國,雙方陷入新一輪僵持。

但這中間有個大問題,就是秦昭王的身體和秦國的局勢。秦國內部,太子暗弱,老王高齡,所以長平取勝秦軍單打獨鬥已無風險,按照遠交近攻選擇蠶食,只要內部不亂統一已成定局,所以主內放外是肯定的。所以即使白起贏了,後邊局勢大概是,打下邯鄲,招回國,然後國內耗著到孝文王即位。

不過因為沒有呂不韋的事了,所以子楚也沒了。剩下就是蝴蝶效應不可預知了。

不過,白起滅趙之後吞併天下可能性不大了,昭王年紀大了秦國的核心層博了長平之後也會逐漸求穩,慢慢蠶食。不過這樣的好處是,可能秦國會有機會在蠶食過程中找到更好的統一後的治國思路,而且也沒有趙高了

2樓:cheng

當時歷史背景太複雜我挑重點說最後一段是本人對白起未能到達邯鄲戰場以及白起之死的一些幼稚的推斷

至於白起最後被賜死這件事就很微妙了首先白起功高蓋主被殺死的說法不全面若是因功被猜忌在咸陽朝堂之上隨便給白起安個罪名下獄便可偏偏結合當時的背景我認為當時秦軍主力深陷趙國縱深無法脫身國力在長平又大損齊楚大軍在東南兩個方向虎視眈眈面對可能形成的諸侯聯軍秦王膽怯了為了打消天下諸侯的顧慮,秦王決定舍車保帥於是殺了白起而六國最忌憚秦國的無非就是白起白起一生橫掃天下破敵遠超百萬六中國人人忌憚特別是當時的楚國都城郢都被白起所破被迫遷都王室宗廟被白起所焚對白起是恨之入骨所以可以推測出結論為當時秦趙齊楚通過外交秦國獻出當時不願出戰的白起換回主力從趙國全身而退這樣秦國儲存了實力又清處了乙個功高蓋主的老臣而對於其他諸國不費一兵一卒退了秦國大軍還搭上個戰國第一名將報了國仇家恨白起之死對兩方都是可以接受的籌碼

怎樣判斷一種語言比另一種語言先進?

英漢對比研究 連淑能著 一英語是綜合 分析語 既有綜合語特點,又有分析語傾向 漢語是純分析語。1英語有形態變化 構詞形態 構形形態 漢語沒有嚴格意義的形態變化 通過附字改變詞義 2英語語序比較靈活 9種倒裝 定語能夠通過語法變換前後修飾名詞 適於表達複雜的邏輯關係 形態變化 語序 虛詞 漢語語序相對...

兒童怎麼快速學會另一種語言?

趙偉明 以前學了日語西班牙語都還能記得但是這幾年看得俄語世界語不說就都忘了只能自己乙個人說一說玩了 1.學習語言需要乙個環境 2.像小平說的那樣可以找母語者在一起 talich 語言學習是非常功利的。有用,孩子自然會學,越有用越上心的學。比如,在美國的華人小孩,中文常常不好。小孩有兩種語言可以學,英...

如何確定一種物質是否會與另一種物質反應?

王偉傑 這個太簡單了,需要先認知物質的物性,比如酸性鹼性氧化性還原性穩定性,然後酸會與鹼反應,氧化性物質會與還原性物質反應,反應條件也與物質的物性相關,比如濃硝酸會與銅反應,是由於濃硝酸的氧化性和酸性,但是稀硝酸與銅反應需要加熱,這是因為稀硝酸的氧化性沒有濃的強 高中好像就會講到,大學如果你學習物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