究竟應該如何讀詩?

時間 2021-05-30 03:29:30

1樓:語文手藝人

首先,任何的學習第一要義是:先模仿,再來創造。野望

王績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

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是王績的代表作。

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皋是水邊地。東皋,指他家鄉絳州龍門的乙個地方。

他歸隱後常遊北山、東皋,自號「東皋子」。「徙倚」是徘徊的意思。「欲何依」,化用曹操《短歌行》中「月明星稀,烏鵲南飛,繞樹三匝,何枝可依」的意思,表現了百無聊賴的彷徨心情。

下面四句寫薄暮中所見景物:「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舉目四望,到處是一片秋色,在夕陽的餘暉中越發顯得蕭瑟。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

然而,王績還不能象陶淵明那樣從田園中找到慰藉,所以最後說:「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說自己在現實中孤獨無依,只好追懷古代的隱士,和伯夷、叔齊那樣的人交朋友了。

讀熟了唐詩的人,也許並不覺得這首詩有什麼特別的好處。可是,如果沿著詩歌史的順序,從南朝的宋、齊、梁、陳一路讀下來,忽然讀到這首《野望》,便會為它的樸素而叫好。南朝詩風大多華靡艷麗,好象渾身裹著綢緞的珠光寶氣的貴婦。

從貴婦堆裡走出來,忽然遇見一位荊釵布裙的村姑,她那不施脂粉的樸素美就會產生特別的魅力。王績的《野望》便有這樣一種樸素的好處。

然後,我們再來學習大家是從哪些角度來品鑑這首王績的代表作的。

1、通讀一遍古詩,把握其基本的內容和情感基調。

2、逐句品讀,不懂的字,不懂的典故要弄懂。比如首聯的東皋,薄暮,徙倚,欲何依。頷聯和頸聯比較好懂,不要太過較真。

尾聯的長歌和采薇這些要弄懂。詩詞的大概意思一定要明白,若沒有這步,腦海中就沒有詩的畫面感產生,那麼詩人的情感就很難把握。

3、要有分層意思,掌握好它的結構,以明白詩人謀篇布局的意圖和所傳達的情感,比如這首詩:首聯為第一層,作者見夕陽西下,直抒胸臆——欲何依。第二層為頷聯和頸聯,寫薄暮中所見到的景色。

尾聯就是最後一層:儘管面對抉擇,有所徘徊。但是明確志向:

長歌懷采薇。

基本明白了大家品詩的角度,我們再來創造自己的解讀。文學千面,大家說的不一定就是對的,我們要寫出自己讀這首詩的真實感受。

年輕人,你是否有那麼一瞬:在關鍵的人生十字路口,舉目無親,無處依靠,提著行李箱,不知路在哪,明天的太陽,不知會在何地公升起。若你曾這般過,那個彷徨無措的自己,你也會在野望這首詩中遇到。

這種對於未來的迷惘和躊躇,詩人在首聯就提到了:「東皋薄暮望,徙倚欲何依。」東皋是王績的家鄉—絳州龍門,也是其辭官後隱居的地方,王績也自稱東皋子。

《新唐書·隱逸傳·王績》曾提到王績:「遊北山東皋 ,著書自號東皋子 。」這裡交待了作詩的地點。

看到薄暮一詞,我們可以聯想到乙個成語—日薄西山,這裡可以推測出薄暮是指傍晚,太陽快要落山的意思。詩人不禁由景及己,借景抒情,由夕陽西下,聯想到自己老之將至,頓時無限感慨;徙倚欲何依。徙倚是在原地徘徊之意,欲何依是欲依何:

我來回地在原地徘徊,問自己,我命歸何方?

樹樹皆秋色,山山唯落暉。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這是詩人東皋薄暮所望到的景色。

夕陽沉下北山,看曾鮮綠的樹林已層層染上了秋色,原是綠濤湧動的山嶺,一眼望去,盡是夕陽的殘輝,天地唯我一人的孤寂和青春易逝,美好易碎的悲涼,詩人不禁油然而生。此時,一聲粗野的吆喝,打破了北山的寂靜。王績回頭一看,牧人驅犢返,獵馬帶禽歸。

「在這靜謐的背景之上,牧人與獵馬的特寫,帶著牧歌式的田園氣氛,使整個畫面活動了起來。這四句詩宛如一幅山家秋晚圖,光與色,遠景與近景,靜態與動態,搭配得恰到好處。」《中國文學史》主編,北大教授袁行霈如是評價到。

除此之外,頷聯極悲的秋景與頸聯極樂的牧人歸家,形成鮮明的對比。以悲情寫樂景,則情更悲。詩人的苦悶和彷徨,在此景此情下,得到了最充分地釋放。

從這種極度苦悶和惆悵的心情下,王績該如何解脫呢?相顧無相識,長歌懷采薇。顧是看的意思,長歌我們可聯想到乙個詞:

長歌當哭,意思是用長聲歌來代替痛哭,藉以抒發心中的悲憤。懷是心存之意,而采薇是乙個典故:薇是一種植物。

相傳周武王滅商後 ,伯夷、叔齊不願做周的臣子,在首陽山上采薇而食,最後餓死。後采薇就代指隱居生活了。如此,尾聯就可以理解為:

回頭一看,既然北山無人識我,我也不知與誰為友,不如孤獨一人,隱居野外,像伯夷叔齊那樣,就算餓死,也無悔此生。這就是王績在極度苦悶,彷徨後,給出的極為悲壯的抉擇:既然相顧無相識,那就長歌懷采薇。

在詩的最後一句,詩人已給出了他關於明天的答案。品完此詩,年輕人,關於明天,你是否已找到了答案,還是依舊在尋找的路上。

其實讀詩是沒有固定的規則可言的,文貴有法,而無定法。我嘗試過最好的辦法,就是上面所介紹的那樣:先模仿大家的品鑑,不要句句模仿他說的話,要明白其品詩的角度,邏輯。

然後再來說說我的感受。

比如我就不認同其所說的:這首詩的情調是閒逸

《野望》寫的是山野秋景,在閒逸的情調中,帶幾分彷徨和苦悶。

我認為,王績是經過了激烈的思想鬥爭後,做出了悲壯的抉擇。所以此詩的情調是悲壯而又激烈。

回頭一看,既然北山無人識我,我也不知與誰為友,不如孤獨一人,隱居野外,像伯夷叔齊那樣,就算餓死,也無悔此生。這就是王績在極度苦悶,彷徨後,給出的極為悲壯的抉擇:既然相顧無相識,那就長歌懷采薇。

沒有對錯,讀出自己個體的感受,這是讀詩最大的樂趣:我以我心讀你詩。

2樓:傑瑞公尺亞是只牛蛙

讀詩最怕看注釋。

一來注釋會毀掉詩的美感,美感沒有了,詩也就不存在了;

二來看注釋會先入為主,認為這一句話就只有乙個意思,但詩反應的是心境,意義不是頂重要的。

學生時代學背得最熟練的詩,往往就是被毀得最徹底的詩,如今已經完全不能讀了。誰說「何意百煉剛,化為繞指柔」就只是形容技藝高超?我偏要說它是在歌頌愛情!

讀不懂沒有關係啊,先記住,等待時間閱歷的積累賦予你的智慧型和理解力,然後在某個時刻,豁然開朗,那一瞬間,咦~天都亮了哎。

3樓:

要看你想從中得到什麼

我是理科生,讀詩完全是野路子出身,前段時間我覺得自己的文字太平淡無味,念起曾經古典詩歌繽彩紛呈的語言美,想從中學一些這方面的東西,由於時間有限,不可能拿首詩來直接理解,然後再翻找各種背景資料,詞語意思,未免太坑,想起高中的一本賞析教程

背景知識,生詞難字和一些專家賞析的理解,基本靠它解決,個人感覺有些篇章解讀過度,但也是一家之言,有理有據

然後從四個維度去看這本書,第一,將詞句化用改作成自己中意的鏤金錯彩的樣子,情感什麼無出其右華麗麗地忽視;第二,整理奇譎瑰麗的意象;第三,整理與現代語彙相近卻猶有古典意味的古典語彙;第四,整理評講裡所涉及到各種華麗麗的形容詞

還有一些零零散散的體會,每個詩家的風格樣子,什麼是詩心,怎麼更好地讀詩,為什麼詩歌如此絢爛的原因等等

暫時是這些來著,才讀了一百來首,總共近一千多首來著,前路漫漫∪ω∪

4樓:山頂洞人

詩,現在是很個人的情調調,嗚啦著聽不懂的話。但古詩不是。千萬不要帶著純個人的情緒體驗,像讀現代詩那樣讀古詩。

古詩是真正的大浪淘沙,洗練出來的都是精品,錢穆先生建議唯讀杜工部、李太白、陶淵明、王摩詰,而且是讀全詩,大有道理。

詩言志。言的是誰的志?是士,是文人,是乙個階層的文化精英。

這個詩人,他代表的是乙個階層的志,是人格,是情感和審美。 孟子說: 誦其詩,讀其書,不知其人可乎?

是以論其世也。(《孟子·萬章下》) 為什麼要知人論世?先要搞清楚這個人,品格怎麼樣,是不是正能量,也就是詩教的意義,別被人帶溝裡嘍。

人品過了關,再談情趣意境。詩歌,是頂講究意境的,不作他論,古人說爛了。現在說情趣。

因為現在還讀詩的,都過了溫飽線,有閒時閒情才讀詩,不靠它吃飯,要的是個情趣感覺,是有審美的欣賞。關於情趣一說,參考錢穆先生。

再,是要找回感動。興觀群怨,太深的沒人去究,就感受詩人的情感生髮,找到共鳴,足矣。有人說,沒感覺,不贊同,那還是讀言情去吧。

最後,才是讀字句。有人講,先要過了古文本關。其實沒那麼麻煩,現在有度娘,方便地狠。

5樓:風一

喜歡就讀。不喜歡就丟下。

讀了就開心便好。沒怎麼開心也能感覺一下詩的情緒。

不去看任何解讀資料。不去聽任何背景資訊。

詩。只要能讀就夠了。

6樓:直取燕雲十六州

詩是人間事去經歷自然懂

登高眺遠不墜青雲之志沒有,怎能讀懂

一片痴心今日相思苦沒經歷,自然不懂何為明日休君王事將軍志讀起來是豪情

粉碎虛空寂狂心當下息修的是佛性

詩言志詞言情有了才讀的懂

7樓:

上面 @夜小紫

@賀金縷等人的耐心解說,不能說不對,不能說不好。

但是,我一向的觀點是:如果自己不親自創作,親自練習詩詞曲賦等等中的一種,並且有相當的練習量,是永遠不可能真的懂詩的。光有閱讀量,認得字,知道典故,頂多做乙個翻譯官,不足以做乙個解人。

反之,過分強調「心」啊,「道」啊,「情感」啊,「領悟」啊之類的人,又往往只能成為腦補帝。到底什麼是影射,什麼是合理的聯想,什麼是腦補過度,這裡面的分辨很細微,不自己寫寫,是很難真正體會的。

讀書多而感情也細膩的人,做賞析文字是很容易的,你很難挑出什麼大的毛病——他們解讀準確,延伸恰當,感情也豐富。但賞析是賞析,一旦涉及評點,涉及得失優劣,往往就露陷了。

我甚至認為,這樣的創作練習甚至要精確到小文體。會讀詩的不一定會讀詞,會讀近體的不一定會讀古體。不同的體裁,無論創作還是欣賞,都是大不一樣的。

其間的差別,不創作一番,也是體會不到的。當然,詩為文學之源,以詩為宗,入其他總是容易。

8樓:

以心映心莫入狂禪捻斷數根鬚君子之道

以心映心,是詩歌的內化。

詩有別於其它體裁,有別於其它學問。注定了它的形式和學習方法與眾不同。

舉個日常生活中我常觀察到的例子:許多周圍的朋友喜歡KTV,但其實他們喜歡的也僅僅是歌而已,他們往往不甚留意歌詞之美,這往往表明了他還沒有詩心。乙個真正有詩心的人,拿到乙個好的詩詞,會愛不釋手的。

從起始的第一印象,到更深的體會,都需要心靈的體會,並要撥動心靈的音弦。你要反覆的調音,和別人比較的去調音,調一下其它詩歌的音,聽聽大家的調音,直到你練就了一幅調音的本領。

因此,對於愛好者,調通一首,比讀了萬首卻沒有乙個調通的要重要的多。

當心靈的音弦撥動的時候,會產生出內心深處的韻律美。而這種美是和其它美有共性的,以致萬物都可以為詩。唐詩宋詞,古文今文都可為詩,不會為體裁所限。

醬油足球,流水美人都可以為詩,不會為內容所限。

莫入狂禪,是讀詩當有的嚴謹理智和基本功。

將自己意思附加於詩歌本身的,雖然並不總是錯的,但絕大多數確是不可取的,也不是正道。

讀詩需要不狹隘的基本功,以免入痴入狂。

捻斷數根鬚,是創作的美以及領會上的勤奮。

就像學習英文一樣,要真正學好英文,就要聽說讀寫齊頭並進。

單單只想讀的飛公升,是不長久的。

君子之道,是詩者畢生當尋的路。

比詩和一切學問更重要的是道,明道的態度需是:體會,學習,執著追求,敢於改正。

莫要羨慕才情,莫要羨慕華藻。

但為一道,寧背小兒百句謠,不讀太白半句詩。

這也是為何杜甫稱為詩聖的真實原因吧

如何讀詩詞文章?

阿狸 一首詩詞,需要根據詩人的生平以及當時的背景,寓情於景,寓景於情吧 肚子裡沒多少墨水的我,一般只會淺顯地記住讓自己深刻的句子。別學我 願作遠足獸,步步比肩行。願作深山木,枝枝連理生。從表面看的話,會以為是歌頌愛情吧,但原詞似乎表達的不是這個意思,但又來比喻愛情,似乎也沒什麼不妥。一蓑煙雨任平生,...

詩是什麼?如何讀詩?

更換呼吸 任何褪去審美的詞語都是詩。分。割。以 詩是xx 這樣的格式來回答這個問題,是困難的。這樣的一首詩 松下問童子,言師採藥去。只在此山中,雲深不知處。師只在此山中 童子怎麼能夠確定呢?但既然你問童子 師在何處?那麼童子只能說,雲層太深,我也不知道師的去處。童子不知道師在何處,提問者也同樣不知道...

大聲讀詩 背詩 抄詩 看詩,究竟哪個才是最好的閱讀方式呢?

寄芳容 想自己是作者,在當時的背景下,有感而發,緩緩吟唱出來,再落筆紙上。總有自己深有感受的時候,比如我 國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柒柒 我喜歡抄詩,但我覺得並沒什麼用,像我這樣記憶力不好的人,經常頭一天抄了,第二天以為沒有接觸過,又抄一遍 不過我還會繼續加油抄詩,就是好玩兒,已經抄了幾本本子了,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