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我是貓》?

時間 2021-05-29 23:37:18

1樓:籲嗟

第一次讀沒讀完,讀到60%就停下了。最近得閒讀完,總體感覺確實值得一看。

說它在「諷刺」,我覺得是過於嚴厲和刻薄了。

我感到的是:「爺」雖然惟妙惟肖的描述苦沙彌以及著那幾位先生的種種醜態,種種毛病,種種陋習,種種妄言。但整體上並無過分的苛責和蔑視。陳述之餘,還帶著一絲憐憫。

一直看下去,作者的意圖終於明白的顯露出來。他只是想說明「人類是如何矛盾且彆扭的」。

在本書最後的部分,幾位先生齊聚一堂,天馬行空的閒聊裡,對這個主題有更多的拓展。比如「矛盾從何而來?」,「矛盾何時而終?」,「現在或未來可以擺脫矛盾麼?」等等......

矛盾從「有我」而來。「我」者,「非他」也。「我」的本質是一種界限感,文明使得「我」覺醒程度不斷加深。「我」越強,人與人的隔閡就越深,距離越遠。

飛禽走獸,山川草木。生而無我無能,故而天生知行合一。人有我卻無能,所以自覺羞愧,自我折磨。所以人幻想有一種完美的「人」,也就是神--有我有能,也可以知行合一。

你看,神懲罰西西弗斯推石頭,神很平靜。石頭被西西弗斯推上又滾下,石頭也很平靜。只有西西弗斯很痛苦。

書的結尾--貓聽多了人話,「有我」了,竟然也煩惱起來,跑去喝酒去了。以至於昏了頭栽到缸中,丟了小命。嗟吁,這成了精的貓,大概是李代桃僵罷。

2樓:人間

《我是貓》 夏目漱石

「然而,縱使是貓,也是社會性動物。既然是社會性動物,不論多麼自命清高,也要在某種程度上與社會協調著活下去。

因為人人都平等地變得強大了,也就等於人人都平等地變弱了,從別人已經不那麼容易加害於我這一點來看,每個人的確是強大了。然而對別人不得隨意欺負這一點來看,個人的力量又明顯比以前弱了。變得強大,人人都高興,而變得軟弱則無人喜歡,於是一邊拼命固守自己的優勢,不讓他人侵犯秋毫,一邊強求擴大自己的弱點。

哪怕是半根毫毛也要侵犯他人,這樣一來,人與人之間失去了空間,感覺活的辛苦了。正是人們都盡可能地膨脹自我,直到脹破。反而在苦惱中生存,由於太苦惱,便想方設法在人與人之間尋求空隙,人們就是如此的自作自受,煩惱不堪。

」與典型的美國文學《在路上》不同,這本書主要追尋的是內心的寧靜,是對浮躁社會的自省,散發著濃濃的東方韻味,不求盡善盡美,只求心中安靜。

性情各異的幾個人聚在一起,訴說著自己的理念觀點,有爭論,有贊同,都是經歷過人生浮華的人。只是人間不平事,煩心事,滑稽事,荒謬事,事事縈繞,不得清淨,哪怕閉門不出,煩憂也從自身也從外界而來,難以釋懷。

那麼死亡也就呼喚而來,但也沒有去死的勇氣,於是陷入兩難。於是繼續在這煩擾的環境中活著,會有厭煩嗎?能看開嗎?

這些大事小事都能說清楚嗎?於是貓兒也尋求大醉一場,我就是貓,貓兒在現實中也不得自由,於是醉後投水,追尋那永恆的自由去了。

2020/10/22周四下午3/54

3樓:PickleRick

今天剛看完夏目先生的《我是貓》

才看到前面時沒忍住來知乎搜了一下,看到了這個

當時覺得是描寫知識分子的空虛生活吧,覺得可能這本書會像《尤利西斯》最後幾節一樣讓人昏昏欲睡(只是本人欣賞水平有限)。看完之後卻發現全然不是這樣。

以我淺薄的思想來看,全書更多的展示著一種保守的舊日本面對突入的西方文明之下的碰撞之感:以苦沙彌和金田家為代表的學問與金錢孰高孰低?西方文明所帶來的人的個性的突出是否值得一味讚頌?

今後夫妻、藝術的走向是否真的會如書中預言那般?這種碰撞所帶來的不同時人的對立(最為突出的便是同窗鈴木與苦沙彌的道路的不同)中,作者借貓以玩世不恭之態,不斷進行著對西方文明的深思,對現今社會、對人類的嘲諷與反思。

無論作者對其是如何的批判,無論讀者是如何的感受,書中的人物依然按著他們的人生軌跡繼續生活著。於我這個俗人來說,也許生活中的我就是迷亭翻版,每天和朋友都是滿嘴批話。作者所極力批判的這樣庸碌的生活在我看來卻分外有趣,能像迷亭一樣一本正經的滿嘴跑火車,說出一些能惹人發笑的、讓這瑣碎的生活有些笑料的「喜劇」人物也許正是對普通人生活的一種調劑。

讓人雖被捉弄,但提起迷亭時還是會笑罵一句「那傢伙!」

全書也貫穿著一種空虛。不可否認的,書中知識分子們的生活是極其無聊瑣碎的,你可以在其中找到任何乙個普通人的生活:或許是苦沙彌式的假努力,或許是迷亭式的滿嘴火車,又或是車伕老婆式的市井氣。

在作者看來是值得批判的,但對於普通人來說,這就是生活,不是人人都可以成為愛因斯坦。這樣瑣碎卻又分外真實的生活也許就是人間。

隨著小貓的失足,全書戛然而止。人人皆應奮發向上,但像寒月一樣「不讀博士也沒什麼」也無可厚非。

4樓:厭不甘

乙個教師,乙個學者,乙個閒人,乙個商人,一群學生,還有你,你看到的人是真實的人,而你不是真實的貓,你是乙個能看清所有人的人,你知道所有真理,但是你不說話,因為不可說,只可悟

5樓:朱朱朱

日語專業學生。《我是貓》這本書是老師推薦的。讀了以後,並沒有想要一口氣讀下去的感覺。甚至有些枯燥無味。也許講的事情都是生活中普通的不能再普通的事情了吧。

現在不想讀的書,或許以後就會重新拾起來了吧。

6樓:koser

看似悠閒的人們,若叩其內心深處,總會聽到悲哀的聲音的。

首先,在讀這本書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都感覺很無聊,確實這也情有可原,因為這本書,也就是貓所描述的那種生活就是很無聊的。這是一種虛偽做作、消極悲哀的生活,與我的生活很不相同,感謝作者對貓的種種可愛和幽默的描述,讓我堅持看完了這本書。

再仔細想想,我會覺得這本書沒有什麼營養,因為太頹太消極了。書中的道理好像就是「人總是會死的,人世是無聊的。」,原文是這樣寫的「既然死亡乃萬物之必然歸宿,活著也不堪大用,或許盡早死掉才算明智。

」 這樣的道理有什麼營養呢?我安慰我自己,「當一件事物的目標沒有了意義,那麼他的過程就一定要有意義。」我希望這樣的安慰不要太僵硬。

後來,我漸漸了解了本書的寫作背景和作者特點,夏目漱石處在明治維新的開端,見證了兩個不同環境、不同文化的交融,這樣文化差異的巨大鴻溝讓他意識到,他周圍的很多變化其實是不自然的,在他《現代日本的開化》的演講中,他狠狠地批判了日本的開化是扭曲的,是由外而內的變化而西方的文明程序是由內而外的變化。那麼在本書中他筆下的人物就更是如此了。 所以,夏目漱石批判的不是無聊的人生,更多的是在批判做作的人類,失去真實自我的人類,迷茫迷失的人。

在文中最讓我感到溫暖的是寒月先生對於愛情的觀點。「依我看,要問這世界上什麼最珍貴,沒有比愛與美更寶貴的了。」我很贊同寒月的觀點,因為我認為愛情是這個利己主義的世界最單純的事情了,因為愛乙個人意味著你願意為ta付出一切。

雖然寒月也常常是作者批判的物件,但是我覺得書中人物的觀點必然是出自作者的,而且根據作者的經歷,他也是曾經把希望寄託於愛情的,雖然後來他對妻子的期望漸漸破滅。所以我覺得這也是作者想表達的吧。

7樓:夏小蘭

我以前一直覺得「」一捧起書就想睡覺」這句話是誇張句,直到我看了《我是貓》……

它給我的感覺是乙個相當聒噪的朋友在我面前,絮絮叨叨的吐槽他的生活一樣。

但是不得不承認,在沉悶中寒月,迷亭,東風和苦沙彌的性格躍然紙上,我也確實想知道寒月究竟跟富子小姐結婚了沒有?到底是不是他偷了苦沙彌的東西?

但是我真的不理解為什麼要用這麼大的篇幅去講貓捕螳螂捕蟬…

8樓:仍未

看完《路邊草》才看的《我是貓》,比起《路邊草》,《我是貓》這本書給人的感覺輕鬆多了,貓對人類社會的吐槽(比起諷刺我覺得吐槽更適合,個人看法。)不時讓我感覺很有趣:

每當我看見主人的麻臉時,總是想:主人究竟因為什麼遭了報應,長了這麼一副奇妙的臉,竟然厚著臉皮呼吸這二十世紀的空氣呢?

一聽說不承擔什麼義務,主人立刻變得輕鬆了。臉上顯露出只要不負什麼責任,即使是造反宣言書也敢簽上名字的神色。

一言以蔽之,不論是主人、寒月,還是迷亭,都是些太平盛世的逸民,儘管他們像絲瓜一樣隨風搖曳,卻又裝得超然物外,其實,他們既有凡心,又有貪欲。競爭之念、好強之心即使在他們的日常談笑中,也隱約可見其端倪。在我們貓眼裡,他們與那些被他們平時痛罵的俗骨凡胎本屬一丘之貉,真是可悲極了。

只不過他們的言行舉止,並不像通常的凡夫俗子那樣帶有墨守成規的臭味,這還算是一點可取之處吧!

諸如此還有很多,除了吐槽之外,我覺得這只貓的思想也挺有意思的,例如:

「見多而識廣」,見識多固然可喜,但是,危險也逐日增多,一天比一天不能疏忽大意。人,不論變得狡猾,變得卑鄙,還是會披上表裡不一的偽裝,無不是見識多的惡果。見識多是年高的罪過。

所謂「老奸巨猾」,說的就是這個道理。

若問人生的定義是什麼?不是別的,只要說「即是製造不必要的麻煩來折磨自己」,就足夠了。

個人覺得這是一本很值得去讀的書。不枯燥,貓的有些吐槽挺耐人尋味。

9樓:sugar

給大家推薦一下《我是貓》這本書,它是以乙隻貓的視角記錄周邊人和貓的故事,題材比較新穎、有趣又簡單易懂,在書中可以找到一些問題的答案。

就像上文中貓明明知道年糕不好吃為啥一定要去嘗試呢?到最後吃盡苦頭也只是徒惹人笑話罷了。不過我想如果我是貓我也一定會嘗試年糕,不僅是為了滿足好奇心,也是為了心中那隱藏的一點兒期待,縱然後來結果不盡人意,並且以後我也會繼續嘗試其他的糕點,只不過再也不會是年糕了

10樓:哆啦A夢

夏目漱石用貓的死結束這本書,我知道這是他的風格,但是還是覺得這個結局讓我這個人感到難過,於心不忍,為什麼他的作品總是讓人睡不著覺。

11樓:寄憶

我是乙隻貓,我愛的和理解我的那只貓死了,而我被背上害死她的罵名,我甘願承受,是我害死了她。再也沒有人會懂我這只貓和理解我了,因為我是貓。

12樓:尚林

從性質來說,這其實是一篇讀後感。

(我最喜歡第九章和第十一章。)

我在別處看到本書的簡介是這樣:

但這樣的立意太高遠啦,我這種人實在是領會不來。

就從和我自己相關的說起吧。

最近我生命中發生的一件事,讓我看到了自己的愚蠢。在那件事情上,我內心認知的情形相比現實情形,產生了十分巨大的偏差。我將乙個善良的人逼迫到可以說是不堪忍受了吧。

那天,精神狀況十分糟糕的我剛好讀到了第九章。(之前,是把這本書當休閒讀物打發時間的)這章一開始,這只貓就在很開心的調侃主人的麻子臉。然後講到主人在照鏡子時終於發覺:

「果然很醜啊」。

「人若不能痛徹骨髓地感知自己是個可怕的壞蛋,就算不上是個飽經磨難的人。不是個飽經磨難的人,終究得不到解脫。」

這句話將我的注意力從痛苦當中拉了出來。

「研究自我,除了自身,是不會有人為自己做的。即便想研究別人或請別人研究自己,也是不可能實現的。……假如靠別人就可以了解自我,那就等於請別人代替自己吃牛肉,替自己辨別牛肉是嫩還是老一樣。

……他人所述之法,他人所論之道,乃至其書五車的故紙堆裡,都不可能有自我的。如果有,也是自我的幽靈。……追逐影子,未見得就遇不上本體。

多數影子大抵離不開本體的。」

曾經我所追逐的那些人,我期望可以和她們成為「知己」。這未嘗不是一種偷懶的思想。但是離開了誰自己就不能活得更好,這種想法大可不必再有。

「神明者,不過是人類不堪其苦而捏造的泥偶。」

看過各色各樣的普通人越多,越感到「苦難」才是人世間的主色調。若想要超脫出去,隨波逐流可是不行。軟弱和懶惰,才是自己真正的對手。

這一章全程高能,讀完的我激動的把我家貓挨著搓了一遍。

第十一章講到了「自我意識」的問題。

「西方有個叫亨利的人,批評史蒂文生說:『他走進掛著鏡子的房間,每次從鏡前走過時,不照一下鏡子便覺得不自在。他就是這樣乙個瞬間也不肯忘記自己的人。』」

「二十四小時,人們的心全被『我』字佔據了。因此,片刻得不到安寧,無時無刻不在火焰地獄裡炙烤。若問天下的良藥是什麼?

沒有比『忘我』更有效的了。所謂『三更月下入無我』 ,便是吟詠這種至高境界。」

因為我最近一直在思考上文那個「巨大偏差」產生的原因,所以對這方面就比較敏感。之前我認為偏差是由於缺乏有效的溝通所導致的。現在想想,可能我的「自我意識過剩」才是主因。

「我覺得事情應該是怎樣怎樣……」

「我覺得事情應該是怎樣怎樣……」

但在缺少資訊的情況下,任何一條資訊的錯誤解讀,都可能把結論導向錯誤的方向。

所以,對於某些模糊不清的事情,如果沒有機會獲取到更加全面的資訊,不出手(腦)才是明智的做法。不出手也許非常難以做到,但我還是希望有這麼乙個意識存在自己心裡。

「當明知道會失望仍然對其抱著希望時,最明智之舉乃是只在心裡想象那希望,按兵不動。可是要做到這一點相當困難。我非要試探一下內心的想象是否與實際相符不可,甚至要以身試法,嘗試那注定會失望的事,不體驗到這種失望不死心。

」唉……若事事都理智,生命就不再精彩了。只希望最後不要給別人造成太大困擾吧。

主人苦沙彌和朋友們的座談,佔了本書巨大的篇幅。在故事的結局,好像在座和不在座的書中的每個人都沒有任何的改變。那自然更談不上解脫。

解脫哪有那麼容易啊,尤其那煩惱還是源自自己人格上的弱點。

我曾經並沒有清楚認識到這一點。我認為我的煩惱都是源自當下的生活。於是我嘗試徹底改變了環境。結果最終發現新的生活還會有新的煩惱。山的那一邊,是另外一座山。

根源是過剩的自我意識嗎?我不知道,我從懂事起,腦海中就有那個「我」。「無我的意識」是個什麼東西是超出我的認知範圍的。

「秋天日短,眼看天黑了。我看了一眼菸蒂成堆的火盆,才發現爐火早已熄滅,就連這些無所事事的諸公也似乎有些興盡。先是獨仙說:

「太晚了,該走啦!」大夥跟著也都說:「我也該走了!

」便乙個個地邁出玄關。於是,客廳裡像曲藝演員散了場,霎時變得冷清了。

主人吃罷晚飯進了書房。女主人攏了攏單薄的內衣領口,在縫補一件洗褪了色的家常衣服。孩子們都已並枕而眠。女僕去了澡堂。

看似悠閒的人們,若叩其內心深處,總會聽到悲哀的聲音。」

曲終人散。

如何評價夏目漱石的作品《三四郎》?

過客 是看的夏目漱石的第三本書,不同於 哥兒 和 我是貓 的戲謔風趣,這本書多了些淡淡的憂傷,是我印象裡日本藝術作品的那種感覺。撇去一些社會歷史政治因素不談,因為初涉日本文學,對歷史不甚了解,不好評價。光談論這幾個年輕人和兩位長者之間的故事,我覺得還是沒有離開對知識分子生活的敘述 在哥兒和我是貓裡都...

如何評價作家桐華(任海燕)及其作品?

月亮上的小年糕 長相思yyds,更喜歡防風邶一點哈。散落星河的記憶是在前年去歐洲旅遊的時候看的,大部分閱讀時間是在飛機上和大巴上,看的時候有一種很奇妙的感覺,以及很久沒有這麼爽地追文了。因為之前大漠謠等文桐華被批判地很厲害,雖然也不太理解為什麼改動歷史人物,但是不影響喜歡她的文。 非常有意思,我長這...

南韓有什麼名著麼?或者類似夏目漱石的作家麼?

Jules 整個北韓半島的歷史可以說就是外族侵入的悲催史。古代文學作品中文學地位最重要的當屬 九雲夢 如果想要了解南韓文學的話和北韓的文學是分不開的。有幾個有名點兒的近代的作家。李光洙和崔南善 金東仁 廉想涉 李孝石 鄭芝溶。 蘇鐵鐵 春香傳 像中國西廂記似的民間故事 朱蒙 中國大概東漢時期的建國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