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和道家哪乙個更可取?

時間 2021-05-29 22:49:56

1樓:靈異檔案員王曇

沒有哪乙個更可取一說,我認為最重要的應該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儒家和道家都發揮著不同的歷史作用。

道家講究的是什麼?

順其自然和無為而治。

比如,從戰國中期一直到西漢初期,黃老之學最為流行,當然除了中間秦始皇比較喜歡法家思想除外。

一直到漢朝初期都講究「無為而治,休養生息」的黃老之學。

儒家講究的是什麼?

就社會而言是道德思想,就個人而言是仁義禮智信。

後來到了漢武帝時期,董仲舒提出了著名的「罷黜百家,獨尊儒術」,從此儒家成為統治階級的思想統治工具。

說儒家影響了中國社會兩千年,其實從這開始是個頭。

就儒道兩家的觀點來看,儒家講究的是「入世」,而道家講究的是「游世」。

入世很好理解,就是教你如何在世上混。

而道家的游世講究的世隨意,即我願意出世就出,願意入世就入,兩邊都不耽誤。

道家修煉講究修身養性,形神兼修。

儒家修煉講究建功立業,永垂不朽。

其實,儒家思想受道家的影響頗深,孔老先生曾多次向老子問道。

由此可見,相容幷蓄才是根本,不要說哪乙個更可取。

2樓:花栗鼠

道家講的是:天道就是由盛轉衰,重新開始,再由盛轉衰。人道終究敵不過天道。辯證但無用。

儒家研究的是:如何究極地奉行人道,將盛延綿,抵抗衰落。人定勝天。片面卻有用(當然最後還是萬事空)。

所以大一統的盛世君主看道家和儒家的學說的感覺就是:

道家:你的大清吃棗藥丸。

儒家:我有一法能保你國祚綿長。

所以自漢武以來,儒家學說一直是被君主拿來教化老百姓的,道家的思想是不能被普通百姓看到的(道德經被後世改成面目全非,通行版被注入了很多和道家思想相矛盾的儒家思想)。揚儒抑道幾千年,道也沒輸過。

我個人認為到底是儒還是道適合你,要結合你的實際情況。

如果你還有機會做成功人士、人生贏家,那就推儒,奉行人道。

如果你階級公升遷無望、命如螻蟻,那就果斷道家,在餓不死的前提下怎麼爽怎麼過。

3樓:言暗

相對而言,道家強一點

原初儒家處事的核心是禮,簡單說規矩,一切按規矩辦事,遵從古禮啥的,也不管社會怎麼發展,反正就是定下規矩就不能亂改,頗有「老祖宗的規矩不能動」的感覺

至於道家的處事核心是無為,簡單說,做應該做的,當然現在的話還可以延伸公升級,平時看不出,但沒我不行

但道家這標準顯而易見的高,真的完全按照道家的處事方法,不是人群前0.001%,早晚鬱悴

4樓:貝多芬的帽子

30歲以前要學會儒家,因為你要在社會上積極進取承擔責任,40歲以後你就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有太多的不平等就要學會道家,這樣可以讓你從萬物來看萬物,你就會活得更加的瀟灑,50歲以後呢,你就要學會易經,因為他可以指導你少犯過錯了就。

5樓:少俠

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對儒家和道家有乙個大概的認識,對他們的關係有乙個大概的認識。

《說文解字》中儒的解釋:

柔也。儒行者、以其記有道德所行。儒之言優也、柔也。能安人。能服人。又儒者、濡也。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從人需聲。

可以很明顯的看到:

1、儒家側重於人道,人需也,能安人,能服人。再比如《論語》中講學,講孝弟,講忠信,講為政;等等,都是和人,和人類社會有關的。

2、儒家是以修身為本的:以先王之道能濡其身。以及《大學》:

自天子以至於庶人,壹是皆以修身為本。其本亂而末治者否矣,其所厚者薄,而其所薄者厚,未之有也!此謂知本,此謂知之至也。

我們都知道,道家更側重自然,然而儒家其實也並不是只看人道,儒家對自然真實也是了解的

《中庸》: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可離非道也。

儒家也是講天命的,夫子五十而知天命。

《論語》裡還有一句:

孔子曰:「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小人不知天命而不畏也,狎大人,侮聖人之言。」

不知天命的是啥啊?是小人。夫子的態度其實是很明確的。

《中庸》:自誠明,謂之性;自明誠,謂之教。誠則明矣,明則誠矣。

唯天下至誠,為能盡其性;能盡其性,則能盡人之性;能盡人之性,則能盡物之性;能盡物之性,則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可以贊天地之化育,則可以與天地參矣。

從盡人之性,到盡物之性,再到贊天地之化育,再到與天地參,真挺有道家意味的。

無獨有偶,《荀子》中也有類似的:

列星隨旋,日月遞照,四時代御,陰陽大化,風雨博施,萬物各得其和以生,各得其養以成,不見其事,而見其功,夫是之謂神。

是不是很道家?那我們再來看道家典籍:

《文子》:文子問治國之本。老子曰:

本在於治身,未嘗聞身治而國亂,身亂而國治也。故曰:修之身,其德乃真。

道之所以至妙者,父不能以教子,子亦不能受之於父,故「道可道,非常道也,名可名,非常名也。」

道家也說本在於治身,修之身,其德乃真。其實還有好多,受限於篇幅,我就不貼了。列這些其實是想說明,儒家和道家不是那麼割裂的,它們是有不同的側重點,但是它們有乙個共同的「源頭」,也就是先王之道

這一點在儒道兩家的典籍中也都可以印證:

《論語》:有子曰:「禮之用,和為貴。先王之道斯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禮節之,亦不可行也。」

《孟子》:為政不因先王之道,可謂智乎?

《禮記》:先王之道,禮樂可謂盛矣。

《荀子》:況夫先王之道,仁義之統,詩書禮樂之分乎!

《文子》:老子曰:……故事不本於道德者,不可以為經,言不合於先王者,不可以為道,便說掇取,一行一切之術,非天下通道也。

所以說,儒道本同源,儒家更側重人道,而道家則是自然(包括但不限於人道),但不管是哪家,皆要以修身為本。只是後世將其割裂了開來,《莊子》中有一句:悲夫!

百家往而不反,必不合矣。後世之學者,不幸不見天地之純,古人之大體,道術將為天下裂。描述的就是這種現象。

而題主問題描述裡說哪乙個「思想」更適合現代人的生存哲學?

首先,稱儒家和道家為「思想」其實不太合適,有點矮化了,深入經典去看,會發現其中有方向,有方法,有自然真實,是可以真正指導修身的。

其次,更適合現代人的生存哲學,我不知道題主的意思是不是日常生活中的為人處世?如果是的話,建議還是以儒學入手,畢竟儒家更側重人道。但這並不是說道家不能解決這些問題,只是,由道家入門太難了,尤其是在沒基礎、沒人教的情況下,萬一走偏了,陷入自以為無為的狀態反倒不好,到時候明明是能力不足做不好事,還覺得自己是淡泊名利,這可不是真道家。

再者,如果是真的想深入學習儒家或者道家,也依然建議先從儒家開始,由儒而道,由人而天,按著序列一步步來,反倒有可能。

今人多沒有過開蒙,其實很多接人待物,灑掃應對在古時是蒙學、小學的內容,朱子先生《小學》序:

古者小學,教人以灑掃,應對,進退之節;愛親,敬長,隆師,親友之道。皆所以為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之本,而必使其講而習之於幼穉之時。欲其習與智長,化與心成,而無扞格不勝之患也。

當然,現在也有很多人家教很不錯,不過,現在多受西學影響,和我們傳統華夏文明還是有所不同,如果想系統學習,還是應該補上開蒙這乙個環節。而教材嘛,一開始推薦大家都耳熟能詳的《三字經》,可不要小看這本書,深入進去,是一把鑰匙,畢竟不是隨便的書都可以稱為「經」的。學習完《三字經》可以學習《孟子》《荀子》《論語》等,這些典籍中既有人道的東西,比如題主問的對現實生活有指導意義的內容,也有自然真實的碎片,為以後更深入打下基礎,所以不管是為了哪種,都推薦這個順序啦~

6樓:

從狹義角度來看,個人覺得儒家思想所蘊含的積極的入世的觀念更加適合如今的社會。畢竟從古至今,「大道」對於我們普通人似乎都是一件可望不可及的奢侈的存在。

但其實儒道本身似乎是不衝突的吧。道家對於「自然」與「真」的純粹的追求,儒家強烈的社會責任感以及道德感,即便是如今處於西方文明體系下的社會,都是對個人很具有指導價值的。儒道思想在如今,實際上已經滲透進了漢族的思維方式中。

7樓:古怪老師

無論是道家還是儒家,都已經在一定意義上影響到了現代人對於各種事情的看法,道家相比於儒家,受到的約束要多一些,但在一些領域要比儒家實用,兩家的理念也是各有長短。

說實話,很多理念在當今社會已經不適用了,但利比弊大,而且大很多,如果沒有一些特定身份的約束,道家和儒家的理念融合吸收,取長補短才是最正確的。

8樓:云何降伏其心

《儒釋道》各有所長!建議您去看看南懷瑾的書。

儒家:「教我們如何尊師重道」佛家:「教我們如何降伏其心」道家:

「教我們如何遵循自然規則」縱觀現在這個時代,以及各種讓人墮落的風俗和觀念,君子應當具備「儒身、佛心、道骨」!

9樓:宋晨丹

儒家跟道家思想各有所長

儒家思想更加實用,道家思想適合經商的人用。

舉個例子

子曰:「聖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君子者,斯可矣。」

子曰:「善人,吾不得而見之矣,得見有恆者,斯可矣。亡而為有,虛而為盈,約而為泰,難乎有恆矣。」

解讀孔子說,聖人,我見不到啊,能夠看見君子,我就滿意了。

孔子說,善人,我見不到啊,能夠見到有恆心的人,我就滿意了。

沒有學問裝著自己有學問,

自己是個內在空虛的人,卻裝著學富五車,才高八斗,滿腹經綸的樣子。

明明很窮,卻裝著非常富貴的樣子,假裝自己是大老闆,大財主,富人。

這樣的人,想要做到有恆很難啊。

聖人是很難得的,聖人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中通人事,應變無窮,一切都在道中。

有能力,有道德,而且都到了中庸的境界,也就是一切都做到極致了,不能再好了。

待人接物,灑掃應對,無一不精通到極致。

格物、致知、誠意、正心、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都能做到。

這樣的人,就是聖人。

這樣的人,孔子說,我沒見過啊。

君子是什麼?

君子呢,也懂一些東西,也有能力,也有道德。

但是,不能做到極致,是人中極品,這樣的人有,不多,孔子能見到。

善人是什麼?一輩子做善事,一件壞事也不做。做了一件壞事,就不是善人。

這標準太高了。做善人,要智慧型,能力,學識,德行,什麼都少不了。

才可以做善人。我甚至估計,還要一點運氣,才能一輩子不做壞事。

這樣的人,孔子沒見過,

但是見過有恆者。

有恆是什麼意思?

觀點,乾法,想法,立場不變,不是牆頭草,一會乙個立場。

想法與乾法都是恆久不變,知行合一。

對待乙個事物,對待自己的志向,學業,有恆心一直做,能堅持。這樣的人,還是見過的。

比如,一輩子做乙個專案,乙個業務的人,就是有恆者。

能做到這樣的人,基本都能在社會上有所成就。

例子太多,就不列舉了,大家自己去想了。

說乙個規律,乙個人一般能在乙個行業堅持努力3年,就會有小成就。

堅持努力10年,就會有乙個中等成就。

堅持努力30年,就會有乙個大成就。

堅持努力300年,當然就可以在整個世界揚名立萬了。

但是,現在的人,能老老實實在乙個行業幹3個月的都少見。

不過有恆者,孔子也見過。

聖人,與善人,要求太高, 我們能做到君子或者做到有恆者,就很了不起了。

可見孔子的教學,並不是讓大家去做那種他沒見過的人。

而是讓大家去做他見過的優秀的人,這一點,我認為,比佛家,道家都實用很多。

佛家,道家裡面讓我們學的一些人,我們在生活中,根本見不到。

當然我不是否定佛家,道家,我是說,儒家思想,是實用的,是現實的。

加入我們社群,一起學習。

個人號在主頁簡介。

嫁錯人和不結婚,哪乙個更可怕?

如初小白羊 抱有這個觀點的女人很多,她們覺得理由有三 1 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 乙個女人嫁給乙個錯的人,不光是要賠上自己的青春,還有配上自己的感情,可是說一輩子都會毀了,怎麼看都不划算。2 就算女人後來會選擇離婚,但是離婚對於乙個女人來說,總是不好的,尤其是有的女人會將孩子的撫養權爭到手,這樣雖然...

冬天和夏天哪乙個更可怕?

勿打盹網強制早起 冰冷的環境,可以有很暖和的地方,比如你可以燒木頭取暖,很溫暖。可炎熱的環境,想找乙個涼快的地方那就難了,特別是在沒有水沒有電的地方。 Transformer 冬天!雖然可怕但我也更喜歡冬天。作為南方人現在對雪仍然抱有極大的熱情,但冬天的風每時每刻都在叫囂,頭都給你吹掉 夏天沒有什麼...

情商低和智商低哪乙個更可怕?

真的不能用 我認為不存在智商高情商低。智商高的人一般思維更活躍,對世界的認識也更加敏感,情商只不過是智商的一種體現而已。我沒見過智商特別高的人情商很低的。聰明人情商也許不高但是不會太低的 嗚啊哇啊啊 情商低。講個親身經歷吧。班裡有位頭腦一般但情商很低的同學。我成績班上一二名波動,那位同學學習到是認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