否定之否定,否幾次才是當前認知條件下的真理?

時間 2021-05-11 20:18:51

1樓:絕不犯懵

一般來講,當前認知條件下沒有真理。

然後,我不同意,用我那一套說法一一駁過。你我皆認為對方歪門邪道,請他人評判,可他人也有自己觀點,所以即使全人類來了也沒法判斷,只不過是雙方(或全人數方)人多人少問題。可人數多少能決定真理嗎?

人只相信自己願意相信的,或相信自己思考後認為的。而非相信所謂真理。

莊子說的很明白了,《齊物論》尤其詳細。可是問題是:否定之否定,欲知真理問幾重?

不用糾結了,這個問題無解,真理只不能靠辯證的。那真理存在對立面嗎?存在。

那為何不能反向推理?因為有未知,我們稱之為混沌領域。你一推理,便暴露了你的未知面,就已經不在逼近真實了。

2樓:springsun

否定之否定本身是無限迴圈,螺旋上公升的過程,它不存在否定多少次才是絕對真理的問題。真理沒有絕對的,萬事萬物都是相對的。但是為了實踐中能夠便於操作,某一階段的真理具有相對穩定性,在那個相對穩定的階段,它不需要被否定。

當事物發展到新的階段,動搖到固有的相對真理,這時候自然會有否定的對立面出現。比如,嬰兒先會爬,在他不具備行走的基礎條件時,讓他先學會爬行就是那個階段相對穩定的真理,你不能說他爬是不對的。但是當他已經具備可以行走的條件時,他還要繼續爬,這就必須要否定。

3樓:湯平

否定的目的是為了尋找到肯定,如果不明哲學體系中的本體,否定永遠沒有盡頭,人類幾千年文明難道就解不了此題嗎?不,本體已經存在,就看你認知選擇明不明世界本體!。本體就是上帝,天地的造物主。

真理只是對世界本體的正確認識,《聖經》的存在雖存在解讀上的分岐,但尋找的方向與目標若有定,真理就不遠了。

如果方向也錯了,那你的否定為找目標之真理,就別白費勁了。

4樓:大斗小秤

不是否幾次的事情,是最後的認知沒什麼可否的時候,就是你作為個體的極限認知了,但這個基於你的主體意識層面的認知,不一定是普適層面的真理!!

5樓:陳平

馬哲原理,唯物主義辯證法三大原理之一——否定之否定原理,是從黑格爾的辯證法脫胎而來。

黑格爾認為認識主體對乙個事物或一種現象會有兩種互相對立的觀點,通過互相批判和否定來得到合一的觀點,從而使這個觀點更接近真理,以相對性的重複否定來靠近絕對性的「精神」。

否定之否定(也就是命題的雙重否定,本身就是肯定),對於任意乙個命題,必然存在反對它的命題,它們之間的矛盾鬥爭推動自己以否定的形式來尋求自己更接近真理。事物也是在這種矛盾鬥爭之中更新進步。這是它原本的含義。

所以,問題不是要否定多少次才能夠成為真理(因為你不可能是真理),而是要不斷的從反對的觀點來審查自己的觀點,吸取教訓,用各種合理的觀點來修補自己的邏輯漏洞,使自己的觀點比反對方更像真理一些。

6樓:劉總是個電工

哈哈哈你,你對這句話的理解是不對的,否定之否定這句話的本身是在告誡我們,真理是在不斷的變化的,真理只有進行時而沒有完成時,也就是說,現在的真理在將來就是錯誤的,而否定了真理的那個真理,在很久以後他也是錯的,如此迴圈,反反覆覆,沒有盡頭

哲學中的否定之否定怎麼解釋

金色的頑石 比如你是個女生 談第乙個男友A,月薪3000.然後你甩了他,否定了他,你談了第二個男友B,月薪10000,這個時候你肯定了你的男友B 男友B稱之為對男友A的否定 然後你甩了他,你否定了男友B,你選擇了男友C,月薪50000,這個時候你肯定了你的男友C,否定了男友B 也就是男友A的否定之否...

否定之否定規律對我們有什麼意義?

伯耀 個人成長上,提醒我們要不斷辯證否定自己,即揚棄,發揚優點,摒棄缺點,最終成為一名完人。生活上,辯證否定你的三觀,最終全面地看待問題。有些人固執了一輩子,到老死都是個缺斤少兩的人,不願意批判自己的觀點,看待任何事物都是片面的觀點。 桃主 意義 別人對你否定,你對別人的否定進行了否定,得到了進步,...

否定之否定規律生活中有什麼有趣的例子?

Leo Leung 我們知道,否定之否定規律包含三個階段 1 肯定階段 我在中學是個尖子生,同學羨慕,老師寵愛,我覺得自己真的好厲害,做事情都一直很順利。2 否定階段 作為中學時代尖子生的我,考上了清華,發現身邊的同學都比我優秀,成績也比我好,在中學時代的學習方法似乎也不管用了,我在這裡事事不如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