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道三千,殊途同歸!宗教都避免不了傳「道」?

時間 2021-05-11 14:21:06

1樓:流木

我也不太明其他宗教為何要傳道,因為大部分其他宗教對不信的人來說影響不大,唯有信耶穌的相信不信的人不能得救,所以不能不傳,更奇怪有自稱信耶穌卻又不傳道的人。

2樓:羽衣

宗教為什麼要傳道,因為宗教不傳道就滅了就消亡了。歷史上大的宗教消亡的少,小宗教消亡的很多。

乙個不傳就會消亡的道有資格屬於大道嗎?

3樓:無住禪師

殊途同歸,歸的是解脫。是心的解放,靈魂的救贖。

所謂傳的是「道」,拉的是人頭,收的是錢財,得的是「功德」,源的是私利。

無住禪師:從儒釋道三教同源說起

4樓:一笑而過

受邀致謝:因為宗成尊主,教為教化……此之謂為宗教,既然有尊主與教化,傳道是不可避免的……其實豈止宗教如此,任何乙個尊自己主張為真理的主義、團體與組織,多少都會有傳道的一些存在……

5樓:月之星舞

宗教是一種信仰發展到一定程度後,為了維護、發展、傳承自身,而形成的一種社會組織形式。作為信仰的社會載體,它是信仰的高階存在形式。

無論是稱為「傳教」也好,「傳道」也好,都是宗教形成的主要目的。

「傳」是宗教的職責,「信」是個人的選擇。宗教的責任是將自身所承載的信仰向不懂的人講明白,而乙個人聽明白以後則應該根據這一信仰是否契合自己的內心來確定信與不信。

信仰殊途,亦不同歸。例如:

唯物主義信仰和客觀唯心主義信仰都相信客體(物質)的客觀性不以人的意識為轉移。但是前者認為人可以認知物質的本質。而後者認為人所認知的客體,只是客體通過我們的感官投射到我們大腦的投影,而非其本真,所以不可以認知客體的本真。

即康德所謂「物自體不可被認知」,而馬克思說「不可被認知的物自體不存在」。

客觀唯心信仰和主觀唯心信仰都相信在人對客體進行認知的過程中,是意識決定了如何認知物質。但是前者認為雖然人所認知的是客體的投影,可是客體的本真依然是存在的,只是無法被人所認知,而脫離了客體的本真,也就不存在投射到我們大腦中的投影了。後者則認為脫離了人的意識,客體就不存在或無意義,即客體的一切性質都是人的意識所賦予的,客體的自性是「空」。

前者會說:有一萬個讀者,就有一萬個哈姆雷特。但是沒有莎士比亞,就連乙個哈姆雷特都不會存在。

後者會說:存在即感知。。。

唯物主義信仰和主觀唯心信仰都相信人可以認知客體的本質。但是前者是認為「客體是啥樣,人的意識就可以咋樣認知」,即唯物主義可知論。而後者是認為客體性空,人對其的一切認知都是來自於自身意識,所以色為人之見,空為自性,典型的主觀唯心可知論。

以上我所說的是在哲學層面上對各種信仰的抽象。你會發現,這些相互背反的信仰體系,只存在你信哪個不信哪個的問題,而不存在將你不信的信仰證偽的可能性。

而各種信仰從最初就對世界的理解完全不一樣,發展的方向及目標也完全不一樣,又怎麼會走到同乙個終點呢?

6樓:護法居士

如來明證下四法故。何謂為四。

一曰一切萬物皆歸無常

二曰一切諸有悉為苦毒

三曰一切諸法皆無有我

四曰一切有形悉至於空無。為泥洹寂。

科學和佛教殊途同歸嗎?

道路有重疊,終點不一樣,佛法的終點是無始無終,而世間法執著必有乙個終點。佛法是中道,佛法的唯識論只是道路,道路的終點是非唯非不唯的無所唯,心不取兩邊。而科學和一切世間法從始至終都是心有所著,但凡有所取著,就不是中道,所以不是一回事。然而正因為是中道,兩者也是一回事。因一切邊道不離中道,有邊必有中,有...

《殊途同歸 晉末群英傳》第十四回

逆光看世界 有必要呀,整個畫室行業的尖端師資都集中在北京和杭州,濃厚的藝術氛圍,好的老師很重要,讓孩子感受一下中國三大美院方向教學氛圍對孩子的藝術培養也有很大幫助呢! Gregorio 我現在是正在準備校考的高三美術生 主要還是讓她體驗一下集訓強度因為藝考真的不是捷徑我在這條路上並且還沒走完就已經非...

金庸武俠和古龍武俠有什麼殊途同歸的地方?

慕容 楓 先說下不同之處 金庸武俠 穩 古龍武俠 玄。這個主要指價值觀,就是,當金庸的主角面對抉擇,會做什麼事,或絕不會做什麼事,通過之前對角色的了解,你心裡是有數的,是有安全感的 而古龍的主角,你基本不會猜測到他會怎麼做。至於相同之處。他倆的作品若干大咖比較過,文風,文筆,架構,敘事,價值觀 個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