詩詞中的典故是怎麼判斷的?

時間 2021-05-11 05:52:12

1樓:經典款

【窮途哭】 《晉書·阮籍傳》:阮籍「時率意獨駕,不由徑路,車跡所窮,輒慟哭而反。」喻對世事極度悲觀。

唐杜甫《暮秋枉裴道州手札率爾遣興寄近呈蘇渙侍御》:「齒落未是無心人,舌存恥作窮途哭。」另參見地理部·城建「窮途」、人事部、貧賤「阮途窮」。

【泣銅駝】 《晉書·索靖傳》:「靖有先識遠量,知天下將亂,指洛陽宮門銅駝,嘆曰:『會見汝在荊棘中耳!

』」指對家國遭劫難感到悲傷。唐李商隱《曲江》:「死憶華亭聞唳鶴,老憂王室泣銅駝。

」另參見植物部·木本「銅駝荊棘」、器用部·宮室「洛陽銅駝」。

【哭田橫】 秦末,原齊貴族田橫起事,自立為齊王。漢朝建立,橫率部屬五百人逃亡海島。高祖召之,橫不欲臣服,於途中自殺。

其部屬聞之,悉於島上自殺。事見《史記·田儋列傳》。唐李涉《哭田布》:

「縱使將軍能伏劍,何人島上哭田橫?」參見人物部·人傑「田橫」。

【秦庭哭】 《左傳·定公四年》:「初,伍員與申包胥友。其亡也,謂申包胥曰:

『我必復楚國。』申包胥曰:『勉之,子能復之,我必能興之。

』及昭王在隨,申包胥如秦乞師,曰:『吳為封豕、長蛇,以薦食上國,虐始於楚。寡君失守社稷,越在草莽,使下臣告急……』秦伯使辭焉,曰:

『寡人聞命矣。子始就館,將圖而告。』對曰:

『寡Lacrosse在草莽,未獲所伏,下臣何敢即安?』立,依於庭牆而哭,日夜不絕聲,勺飲不入口七日。秦哀公為之賦《無衣》,九頓首而坐。

秦師乃出。」指為國解難。唐李百藥《郢城懷古》:

「莫救夷陵火,無復秦庭哭。」另參見器用部·宮室「哭秦庭」、政事部·忠直「存楚」。

【新亭對泣】 南朝宋·劉義慶《世說新語·言語》:「過江諸人,每至美日,輒相邀新亭,藉卉飲宴。周侯中坐而嘆曰:

『風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異。』皆相視流淚。」表示痛心國難而無可奈何的心情。

宋陸游《初寒病中有感》:「新亭對泣猶稀見,況覓夷吾一輩人。」參見器用部·宮室「對泣新亭」。

【憂天】 擔心天塌下來,喻多餘的顧慮,亦以喻憂慮國家危亡。語本《列子·天瑞》:「杞國有人,憂天地崩墜,身亡所寄,廢寢食者。

」唐李白《梁父吟》:「白日不照吾精誠,杞國無事憂天傾。」參見天文部·天體「杞天」。

2樓:微君故

典故分事典和語典,來說前者較好判斷,畢竟是借用歷史上的事情或是傳說,一般都是對事情的高度提煉,憑藉感覺就能覺察到,諸如「羅浮詠梅,灞橋詠柳…」之類。

語典比較困難,需要有大量的詩詞儲備做基礎,語典的表意一種是一脈相承,比如「當時明月在,曾照彩雲歸」化用李白「只愁歌舞散,化作彩雲飛。」其中「彩雲」都象徵著良辰美景;一種是反其意而為之,也就是常說的「翻案詩」,宋人常作此詩,比如唐人胡曾言「江東子弟多才俊,捲土重來未可知。」王安石則言「江東子弟今雖在,肯與君王捲土來?

」,這即是翻案。

其實不必拘泥於典故,讀詩重在體味其中的興發感動,除卻專業的詩詞研究,普通讀者達意即可。

3樓:

典故大多是歷史上發生的事情,也有別人的詩詞化用。通讀二十四史可以解決一大部分問題,其他的碰到就記住,大部分書上用典都會有注釋標出來。這種是沒有捷徑可以走的。就是積累。

有哪些詩詞的典故堪稱絕妙?

雲中仙 莊生曉夢迷蝴蝶,望帝春心託杜鵑,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李商隱的詩,用典都很絕妙。可惜流年,憂愁風雨,樹猶如此!辛棄疾寫詞也常常用典,是 不用典不舒服斯基 的典型代表,因此還得了個綽號叫 掉書袋 黑雞警長 謝瑤。個人認為凍合玉樓寒起粟,光搖銀海眩生花。這句很棒,是蘇東坡的一首詩中的兩...

關於「大雁」這個意象的詩詞或典故。?

我是好孩子 1,題弟侄書堂 唐代杜荀鶴窗竹影搖書案上,野泉聲入硯池中。少年辛苦終身事,莫向光陰惰寸功。譯文 窗外竹子的影子還在書桌上搖擺,硯台中的墨汁好像發出了野外泉水的叮咚聲。年輕時候的努力是有益終身的大事,對著匆匆逝去的光陰,不要絲毫放鬆自己的努力。2,王孫遊 南北朝謝朓綠草蔓如絲,雜樹紅英髮。...

外來典故(不包括佛典)在舊體詩詞創作中的使用問題

亦有所思 這個提問很寬,個人覺得,正如樓上幾位所說,外來典故當然可以用,唐朝做為世界中心,外來各國的舞蹈,文化,服飾都有描述,古文獻中,關於匈奴 突厥 蒙古都有描述,那麼顯然,舊體詩詞並不排除外來典故,只要不是特別特奧,只要不是像迷宮一樣就可以。比如星條旗下起烽煙,比如地中海上泛輕舟,比如斜塔擎天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