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字史料的多寡是否是制約歷史研究的最大因素?

時間 2021-05-05 19:46:21

1樓:張集

西方有一種「影象證史」,中國漸漸也有人弄了。

先秦史學基本和考古聯絡起來,材料太少是主要因素,乙份新材料很金貴很金貴。

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字史料偏少,但不是主要限制因素了,主要因素在於那個時期文字史料的真實性。

隋唐的文字史料略少,不是限制因素。

宋元明清(清前期)文字史料中等偏多,不存在限制因素。

近代乙個大問題就是:文字史料實在太多。很多相互對立的觀點都能找到很多史料來證明,問題在於很多史料價值不大,高水準的歷史學者才能一眼看到有價值的史料。

建國以來的史料問題在於:什麼時候解封······

歐美的不是很清楚,但是他們的教會和私人能提供很多文字史料。

綜上所述:文字史料的缺乏在歷史研究的某些方面是限制因素,甚至是主要限制因素。但整個歷史學科不應該是這樣。

2樓:阿牛先生

個人愚見,文字史料少只是影響歷史真相研究的一方面,對於具體事件,最大的影響因素來自於官方干預和當前政權對這段歷史的態度。一旦當權者介入,對歷史研究的影響基本就是毀滅性的。

焚書、坑儒、封口、毀滅證據、篡改造假、設定研究禁區、設定主旋律、只讓發出一種聲音、熬死所有親歷者當事人證人,歷史事件攤上這些手段中任何一條,都會造成歷史殘缺莫衷一是眾說紛紜的局面。如果全攤上,那就永遠沒有真相。等後人再去研究,無論如何都難有定論。

從古至今,存在爭議的重大歷史事件無不如此,權力的影子無處不在。

3樓:Sven

個人覺得文字史料少,並不是制約歷史研究的最大因素。文字史料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文字史料多,很多時候會相互矛盾,從而帶來乙個很大的問題,就是如何甄別材料真實性。

歷史上蓄意篡改正史的人不少,很多時候我們都需要反覆對比同時代的記載,從中尋找出矛盾進行研究,才能得到真正可靠的信史。但是這項工作費時費力不說,還很難有確定的說法。有時,物證才是真正能一錘定音的東西。

比方說吳晗研究萬曆皇帝後期長達三十年不上朝的事蹟之後,得出了乙個猜想,萬曆帝一直躲在深宮吸鴉片。而另外的歷史學家則覺得他是因為身體不好,精力不足導致長居深宮不出。

判斷這個問題研究單純研究文字歷史就沒什麼意義了,最簡單的辦法就是檢驗萬曆皇帝的遺骨。可惜2023年萬曆皇帝一出土就被幾個小朋友當地主階級給燒掉了,相關問題的答案也就真正成了不解之謎。

4樓:

說的毫無邏輯摺疊我吧。。。。

漢字是否是世界上最優秀的文字?

太極堂主 法國作家都德在他的 最後一課 裡如此熱情地寫道 法語是世界上最美的語言 都德一輩子就會一種語言 法語,主觀上你們是一類人。 銠慇獬廌 漢語是象形文本,西語是字母排列組合的文字,一般認為,前者是表意的,後者是表音的。我認為語言與思維模式或者習慣有關,字母排列組合的文字所表現出來的思維的抽象性...

清兵入關是否真的是歷史的倒退?華夏文明是否曾真的中斷於清朝?

孫利軍 整個地球都希望中國是明朝,外強中乾,吹牛比搞內鬥刀光血影,被幾個倭寇差點佔了江南。清朝是絕對絕對不可原諒的,即便在近代列強面前,傳統農耕文明毫無招架之力,清朝這幫魂淡竟然還能搞出以夷制夷,即便現在也是不能說出口的方略總則。不怕中國崛起,中國沒那麼可怕,宋甚至漢唐都不可怕,明朝是上帝給地球人的...

程式設計為什麼用的是英文本母片語,如果除去歷史的原因,那麼有沒有可能用中文偏旁和詞語,或是用別的語言符號?

Leo lee 只說一點啊,首先acsii在這麼短的二進位制位碼下能裝下英文,但是真裝不了漢字,英文的字元更少 0 9 a z 加上常用符號,就能覆蓋所有英語世界,你說漢字得多少個字和偏旁部首 這個問題很好玩。中國的字都是象形文本。我們根本不會蛋疼地像英語程式設計那樣 int foo int i 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