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列夫托爾斯泰《安娜卡列尼娜》中安娜的悲劇?

時間 2021-05-09 08:55:26

1樓:冰烏龍茶

她一開始接受沃隆斯基時就無意識的感覺到危險了,但憑著——只是增添那麼一點而已,使自己接受這種縱容——這種行為只會使自己慢慢的過渡到早已預期到的危險裡。使她覺察到這種危險的可能是她知道這種激情同自己所處生活完全不同,而自己卻被他所吸引,簡直是想去另乙個世界,自己將永遠的被離目前所在的地方,這不就同等於死嗎

2樓:

咎由自取吧。

此渣女出軌的藉口是不由自主,迫不得已,是因為她丈夫卡列寧窒息了她的所有一切有活力的東西,沒有給予她愛情,忘了她是乙個活生生的需要愛情的人???活力不是自身存在的嗎?把自己的情境完全歸因於丈夫是對自己極不責任的行為。

雖然是姑媽的安排讓她和丈夫結合,但最終決定者不是她自己嗎?自己選擇了有社會地位和名譽的政治家,滿足了自己的虛榮心,享受著丈夫給予的麵包,顧全大局保護家庭名譽的庇護,可她自己呢?做到了盡乙個妻子的本分了嗎?

身為乙個八歲孩子的母親,身為乙個政治家的妻子,在莫斯科用火辣辣的目光去勾引同樣渣的小三,懷上了小三的孩子。(果然只和同類在一起)

面對這一情境,丈夫為了夫妻的名譽,選擇繼續他們的生活,唯一要求是妻子不在家裡接見情夫,可是妻子呢?不以為然,一次次的試探底線。最後她的結果就是咎由自取。

這樣的人能為她的孩子起到什麼表率作用?不配做乙個母親。

3樓:夢裡花

4樓:

我入手的是草嬰翻譯的作品。不得不說,托爾斯泰確實是偉大的文學巨匠,同時我也被草嬰如此傳神的翻譯作品而深為震撼。譯者有在前序裡對故事線略敘一二。

安娜的悲劇,我個人淺見是,時代不同,但是女人的共性是不容置疑的。若陷入情執,必定受苦。愛,有人說是蜜海,但有時,它無疑是煉獄。

女人應該一半活得像男人,天性自由,習慣孤獨。運用理性,習慣承擔。這些因素的缺乏,是女人在情感上輸給男人的根本原因。

愛情來時,每一刻傾注深情;愛情走時,微笑相送。不把情愛當作生命中的唯一。

5樓:沈慄

一開始他是願意為她犧牲一切的,他的確也那麼做了。後來呢,他恨她,恨她使自己遭受這樣的痛苦處於這樣的境地。他憐惜她,但已經不算是愛她了,連她喝咖啡的姿勢,端著的手,發出的聲音都讓他厭惡,的確已經沒辦法了,不愛了就是不愛了。

她在悽惶中變得猙獰,越來越渴望更多的愛與溫柔,可是已經得不到了,她想懲罰他,所以想到死。臥軌的前一刻她實在是太痛苦了,可等她跳下去就後悔了,來不及了。她深知她的死會讓他後悔一生,她做到了,他可以說是毀了,人生沒有熱望,生命失去價值。

可是,從前她的美貌智慧型溫柔以及二人之間的柔情蜜意都籠罩了撥不開的仇恨的迷霧,所以他也無法回憶留戀曾經幸福的時光。稱為悲劇,我不知道別人怎麼看,悲劇在我看來,就是女子處於弱勢,她沒法不越來越愛他,她也控制不了自己的占有心和嫉妒心,照慶山的意思就是需索依賴太多了,但這是她的全部,她除了他什麼都沒有,痛苦的是她連他也抓不住。悲劇還在於男子不能一心一意永永遠遠熱愛她,人都是會變的,他也控制不了,他只能走向對她的厭倦冷淡和對自由的更加嚮往,他會處於責任等等照顧她,他會因為自己給她帶來的不幸憐惜她,可他給不了她念念不忘的「愛情」了。

6樓:mong

追求愛情無罪,超越底線不可饒恕。

誠然,安娜和她丈夫之間無關乎愛,更無關乎情。所以,安娜終於遇到了渥倫斯基,可以去追求自己夢寐以求的愛情了,可以你儂我儂了。可是,安娜後來在這段感情中過得開心嗎,過得輕鬆嗎?

整天狂躁不安,提心吊膽,害怕渥倫斯基拋棄她。也因為這段感情,上流社會也拋棄了她,戳她的脊梁骨,在背後指指點點。安娜意識到整個世界就只有自己乙個人了,於是她害怕,她孤獨,她氣憤渥倫斯基的變心。

然後,她臥軌自殺了。

為什麼會這樣,因為追求愛情超越了道德底線。丈夫一再強調家庭,可安娜只顧愛情。我不明白,有人說,安娜愛自己的兒子。

可是,我不明白,安娜這麼長時間離開自己的兒子,是怎麼忍得下心來的,這又如何體現了她愛自己的兒子。

7樓:小小鳥

可能偉大的作品就是無法評價對與錯,無法評價好與壞,無法分清黑與白。就像我們明白沒有絕對的好人,也沒有全然的壞人。人總是多面的,人的性格也是多面的。

安娜敢愛敢恨,勇於正視自己內心的情感,打破傳統,這在書中都描寫了很多。不愛甚至討厭的丈夫和深情款款的洛倫斯基相對比,我相信大多數人都會選擇後者,只是安娜所處的大環境不利於她最後的選擇。個人認為安娜太依戀洛倫斯基了,她和洛倫斯基在一起後迷失了自己,導致她總是患得患失,以致後來的臥軌。

8樓:question

社會的不說了,說說個人的。安娜這種女人,一天到晚沒事找事地要跟老公吵架,太煩了吧,心理病態啊,雖然這個很大一部分原因來自社會,可是她個人性格就是不好啊,猜疑心、嫉妒心、虛榮心都太強了。看到她有意無意地勾引萊溫那段真的控制不住要罵她,太那啥了,自己也沒有潔身自好還一天到晚要求弗龍斯基啥啥都不能幹。

而且卡列寧雖然無聊了點,可人家踏實啊,好好過日子也是可以的,本來她不是還覺得人家挺好的嘛,弗龍斯基撩她幾下就嫌棄人家了。那跟了弗龍斯基麼就踏實點老,不要水性楊花,一天到晚在家裡吵架老,都到這一步了麼就相信人家了,她到好,一天到晚嗶嗶,弗龍斯基一天到晚跟在她後面求和好也很累的好不好,這女人真的太煩了。

9樓:咿布

看到這個問題,突然想起了15年看完蘇菲瑪索版電影的感慨之語。如下:結局慘烈得令人心生悲憫,過程動人也唏噓。

安娜不值得歌頌,卻沒法不同情。她在錯誤的時間做了場年輕時未曾經歷的愛情美夢。和渥倫斯基像兩個任性的孩子,不管不顧不計後果,歇斯底里地相愛,傷人傷己。

10樓:灰色化妝

安娜的悲劇是女人生存價值的悲劇。

你說她追求自我也好,說她作也好,本質上她既不偉大,也不奇葩,她就是乙個普通女人。乙個普通女人想要什麼?麵包和愛情。

確切地說,是咬著麵包,覺得這麵包甜美如蜜。如果女性能割裂一部分對愛情持續性的需求,又能自產麵包,至少不會複製安娜的命運,當然這是以削弱女性對情感需求高這個天然屬性為代價的。

安娜把自身的幸福砝碼壓在卡列寧或渥倫斯基身上,她的結局非死即傷。

11樓:Anna

其實我一直覺得卡列寧是愛著安娜的。

愛情是一種衝動和衝動過後慣性,是餘音繚繞,連綿不絕。

因為它太純潔了

所以更容易被汙染

因為它太精準了

所以更容易被遺忘

充斥著謊言

充斥著私心

充斥著不安全感的愛情

究竟能夠走多遠

火車呼嘯而過的那一刻斷裂的骨骼噴湧的血漿讓周圍沸騰了而安娜的內心一定是寧靜的

打破的平衡利用死亡重建起來了……(轉)

12樓:未成曲調

感覺安娜有點自私,什麼都想擁有,既想擁有自由的生活、愛情,又思念放不下兒子,還不忍心傷害自己的丈夫,卻在對沃倫斯基說著我把一切都給你了,每個人都在一步步退讓,只有安娜在步步緊逼,滿足自己內心的矛盾,最後在一點一點中將沃倫斯基的愛消耗殆盡,自己也失望喪命。追求內心的自己是要付出代價的,我們不可能做到事事完美,最難的不是轟轟烈烈的追求本身,而是在得到之後歸於平淡,如何維護好來之不易的自由愛情。

13樓:劉呱啦

安娜這是要用個體和一整個社會階層默許的規則抗衡和決裂啊,更何況這個階層還是占有絕對優勢的貴族階層。

就像《了不起的蓋茨比》裡蓋茨比執意要讓Daisy對Tom說她不愛他一樣。Daisy可以和gatsby私奔,可以和他一次又一次幽會,因為這些都不足以構成破壞上流社會規則的因素,而gatsby要求的則是讓Daisy和以Tom為代表的舊貴族資產階級決裂啊,這就導致Daisy猶豫不決最終還是捨不得打破這一規則釀成了蓋茨比的悲劇。

貼幾張截圖

14樓:張子川

第一次讀安娜的時候,我並沒有覺得卡列寧有任何可惡之處,大概是當是十來歲也沒辦法深刻理解那種特定社會環境下貴族階層的社會屬性所帶來的壓抑感。安娜的家庭確實有托爾斯泰所謂的一千個家庭的不幸都是各不一樣的那種特定的不幸,而安娜的悲劇某種程度上我倒以為也有安娜自己的選擇。當然,這也建立在我曾經居然覺得她和卡列寧的結合並沒有多麼的不幸的基礎上。

大概是我的理解完全脫離了作者的本意吧。

15樓:求秋

安娜的悲劇體現:

1 被嫁給卡列寧

2 被情人拋棄,得不到名分

3 社會不許離婚自由

4 感情失敗,自殺

我覺得原因是多方面的,個人,他人,社會,如果一些原因不存在,結局也不一樣,也不是說社會婚姻自由了,她就幸福了

《生命不能承受之輕》中大量對托爾斯泰《安娜 卡列妮娜》的提及,帶有何種用意?

王瀟瀟的瀟瀟王 最沉重的負擔壓迫著我們,讓我屈服於它,把我們壓到地上,但在歷代的愛情詩中,女人總渴望承受乙個男性身體的重量。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成了最強盛的生命力的影像。負擔越重,我們的生命越貼近大地,它就越真切實在。相反,當負擔完全缺失,人就會變得比空氣還輕,就會飄起來,就會遠離大地和地上的生...

怎樣評價安娜 卡列尼娜最後臥軌自殺?

ghost 叔本華的悲劇理論中提到了悲劇的第三種型別 由於 劇中人彼此的地位和關係的不同 所造成的悲劇,是最慘的。安娜和渥倫斯基明明知道也明明看到互為對方製造災禍,但還得這樣做。安娜對愛的需求是貪婪無比的,宛如黑洞,當乙個慾望滿足,便產生更多慾望,因此,人生充滿了糾結和痛苦。安娜自願走向涅槃,放棄生...

安娜卡列尼娜中譯本那本最好?

植蓮 不敢說看完了所有的譯本,但我覺得還是夠多了。老派的譯本 草嬰 高植 周揚 三個經典版本我看過。現在各種出版社的無名二流譯本,我也看過幾個。新近出版的重量級譯本 智量 力岡 這兩位大家的翻譯我也看過,更喜歡智量,在我心中排第二。老派譯本就不推薦了。在這裡絕沒有詆毀大師們水平的意思,只是我覺得那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