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人們評論詩詞時,是否會帶有光環效應

時間 2021-05-07 05:42:50

1樓:雪冷霜清

後來者不推陳出新的話,單憑模仿加深入,很難和前輩們比肩。

畢竟,你站在巨人肩膀上,你還沒法比巨人更高,那不是欺負古人麼?

清詞清詩,在客觀角度上來說,確實可以算是登峰造極了。

只是這個峰,有多少是他們靠自己的路子摸索出來的新世界呢?這個極,與前人的水平又相去多少呢?

倒是高讚的回答我很同意。

大眾對詩詞的審美有時候還真是參差不齊,如「亂把白雲揉碎」這種句子也能吹上天,卻不能欣賞「西風殘照,漢家陵闕」的格局與意境,更別說從用詞和風格等方面解析這兩闕詞到底是不是李白寫的了。

光環效應,當然是有的。越是對詩詞了解不深入的人,越是容易被影響。

2樓:周荀川

不一定。

名家的詩歌很多,但是膾炙人口的往往只有幾首代表作。

大家記住的也往往是代表作。

好比白居易的琵琶行,徐志摩的再別康橋,卞之琳的斷章。

其實名家的大多數詩作,也是籍籍無名的。

且代表作品在乙個詩人作品中所佔的比例,往往只有幾百分之一甚至萬分之一。

乾隆寫詩四萬多首,沒有一首足以膾炙人口,流芳百世。

足見你哪怕是文化名人,寫的實在太爛,有多少光環也白搭。

像這種東西,我覺得吹也沒法吹,小學生都覺得幼稚。

難以置信一國之君筆下能流出這種東西。

3樓:先生不知何許人也

不願看太多,只把第一首搜了下,似乎是古人作品。說是清代的過春山。

倒也無妨,那還是稍稍評價一番第一首詞。

清平樂雨輕風細。小院深深閉。夢醒餘寒侵翠被。又被啼鶯催起。

悄然微步香階。柳塘斜日初開。數盡落花無語,黃昏雙燕還來。

整個筆法是由景物喚起人物,又由人物轉向景物。全詞最值得稱道的一點無疑是時間的轉換。從清晨到黃昏,寥寥數語間雖然略有突兀感,但是也堪見筆力。

再有就是我不喜一些細處,比如起句「雨輕風細」,如果是我,應該會填「雨疏風細」。個人認為「輕」太過淡雅,不利於全詞的時間轉換。

頗喜結句,「數盡落花無語,黃昏雙燕還來」。這種舒服的度尾作結很適合時間轉換的筆法。似畫舫穿過,最後畫舫又穿來。

一家之見,僅供參照。

補充回答一下答主修改後的問題吧,無疑是有光環效應的。但於真正願意去欣賞和創作美的人而言,看得更多的是美的本身,不加偏見,美即美,醜即醜。

也許正如皇帝的新裝。總會有乙個人指出「他好像什麼都沒穿」。

4樓:隄南渴雁

不要吃。真的不要吃。

現在知乎上水平還不錯的舊體詩詞,很多都是!吃!的!

什麼叫吃呢?就是指化用古人(或今人)成句,當作自己作品的行為。如果閱讀量較大、對語音較為敏感,就可以快速地發現吃句子的行為。

而你在填詞的時候,所吃的又正是使用這一詞牌下較為出名的作品,往往給人以一種你沒有想法、乃至在剽竊的觀感。當然,有時「吃」句子是一種無意的行為,所以還是盡量避免。

下面隨便指一下我看出來的,你吃了的地方。

清平樂,吃了李重光「剗襪步香階」句。

浣溪沙,吃了秦淮海「漠漠輕寒上小樓「句。

鵲橋仙,吃了永叔「平蕪盡處是春山,行人更在春山外「句。

第一首臨江仙,吃了賀梅子「試問閒愁都幾許」句。

第二首臨江仙,吃得太多,有稼軒有隱隱,不知道風翦水裙長是不是吃了長吉。

試著創新,找一些古人沒用過的比喻,才能讓你的作品更添光彩。

下面貼一首我自己的作品,粗體都是我吃了的地方,但我都加上了自己的創新,我不說基本沒人看得出來。供你參考。

憶江南(其二)

三更過,鬢亂眼如絲翠黛每添白酪酒,櫻桃暖香脂。同坐譜竹枝

天西月,相對已微酲最憶平明辭我去,凌波回顧更盈盈。波上曉雲輕。

剛剛下面有人說你的第一首詞是清代人寫的?看來還是釣魚啊。

真的很煩很煩釣魚的人,每次有人問這類求評價求指點的問題,我都是認真地讀過你的所有作品之後回答的,不會說去抖機靈等等,因為我覺得現在遇到愛寫舊體詩詞的同好已經很難了。其實我看的時候是覺得你用了很多古人用過的表達,但是你這個問題竟然是在釣魚,我有一種被欺騙的感覺。

我再補一下:

提問者已經更新了問題,說其實這些都是聲名不顯的清詞。那我不得不說,無論如何這個「吃」的問題依然是存在的,也許這就是你列舉的作者聲名不顯的原因啊。

希望你以後提問的時候誠懇一點,不要釣魚,你這樣讓我喪失了對知乎上這類問題的熱情和信任。

5樓:豐饒之海

1.無新物,無新意,無新句,無聊

2.縱使無聊,寫得好也可暗通古人意趣,但通篇凌亂拼湊,盡是尋章摘句。

3.有些句子如「春花春草,春雲春雨,更是春風雙燕。」「是誰偷學晚來妝」一言難盡

寫詩要言之有物,言之以情,做不到這兩點的詩上限注定是ai水平。其實說句醜話,達到ai水平也算是有一些些底子了,至少知乎這類問題下大部分連ai水平都沒

追答一波。

雖然題主是在釣魚,但客觀來說所選的詞水平確實離好相差甚遠。

我上面的三條觀點,第一條可能會改變,古人不比現代人,確實無新物可寫,無新物這條去掉,其他照舊。

第二條不變,詞至清朝為什麼在大多數人手裡會淪為尋章摘句的小道,而陳其年,朱彊村等少數人能推陳出新,這也是值得思考和後來人借鑑的。

第三條我依舊保留意見,這些句子確實可謂村氣可掬。想起一件往事,我看《賭棋山莊詞話》時,看到裡面推崇一句「人在子規聲裡瘦」,在我看來此句實屬稀疏平常,而題主所列詞句大抵為「人在子規聲裡瘦」之亞。

當人們評論名字的時候,到底在想什麼?

舉例來說,你們一定都會遇到過像有的名字只有乙個姓的,然後後面跟有三個字的那種,我第一次見是在高中,有個叫張楊什麼的,眼睛一瞬間就亮了,原來戶口本上名字可以這樣寫啊,之後就覺得這孩子的媽媽肯定姓楊,他爸爸一定超愛他媽媽,然後想為什麼自己除了姓只有單字,連雙字都沒有,更別提三個字的了,然後心裡一陣悲痛,...

當人們受到 感情欺詐 時,站出來質疑是否合適?

空心人 你說的情況確實是一種現象,而且人在年幼時候還不少人都這樣。那時候我們並沒有經歷過欺騙,你看看我們接收的教育也是教人善良,給予,奉獻。如,雷鋒,焦裕祿,等等。這是最小時候的善良的教育。後來我們發現我們可能做不了偉人,我們不過是滄海一粟,於時間於空間都那麼平凡。變有另一種雞湯式的教育了,予人玫瑰...

當人們在拜佛時,他們在拜什麼?

戲如人生 佛是真實存在於世的,佛的特異超強法力極為高超,比菩薩高乙個檔次。當然菩薩的本領也十分高超。拜佛是對佛的尊敬和信仰或有所求。信和學是二回事。佛並沒強求你去學他,因為一般人根本修不成的。信而不學才是正點。即信又學是愚痴。即不信又不學更愚痴!即信又學的人祈求並一定會靈驗。信而不學者祈求並不一定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