耳機及音響在音質方面的進步是不是十分緩慢?

時間 2021-05-07 03:35:38

1樓:waterboy

第乙個飛躍是從雜牌耳機到索尼隨身聽的配套838

第二個飛躍是從888一步到ER4P

後來即便是K3K3和LCD4也覺不出太大差別,改燒音箱了

2樓:Haryatsing

市場需求決定了發展吧,就像冷戰時美蘇互比太空科技,於是有了登月,你想想人類多久沒登月什麼的了。

在音響領域,市場需求要求比較高的是我們演出現場擴聲,其實也是一年乙個樣的。SHURE和森海每年新出的無線話筒都更新了很多很多技術。數字調音台早就用上了例如程式控制、WIFI無線遙控、利用區域網路連線其他裝置、數字外掛程式這些新技術了,以前一堆線纜,現在兩根網線或者一組光千線就OK了。

而且每年也都更新大量的技術,以前的控台你看了最多覺得很多按紐,現在的台子,很多音響師連開啟工作介面都不一定搞得定,十年前的音響師放到現在肯定都得學了才會用。

3樓:南國小漢子

如果是說音質方面,是的。

這個最核心的根源是:人耳聽力水平及其有限。

1、人耳20hz~20khz的聲音頻率範圍,在可見的未來內,幾乎不會有本質性的變化。聲音裝置沒有辦法在這方面對耳朵進行提公升。就像人眼看不到紅外線、紫外線。

2、人的聽力記憶非常短暫,及模糊,即耳朵效能差,只能在固定頻段保持較久的辨識能力,其他頻段保持乙個可感知、可想象的程度。這會導致聲音裝置可以用各種形容詞來進行營銷。這是玄學的誕生地。

你腦海裡的旋律是不是經常和再次聽到的有區別?甚至可以是非常大的變動?

3、音色、頻率、響度是聲音的三維,每個維度相對微小的變化都可以演變出不同的流派,更不用說這3個維度的變化互動。最妙的是,沒有專業訓練,人耳更傾向於選擇聽起來讓自己覺得更舒服的,而沒辦法分辨這些變化是不是更好或更差、抑或是更接近實際情況。

比起音質,現在音響行業更拼的是用料、設計、易用性。

相比之下,音質的上限其實並不高,尤其是乙個普通人能感受到的音質上限會更低,很多老燒,不過是在頻繁變更材料下不斷的開動腦放。設計、用料、易用(智慧型)則會隨著科技不斷進化,而音質的進步空間只會越來越窄。

這也是為什麼只要保證在不是太難聽的情況下,各種各樣「風格」的音箱、耳機都會有。

4樓:萬福貓主任

最核心的發聲單元的確是這樣的,並且非常緩慢95年前的喇叭在用紙和磁鐵,

現在的喇叭還是紙和磁鐵

2023年的時候b&w鸚鵡螺是頂級音箱,到了現在依舊還是頂級音箱並且也沒有停產

看起來的確沒什麼變化

唯一變化的是我們掌握了鈹,鈦,碳,鑽石,碳纖維,陶瓷等更好的材料所以這東西就是跟著材料一起進步的,材料不進步音箱本身也不會有太大的進步,當然也有氣動單元,等離子單元等新技術,但是目前來看也還是有不少問題

但整體進步幅度還是很大的

數字技術的發展讓曾經一整套體積龐大的發聲系統濃縮成了拇指蓋大小的乙個無線耳機,曾經體積巨大效率極低的大功率功放現在已經變成了一張菜板,某種意義來講已經進步飛快了

5樓:Eagle

看你從哪個角度看。如果是基礎的電聲換能,確實很慢。別說10年,50年也沒有太大的進步。

但如果具體到產品,以前比較慢,因為沒增加什麼功能。現在就快了。有線耳機到無線,再到TWS,再加上ANC,然後馬上又是通話降噪,智慧型語音識別……現在的速度並不比手機發展速度慢多少。

當然加速的是功能部分,核心的發聲(電聲換能)還是慢。

有哪些資料可以比較全面的反應音響音質?

郭三開 乙隻音響的音質好壞,看功率 靈敏度 覆蓋角度 頻響範圍這些你幾乎是看不出什麼名堂。就像上面那位說的一樣,音質的好壞只能憑人耳的主觀聽感,就算用儀器測出來的結果,但最終是我們人耳來聽聲音,而不是讓儀器聽。再者對於音質的好壞每個人的定義不同,有些人喜歡低頻渾厚,有些人喜歡高頻亮。而且隨著年齡的增...

辨別耳機音質好壞要從哪些方面展開?

1MORE萬魔耳機 瀉藥辨別音質好壞的第一步其實是要明確自己的聽覺偏向。也就是主觀音質主觀音質評價的一些結論分析給大家。此結論來自 Sean Olive 博士。1,越年輕越偏好高音低音。2,美中國人比德中國人明顯偏重於高音低音。3,男性比女性更偏好高音低音。4,聽音經驗越豐富的越不偏重高音低音。5,...

qc30單從音質方面的講,是什麼樣級別?

yyieq2009 可能本人要求不高,覺得qc30降噪 便攜和音質達到乙個很好的平衡,總體90分,哪天做到airpod3大小,就是100分。 吾輩 qc30還悶?那ie80都沒法聽了 其實我確實覺得沒法聽 我是覺得qc30越聽越好,器樂分離碉堡。可能一耳朵印象比較普通,不過這耳機音質真的不差 一瘦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