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23年的今天,單反相比無反還有什麼優勢?

時間 2021-05-31 23:05:10

1樓:木木木狐狸

首先,在可見的未來五反相機取代單鏡反光機是乙個必然的趨勢,伴隨著各家在無反相機上的發力這一趨勢只會以更快的速度實現

但是以2023年作為乙個時間節點來看。我認為單反在一些特定領域相較無反來說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1.更好的續航時間。誠然以索尼A7m3為代表的無反相機在續航方面相較,前幾年已經有了很大的進步,但是相較於傳統單反動輒上千張的續航,無反相機還有一段路要走,如果說續航問題,可以用多攜帶電池來解決,那麼這樣就會抹平無反對單反在攜帶重量上的優勢。

2.更快的響應時間,在我使用的相機中,單鏡反光機基本可以做到開機即拍攝,整個過程連貫順場。而在我使用的五反相機中,例如松下的GX7 索尼A 7M2 A7R2 A7R3 尼康Z7,在開機後,基本需要3秒到1秒左右不等的啟動時間,這個在平時人像或在靜態的拍攝中無關緊要,但對於瞬時的抓拍還是有一定的影響。

3.更精準的對焦,也許大家對這一點會有爭議,但我想指出的是,目前各家中高階的單反的對焦模組,基本上是十字對焦點,在頂級的旗艦單反上,甚至使用了雙十字甚至三十字對焦點。這種識字對焦點對於環境的適應能力是要遠強於一字焦點的。

而目前各家的無反相機除了奧林巴斯的EM-1X外全部都是乙隻對焦點,這種對焦點面對單橫紋或單豎紋的環境對焦的準確率和速度還是不如單反。

4.更好的天氣防護系統。在面對相對極限的天氣情況下,例如大雪,大雨等。

中高階單反會帶給你更多的信心,在我使用D850的這些時間裡,基本上不會因為惡劣的天氣,而擔心相機的使用上出現問題。而在索尼的A7Rm2,我有一次甚至是看見了電池艙蓋內有水漬,不排除這是單一情況。

5.對內部部件的保護。例如進灰的問題單反因為有反光板結構的存在,以及平時CMOS是被快門元件所保護,基本上很難出現CMOS上落灰的情況,但無反因為CMOS直接暴露在空氣中很容易出現落灰,在極端環境下,甚至出現損傷。

例如在演唱會的時候被舞台氛圍燈的雷射掃到直接導致整塊CMOS報銷。

6.相對均衡的握持手感以及合理的布局。這一點相對見仁見智,是我自己的感受,比較明顯在使用焦距不長的定焦鏡頭或變焦鏡頭的時候,單反相對無法,並沒有什麼優勢,但是得益於相對寬大的手柄,握持的感覺會好一些,但使用長焦鏡頭的時候,因為五反相機機身相比鏡頭較重,比較容易出現頭重腳輕的情況,長時間會因為重量分布不均衡,導致比使用單反鏡頭更累。

例如我用尼康D850配合720拍攝一天產生的疲勞感遠不如使用A7R2配合720鏡頭產生的疲勞感。誠然,五反機身縮小是非常優秀的進步,但是我在日常的使用中,尤其是冬天帶手套的時候操作反而是單鏡反光機更容易掌控,而無反相機經常因為手套的原因,導致握不住相機或者誤觸相機的某些功能按鍵。點名尼康Z7的fn1和fn2的按鍵!

目前就想到了這麼多,但是我認為這些單反的優點也並不是永恆。多方面的優點都是可以通過技術的進步被無反追上,甚至反超。

至於光學取景和電子取景,這個完全看個人,我非常喜歡光學取景寬大明亮好無延遲的視角,但是在夜間對焦的時候尤其的蛋疼。我也很喜歡電子取景器所見即所得的觀感,但是在夜間或者高光比的環境下,取景器延遲,甚至看不清畫面的情況也讓我很頭疼。

2樓:Liao Ares

有乙個場景,無反完全廢掉。

那就是要大功率閃光燈的小光圈拍攝場景,只能使用單反。

例如:口腔攝影,因為口腔攝影距離近,為了獲得大景深必須使用16以下的小光圈,同時為了控制噪點需要用200左右的iso,同時為了保持每一次患者複診時候色溫一致,需要壓制環境光。因此,所以必須使用環閃大功率輸出。

這意味著,如果用微單,因為沒有光學取景,從evf和螢幕看,這個引數下是完全漆黑的。 根本無法對焦和構圖。

推而廣之,因為微單所見即所得,反而造成使用閃光燈場景下各種問題。

富士xpro這樣有光學取景器的旁軸也不行,因為湊太近。

3樓:坐看雲湧

先說機身,由於單反機身更大,容易散熱,而數位相機發熱會導致噪點急劇公升高,畫質下降,比方說佳能5d4,6d2無論dxo測評還是dpreview高感同標版測試,都比eos r和rp好一點,對於鏡頭,由於法蘭距不一樣,單反和無反出來的方案光學肯定也不一樣,單反長法蘭距確保邊緣光線更垂直,如果大家比較一下半幅單反和和無反套頭,你會發覺佳能18-55/3.5-5.6is,索尼dt 18-55/3.

5-5.6都比後來的微單無反鏡頭好,光學得分差距還很明顯。[機智]

具體到品牌,目前佳能尼康單反鏡頭由於開拓大幾十年,原廠和副廠鏡頭比無反鏡頭豐富多了。

4樓:Skywalker001

有無反相機的人有沒有試過拍月亮星空這樣的內容對焦怎麼樣?我用單反的LV模式拍只能看到白茫茫一片,根本沒法對焦,用取景器一對乙個準。不知道專業無反什麼效果?

5樓:

對焦,人眼追焦太爽了,用了就回不去了。

螢幕取景,我更喜歡用螢幕拍照,不是取景器,本就沒有那麼多儀式感。

輕和好看。單反太醜了。

6樓:徐揚波

一直不大理解這樣的比較,那麼多唱衰單反的,就是為了忽悠大部分人快去買微單無反嗎?

是不是很像當初大眾通過水軍強行引導使得大家非要區分日系,美系,德系車,然後讓那麼多上不起bba的去買大眾車。

這是營銷啊,消費主意啊

無反,單反,微單差別有那麼大嗎?我不覺得

但是隨著疫情原因困在家裡之後,發現多看看書反而對器材的研究少了很多,想法也少了很多

器材真的那麼重要嗎,真正對技術和想法了然於胸的時候,該要什麼樣的器材難道不是一清二楚嗎?

7樓:阿里山的羊

比效能的話,只有像1DX3或者未來的D6這種真·旗艦能夠在無反包圍下繼續取得效能優勢,而且估計這種優勢可能最多再持續一到兩代機型,也就消失了,畢竟機械的上限比半導體來的快很多。

別的方面的話,耐用性什麼的其實跟單反無反沒關係,之前的無反不耐用,是設計的時候沒有太多考慮這方面甚至為了低成本不考慮,現在的索尼三四代機型、松下全幅機型都有了靠譜的三防設計,不論高原極地都可以工作。

開機時間可以通過增加算力+減輕相機系統冗餘+假關機的方法來解決(關機後一段時間沒有真正關機,開機是熱啟動,經過一段時間後完全關機,再開機是冷啟動)。

取景拍照延遲,也可以用高速感測器解決,而且目前已經有極其快速的機器(RX10M4、RX100M7、A9II)。

真正難以超越的就是開機待機時間,注意不是拍攝續航,是待機,很多用無反的使用者都有一種體驗,就是如果是短時間內高強度的拍攝,可能快門數能達到CIPA標準的數倍(A9在完全不休息,有快取就按的情況下,一塊電池能支撐1W次以上快門),而用單反就比較接近標稱續航。而如果長時間低強度拍攝,無反可能離標稱續航還有一些距離就撲街了,單反也很接近標稱續航。

究其原因,還是因為目前的CIPA測試方法,對單反來說比較準確,單反在沒有拍照的時候,耗電是比拍照時低很多很多的,單反測試反映的是機器的總拍攝次數。而無反其實測試結果反映的是這台相機的總工作時間,無反不論是否拍照,只要開機亮屏或亮evf,耗電跟拍照時差不多。

無反未來可能會變得像智慧型手機一樣,總工作時間增加到乙個很高的水平,但是待機還是比不過以前動輒半個月的功能機。

8樓:

2023年的今天,阻止我把單反換到無反的原因,除了錢以外還有個重要的,就是機身握持手感。

我確實想不明白為什麼各家的無反都非得做的格外的小,索尼、尼康、松下的全幅無反我都摸過,只有松下那兩台戲稱」巨單「的無反,才在握持手感上大致接近我的D810,其它的無反難免都給我一些很侷促的握持感。

先說好,我是支援機身輕量化和鏡頭輕量化+小型化的,但是決不支援過度的機身小型化。打個比方,打FPS的電競選手對滑鼠重量苛求吧?那滑鼠廠家也沒把130mm以上的產品線全都砍掉啊?

大廠的最輕滑鼠毒蝰,還是個接近130mm的大號滑鼠啊!那麼相機機身這種同樣握在手裡的東西,怎麼就必須一味的做小呢?

9樓:

我來答乙個速度優勢。

速度涉及很多方面,比如連拍速度、對焦速度、儲存卡讀寫速度等,有些方面很難說哪邊更強。但有個方面目前還是單反佔優的,就是從關機到開機、開拍的速度。

假設你胸前掛著一部相機在,關機狀態。突然看到乙個畫面,你要把它拍下來。那麼,如果是單反,則你看見、你開機、你把相機舉到眼前,這一系列動作幾乎同時完成,而你舉到眼前時就可以按快門拍攝了;如果是無反,你舉到眼前後,有可能還要等半秒,甚至1秒、2秒……然後才可以按下快門。

10樓:

瀉藥先不談效能上的優勢

光是適用範圍就拉無反幾條街…

比如拍新聞,您更擔心相機太重還是拍到中途沒電了?

比如拍極地,您更擔心相機太重還是關鍵時刻相機拋錨?

單鏡反光機的對焦系統和無反相機的對焦系統有何異同?

番茄騰騰 泛泛而言。傳統單反,從鏡頭進來的光有3條路可走 1 反光板向上反射 對焦屏 五稜 面 鏡 光學取景器 人眼。2 反光板部分透過 副反光板向下反射 專用對焦晶元 對焦。3 反光板公升起 快門啟動 影象感測器 成像。1和2是取景對焦過程,3是感光過程。這裡3條光路光程相同。長得像單反的單電相機...

微單相機有哪些致命的缺點,和單反相比?

飛躍本屯 微單在我看來只有乙個明顯缺點,鏡頭太貴了。選擇微單一定要把鏡頭配置考慮進去。不能按照遍地二手的單反那樣買個好機身再慢慢琢磨鏡頭。以題主的預算為例。2萬買R6和Z62倒是可以,但鏡頭咋整?佳能RF口的鏡頭只能配乙個24 105的標頭和5018的入門定焦。連24 105F4都配不起。尼康Z口鏡...

不同畫幅的單鏡反光機搭配相同鏡頭,在取景器裡看到的一樣嗎?

吃手 反光板或者說取景的螢幕和畫幅大小有直接關係,一般來說取景螢幕都會比畫幅小一點,也有例外,比如賓得apsc是100 甚至新的apsc可以達到105 所謂等效焦距這個焦距太唬人了,應該叫視角相等,比如說佳能apsc上的50鏡頭和全畫幅上80鏡頭視角相等,這麼說比較直觀,而相同鏡頭不同視角體現在取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