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幅高感比截幅(APS C)到底好多少?

時間 2021-05-11 18:33:10

1樓:死鳳凰

這種比較就不對,應該是某cmos和某cmos之間的差異,而不是全畫幅和apsc之間的差異,難道我同乙個全畫幅機器在開不開c模式,噪點還能有區別不成?

2樓:BILENISBEST

硬要比高感肯定是全畫幅好一些 (就現在感測器技術一檔肯定有更別說有雙原生的機器)

不過你用買全畫幅機身的錢=apsc機身+適馬18 35+乙個400w的閃光燈或者150w的LED

基本上畫質會比全畫幅好

所以機身比完了比鏡頭鏡頭比完了還有燈光

會打燈你就是一台手機畫質都能看不會打燈給你中畫幅也是一堆渣多關注打燈相機畫幅寬容度都能解決

3樓:大章魚博士

全幅比APS-C高感強太多了。sony全幅A7R2 4200萬畫素vs APS-C a6300 2400萬畫素。畫素密度差不多的情況下,暗光下ISO 6400,a6300畫面都綠了,特別可怕。

相比之下A7R2只是讓人感覺有塗抹感而已。雖然說感測器技術不一樣,但是給人的感覺就是sony想做好全畫幅,而APS-C只是做做而已。

4樓:

用過尼康索尼APSC,以及m43,現在非常滿意D800、奧林巴斯E-M1一代的高感,這倆是2012世代的機器。雖然這倆機器的高感評價不高,自己樂呵樂呵得了,管別人幹嘛。

看看m43老機器的:

5樓:kaiyuan

從M43都上公升到1600萬起,單論解析度,高感表現,寬容度,其實殘幅和全幅都已經足以達到普通出片和普通商用,但放在三四年前,一般還是果斷推薦上全幅的。倒不是因為高感和解析度問題,主要是鏡頭群不合適,要超廣沒超廣,要長焦沒長焦,幾個主要人像焦段定焦光圈也不夠大,三四年前的殘幅鏡頭群還不如M43呢。

但今天有適馬三陽等等開發了不少C幅鏡頭群,尤其適馬三劍客補足了殘幅人像大光定的短板,現在其實真的可以多推薦推薦殘幅了。

題主的理解是沒錯的,同技術背景下殘幅的ISO100約等於全幅的ISO200-250,更大一檔的殘幅光圈定焦正好能補足這部分通光量,外加虛化景深不同,用殘幅加56 1.4基本上可以等同於一台最低ISO為200的全幅配80 F2

所以對於乙個用全幅常年ISO掛400以下的拍攝者來說,如果覺得殘幅鏡頭群合適,完全可以考慮考慮殘幅系統而放棄公升級全幅系統,但如果經常可能用用高感進行夜拍室內不補光拍攝的,或者常用超廣和長焦的風光攝影師,或者沉醉於全幅1.4 1.2級別光圈的虛化的拍攝者,還是直接上全幅比較好

6樓:

現在隨著CMOS技術的進步,APSC和全畫幅的高感差距在逐漸縮小,遠沒有十年前差距那麼大。

個人使用體驗:從索尼A7R2換到尼康D500使用過大半年,高感表現沒有明顯差距,都基本全程自動ISO,鬍子哥的測評也表明D500的高感表現與全畫幅的D750相當接近。

7樓:KunKun

必須同製程同工藝的cmos才有可比性,比如5Ds和7D2這款cmos apsc 是20mp 全畫幅是50mp,按照DxO的評測規則,縮圖後高感是2.2倍,面積是2.56倍,差了不到1又1/3檔,做到極限高感差距應該正好等於面積差距。

畫幅決定的是這個系統的上限,你只要沒摸到天花板,怎麼搭配都有可能。你能在2k價位湊個35mm f1.2出來?

8樓:戴昊翔

好一兩檔完全沒問題,不過apsc也不是不夠用。

殘幅1.4光圈的鏡頭普遍啊算貴吧,夜景光圈開最大,1600iso基本夠用了。加上後期降噪和縮圖。

下面是夜景,燈光,保持安全快門,f2.8,幾年前前照式cmos的6300。

還有一點,噪點水平還和光照環境有點關係。下面的圖是6300在iso10000拍的,raw通過Lr直接匯出。這個是轉接適馬FD卡口的老老老50微距,f5.6,快門1/200拍的。

放大100%,關閉lr預設彩噪消除

畫質湊合用,縮圖也能看。當然,我這是在浴霸下面拍的,光照強度其實很高。

apsc和全幅使用最大的差異其實是在用天涯頭拍夜景。至少我用過的3個組合,A73配24105g,6300配18135,黑卡6中間,全幅我能接受iso到51200的raw做後處理,apsc我能接受12800以內,黑卡的話,1600以內

9樓:狂飆

其實如果成系統購買,現在的殘幅也足矣。

但凡心裡有這個疑問或者猶豫的,買殘幅一定是滿足或者甚至超出需求的。

買全幅的人就直接買了。

相對於畫質,素質,景深等等,其實最讓我選擇全畫幅的是方便。對,你沒看錯就是方便。因為當今的光學標準都是按照135底片設計和格式設定的,當你去買殘幅機子,人家也自動會把焦距給你換算成全幅的。

比如富士x100v,23mm的鏡頭,實際上沒有人說這個引數,都說等效35mm。類似情況很多。 所以對於我來說,全畫幅是底線。

10樓:毛晨

從訊雜比角度來說,如果不考慮CMOS工藝水平敏感度等問題,2.25倍的受光面積,相當於訊雜比增大到2.25倍,所以同樣技術的全畫幅ISO等效於半幅的2.

25倍,也就是半幅ISO1000等效全畫幅2250。

殘幅和全幅的高感對比體驗?

古月懿軒 專門對比過5D4和EOS M3的高感。放到電腦螢幕上放大到100 勉強能看出來 嗯,好像的確好了那麼一丟丟。就醬。1英吋底的畫質基本沒啥好講的,所以也基本沒有1英吋底的 專業機型 我認為M43底的畫質和APS C還是有些競爭力的,就像APS C和全畫幅也有很強的競爭力一樣。但是M43和全畫...

未來全畫幅相機是否會被apsc或43畫幅取代?

陳利兵 隨著電子裝置的日趨精密,未來很可能是微單全幅化,單電中幅化。另外鏡頭的體積也不僅僅和畫幅需要的相場有關,畫質 引數也有一定因素。奧巴那幾顆pro頭的體積也不能算小了。 在我個人極為有限的認知範圍內,題主談到的事情暫時還不會發生。原因主要有下面幾點。1 相機的設計和製造,有相當一部分物理學的因...

aps c幅的相機加上個廣角鏡頭和全畫幅相機加套機鏡頭的區別?

雲起 區別不在視角,區別在感光元件尺寸差異帶來的問題。如果同樣畫素量,那尺寸大的全副畫素密度就會低多了。如果同樣畫素密度的,那總畫素量就差多了。全副原件864平方公釐,c幅面只有300多平方公釐,這個差距可不小了。原則上,同樣技術下的感光元件,畫素密度越低,單個畫素點感光面積就越大,獲取的資訊就越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