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電腦 CPU 不像手機 SoC 那樣設計成大小核

時間 2021-05-11 14:27:17

1樓:回眸一笑倒蒼生

zen3賣這麼貴,電晶體規模才40億,還可以上各種熱管風冷,即使火力全開也沒啥大不了的。

但是手機soc已經堆到了150億電晶體的級別,散熱條件又比pc差的多,自然需要大小核來平衡功耗跟效能。

2樓:MebiuW

說乙個相關的話題,大小核(異構多核)該有幾組核心,我比較認可的是伺服器1組,桌面&H等效能導向的2組,超低壓筆記本和手機3組。

伺服器一組很容易理解,人家需求明確,會自行配置是多核導向還是單核導向。

桌面&H本身也不追求機極致省電,足夠的高效能核心加一些高能高效核心刷多核和待機就好,注意不是低效高能的A55什麼。

對於最後的超低壓和手機,則是超高效能一般能效+高能高效+低能超高效的組合,最後一組只是為了待機,而不是刷分。這個有別於ARM的X1+A78+A55,ARM公版還差口氣。

最後的低能超高效核心就不是拿來給日常應用提供算力的,只是拿來待機,保證上述核心offline後系統還能正常運作的。這類核心好像沒有,勉強算的話筆記本場景的A55吧?

那麼有人說是不是應該四組,再加乙個超超高效能超高功耗的繼續提公升單核呢?那真的沒必要,浪費成本,而且需要超超超高效能核心數不確定。用Turbo Boost就好,只要超高效能核心能睿頻得上去,不就好了?

3樓:乙隻橡樹樹

不是不能,都有啊:

intel Lakefield系列CPU,·i3-L13G4,5核心5執行緒,四大核一小核。·i5-L16G7,5核心5執行緒,四大核一小核。沒見過並不代表沒有哦~

4樓:Shu

其實不需要管那麼多專業性解說,其實大多數人也看不懂。

其實真正的問題在於PC平台處理器效能的透明性。

其實不用什麼評測之類的,哪怕只是手機系統自帶的電池管理裡面也能看出耗電大戶是螢幕之類的,處理器佔比不大,而低頻率階段大小核能效比差異也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大,所以實際並不能延長多少使用時間。而大小核並不是簡簡單單組合就行的,可以說從處理器設計到軟體程式設計整個生態圈都要額外投入大量成本,僅僅為了省那麼點不多的電……也就是說你要多花大半的錢換來省那麼小半不到的電。

而且手機的銷售模式和PC差別巨大,而很多買手機的人並不懂這些,那麼出現把大4+小4按大八核的錢買都很正常。這還是最後改進的結果,早期的大小核同一時間只能執行乙個時那才叫真正的4核當八核賣!

那麼再回到PC,在這哪怕你不懂,也有大量軟體測試,銷售商主動測試的效能透明的市場,按手機大小核早期的模式,那可就是生產8個核心當4個核心賣了……所以做不做大小核看市場而已,哪怕是騙出來的市場。

玩遊戲的很多都知道高頻與多核之爭。x86平台很看重相容性,這也導致了大量早期就已經開發的軟體還沒有或難以進行多核優化,這對處理器頻率要求就高了,當然這在台式電腦暴力冷卻的時代這都不是大問題,也不值得整個生態圈額外投入大量成本搞大小核。

但隨著輕薄本和迷你機的出現,甚至簡單到被動散熱的冷卻方式就卡住了處理器功率也等於卡住了最高頻率,這才是I家搞大小核的真正原因。當然也是要在當前大小核技術逐漸成熟;多核優化的軟體越來越多,使得關閉部分核心來提高頻率帶來的增益日漸減少的大環境下才會如此選擇。

5樓:秦博

首先得先說一下手機soc為什麼要做大小核

能耗效能再強的手機,起碼也得做到輕度使用能撐一天。也就是說,手機是講究續航的,而且是乙個重要指標

在這個電池沒有技術革新的時間點,為了做到這一點,就必須做到「待機和輕度使用省電」。說白了,這就是一種妥協。當電池技術有了新的突破,或者是製程大幅度突破,現在的所有大小核(2+2+4,2+6,4+4以及其他),都是很可能被淘汰或者說變成非主流。

因為單純看效能來說,全大核,滿頻率甚至超頻執行是最高的。

再說說電腦為什麼不這麼做

因為沒有需求,或者說滿足電腦在極致能耗這方面的成本大於研發軟硬體的成本。

台式電腦基本就不涉及能耗,調整效能可以直接通過換個CPU解決,而不是通過切換大小核,續航問題,不存在的

筆記本使用者嘛,遊戲本和移動工作站來說,便攜性需求不大,續航需求也就是在突然停電的情況下做到能有序儲存,或者說從這個插座換到另乙個插座的時候不用關電腦。

辦公本或者說超極本,才會考慮續航問題,這些本子採用的本來就是說低壓或者超低壓的CPU,續航足夠,做一些日常辦公或者輕度娛樂沒有任何問題,特殊情況下還可以「三秒真男人」,睿一下嘛

如果說,我就想要效能強,功耗低,同時又便攜性強的筆記本怎麼辦?

我的建議就是,與其等著牙膏廠的lakefield架構(估計難產),不如自己也玩乙個「大小核」

怎麼整?雲唄

在現在的4G網路+有線網路狀況下,遠端控制的延遲已經足夠低了,足夠用於生產力工具。一台高效能主機或者租用伺服器虛擬機器,再加上乙個便攜裝置就可以了。自己已經有了高效能PC甚至可以做到無縫銜接,單位工作一半,回家直接繼續遠端做。

這個便攜裝置推薦肯定是超極本,預算有限可以用中國產寨板,實在是沒啥子錢甚至可以用手機不是。

這已經是4G時代的成熟方案了,別忘了今年可是5G元年

我的畢設就是這麼做的,當然主要並不是效能和功耗的原因,而是為了防止「拿來主義」。

通過軟體,遠端連線到學院機房伺服器分配的全封閉虛擬機器上邊進行畢設創作,有效降低了用往屆學生畢設換了個資料直接完事的比例。我使用的軟體主要是Excel和CAD,CAD這種吃操作的軟體都沒啥問題

6樓:

沒必要,直接全用大核就行了,價效比還高一些。

手機用大小核是為了省電,因為電池容量太小了。

台式電腦對功率不敏感,電費又不貴。

膝上型電腦對功率敏感,但是筆記本的電池比手機大很多,如果為了省電而降低效能,不划算。

7樓:

我覺得是……不存在這種需求吧……不過硬要說其實早就有,南北橋被整合進CPU不就是變相大小核麼,只不過這裡更乾脆,不給小核設計成大核一樣啥都能幹只是幹的慢,而是專核專用。有點類似A系列的協處理器。

像soc上的大小核對PC來說減少了大核核心面積(或者增加整體核心面積)省的那點功耗(低功耗應用用小核)沒啥意義吧。筆記本的電池可比手機大多了。

而且,膝上型電腦這種東西大部分人的需求是固定的呀。乙個平常只看片加瀏覽網頁處理文件的人,他也不會花錢搞個大小核,要用的時候能長時間打遊戲的吧。多花很多錢最後其實大部分時間用不上,這是地主家的孩子才有資格幹的呀_(:

з」∠)_其實這也是我不太推薦那些不玩遊戲的人買旗艦機的理由……大部分時間,中端機的體驗和旗艦機其實差不多(我不是指對比著用,我是指同時間只用一台手機)

8樓:pansz

因為暫時還沒顧得上。將來很有可能會做。

大小核的思路誕生於手機高速發展的這幾年,大量的資源與金錢被投入到手機SoC領域,所以新技術當然也就是SoC領域先用上。與此同時這幾年電腦CPU發展要慢得多。如果再爆發電腦CPU高速發展(電腦要大賣,才能支援CPU發展)的年代,這些技術完全有可能被提上日程。

9樓:Padmate派美特官方

在功耗敏感和大小有所限制的的系統環境還是需要SoC,所以Lakefield出來了。在這三年ARM指令SoC一直想殺入Mobile Computing佔據一席之地,A12X和驍龍8CX已經超過Core M的情況下,英特爾基於本身最新的10nm工藝終於要用Core+Atom來打造一款比Core M能耗比更高的SoC,一大核+四小核+GPU,期待相應的終端裝置。

10樓:秋名山實習車神

大小核本質是為了小事情出小力,大事情出大力。所以電腦有個叫睿頻的東西啊。

4個大核4個小核,電腦上不就是四核麼?或者還可以做成8核啊。

11樓:韓樸宇

這款3D堆疊型小型主機板下層具有典型的南橋功能,如I / O連線,並採用22FFL工藝製造。上層是乙個10nm CPU,具有乙個大計算核心和四個較小的「效率」核心,類似於ARM的 big.LITTLE處理器。

英特爾稱之為「混合x86架構」。

已經發布了,10nm 1核core 4核atom,估計是用來對付8cx的

12樓:

1、手機那是為了續航不得已了,看一下超薄本,也是閹割版低頻的u

2、平時低頻執行需要的時候超頻就行了

3、電腦需要處理的任務很可能瞬間就要超頻,系統排程的時候可能跟不上任務的需要。簡單說可能你玩遊戲需要超頻了,但系統在排程,你卡了半秒鐘,一堆怪物撲過來了

13樓:「已登出」

arm是乙個比較新的架構,不,從歷史上來說,它不新,但它經常做大的更新,大小核相對x86好做。

arm主要面向手機和平板電腦,對效能要求不高,別說功耗了,發熱超過60°C,電池都會嗷嗷叫,所以用大小核這種折中方案。

而x86,太大,太臃腫,而且x86主要面向台式電腦和筆記本,對功耗要求並不高,也就沒什麼必要出大小核以減少發熱和功耗。

近期win10arm筆記本的高續航估計會刺激到英特爾,英特爾的大小核估計也會出來,時間問題。

除非英特爾不思進取。

14樓:dione

電腦cpu其實就是大小核了,超執行緒出來的就是整數小核心,單核睿頻出來的就是全功能大核心。

這樣依靠超執行緒和睿頻排程出來的效能分級,完美的相容老軟體的同時降低功耗,並且提公升cpu利用率,也避免了不同軟體在不同作業系統下出現的排程障礙和排程效能損失。

因為這樣的的排程不用切換cache的資料啊

15樓:淤塞

壓根就沒有必要啊。。手機上需要考慮功耗,散熱……不可能8個核都是大核設計,那樣功耗直接飛天了,pc端沒有手機上的侷限,要設計成那種大,小核這樣完全沒必要

16樓:

其實你硬要說的話,這個都算大小核了(

其實實際上PC不這樣設計的原因是,PC大部分時候對續航和散熱體積比的要求遠比手機要小(PC不需要過分考慮如何控制體積提高散熱的問題,懟風扇和熱管上去就可以,手機不行,8個大核上去完全沒辦法散熱,ROG Phone這種主動散熱也只是個權宜之計大部分人都不會考慮買的),所以設計成大小核來壓低效能其實不太明智

17樓:dalin

最重要的原因是功耗問題,手機對功耗非常敏感,而且有大量的需要一直工作的sensors,這些sensors不需要非常高都效能就能完成正常工作,PC機根本不在乎功耗(筆記本會有一些要求),PC在乎的是發熱,只要發熱控制住,效能越高越好

手機cpu為什麼不像電腦cpu用金屬蓋封裝?

先問是不是嘛 tegra3 AP33 手機使用的版本 tegra 3的手機 LG Optimus 4X HD 也挺好奇,tegra市售都是ArmV7的事了,而無論是初代iPhone還是初代安卓 HTC G1 那可都還是ArmV6的事。這是乙個怎麼樣清奇的思路能想到按鍵的 手機不是所有晶元都是正反兩面...

為什麼遊戲方面手機比cpu,而電腦比顯示卡?

瓦爾哈拉的門番 瀉藥因為電腦的顯示卡是單獨的,而電腦遊戲到現階段,吃畫面吃的比較厲害。其實電腦遊戲對cpu也是有要求的,只是目前大多數的cpu都能滿足要求,就沒人特意去比較。不然你搞個十幾年前的cpu去跑現在的主流遊戲試試,就算你顯示卡配上2080又能怎麼樣,當然你根本也帶不動。手機的cpu和gpu...

為什麼電腦 CPU 這麼貴?

曰天日月 西方文明以及科技革命的結晶,一點都不貴。生產效率越高越普惠大眾,非常符合馬克思理想道路的一類產品。在內卷化的東方幾乎不可能提出類似的概念,自由主義如是,馬克思主義如是,CPU也如是。 我想上大學 首先是CPU的專利成本 研發成本 包括研發工程師人力成本,流片成本,測試成本 生產成本 高階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