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本土主義者對母語譯名的維護行動有何意義?

時間 2021-10-30 11:04:23

1樓:豪子

有人叫餛飩,有人叫雲吞,有人叫抄手,大同小異,但你不能說人家的就是辣雞,你的就是好,這裡的筆記本跟台灣的筆記本還不一樣呢,有個東西大陸叫優盤,香港叫手指,你說誰的好聽呢???

2樓:LeeJohnC

其實這種譯名不只香港在用,廣東本土也在用。

猶記得03年的時候第一次聽說「碧鹹姆」的我一臉茫然不知道是誰。

在普通話裡面用「薩哇滴卡」來音譯泰文的你好,甚至還有「刷我的卡」這種諧音梗。但這種梗到了廈門就聽不懂了,對於他們來說「三碗豬腳」這個音譯本身就是個梗。

3樓:

真心覺得現在港譯名就是一群文盲搞出來的,窩打老道至少還有道字點名road,可士多啤梨就真不解了,用一種水果(梨)來解釋另一種水果(士多啤梨),exm??還是說粵語的梨不是指pear?或者以為士多啤梨跟梨類似?

某人說好的接近古漢語等於漢語水平好呢??

其實想想也不難理解,英佔前的香港是個小漁村,村民的文化水平能有多高?當然怎麼low怎麼來。

如果不接受普通話譯名,我建議重新制定粵語譯名,經過英國殖民後的港人的文化水平已經不是當年的漁村可比了,如果重新翻譯,不會再出現窩打老道這種搞笑的譯名,士多啤梨這種讓人以為是梨的譯名。一定會弄出即符合英語含義,又有粵語美感的新譯名。

4樓:

其實並不是全部港人並不喜歡用口語寫字。不過關於獨特的稱呼之類的…我想問,你說233、666,然後有人說,你好奇怪,別用了,你會不會覺得有點不爽?

5樓:

有一天我去吃飯聽到隔壁桌的兩妹子在聊天,她們用粵語說「梅西」!!!嚇得我整個人都忘了繼續吃飯了。

說到底這個譯名有什麼好爭的,按照語言特點擊擇更貼的譯音不是很正常嗎?粵語譯成「美斯」,國語譯成「梅西」都是為了更貼近原來的讀音Messi而已啊

6樓:shikun sun

跟優越感關係不大吧,粵語譯名本來就不是給國語使用者用的啊。因為這些譯名是根據粵語發音音譯的,非粵語使用者用國語讀出來根本就不是那個音的啊。反過來想,香港還有好多土生土長的居民,普通話都講不明白,你強迫人家用國語譯名也不切實際吧?

個人覺得愛用什麼用什麼唄,非得拔高到乙個美學高度就可笑了。我一直以為語言是為交流服務的,非要普通話使用者讀粵語譯名或者要求粵語使用者讀國語譯名都沒有什麼意義。

7樓:What why

粵語有很多美妙的翻譯。

但香港的 Waterloo Road 譯作「窩打老道」不能怪非粵語使用者發笑……

要維護就維護咯,不過「窩打老道」都沒事,其他翻譯應該更安全吧……不過我不喜歡「忌廉」或「免治」。不管它的粵語讀音多麼美妙,看到這樣的詞,並不能讓我食指大動。

8樓:許兆本

只有一點…港督名字應該是他們自己起的中文名,跟粵語音譯沒有關係。

音譯嘛,以當地讀音為準就好了,普通話和粵語的音系完全不同,音譯選字有出入不是很正常麼!

9樓:「已登出」

習慣問題,我也聽不慣擼啊擼的粵語發音,但是我哥就是這麼說啊,文化交流下的詞語影響是不可避免的,以前香港經濟較發達的時候它的詞語都是內輸入的,類似於拍拖,現在反過來了就不高興了?沒人有資格說正宗,因為大家都是被歷史的洪流所吞沒的人。

10樓:Charles Lin

我是乙個廣東人,乙個粵語使用者,但我喜歡普通話版的譯名,這種情況不僅存在於香港,澳門也有,不過我覺得這是乙個歷史遺留問題,有待於有智慧型的後人去解決。

11樓:

粵語使用者,非香港人。

我覺得吧,保護粵語是一回事,強行拔高一方譯名貶低一方譯名就是另外一回事。

譯名首先是以考慮音譯為主的,譯出來的名稱可以清楚地分辨出哪個是中國名、哪個是外國名,這樣便達到目的了。普通話有普通話的音系特點,粵語有粵語的音系特點,對同乙個名稱得到不同的翻譯非常正常,哪有什麼高下之分。

況且如今普通話愈發通用,且粵語區經濟文化影響力下降的情況下,出現這種現象是必然的。

有些所謂「本土主義者」「粵吹」,極盡所能強行拔高吹噓粵語譯名、貶低排斥普通話譯名,說什麼後者「沒有美感、不夠簡潔、極其難聽」,簡直是本末倒置、不值一哂,完全是藉譯名之事行其背後不可告人之目的。

他們非常喜歡用「碧鹹」來舉例,說明粵語譯名多麼簡潔準確、不會虛增音節。然而,不就是粵語裡有 -k 和 -m 韻尾而已麼,有什麼值得特別自豪嗎?既然如此,「Gatwick」不是應該為「吉域」而非「格域」麼?

「McGrady」翻譯成「麥基迪」,裡面的「r」音被吃掉了麼?還有眾多的如 「Schwarzenegger」的「neg」翻譯成懶音「力」也是不勝列舉了。

無可否認,在使用粵語的場合,使用粵語譯名顯得更加地道,更加符合聽感習慣。某次看體育賽事時,主持人用粵語不講「舒拉保華」而直呼「莎拉波娃」著實讓我聽得梗耳。然而,這並不能成為貶低一方抬高另一方的理由,「主義者」們的目的,也絕不僅在於乙個單純的譯名上。

至於翻譯成什麼「柏立基」「楊慕琦」等,「達」有了、「雅」有了,最基本的「信」呢?不認識的人見到,誰知道是中中國人還是外中國人?

以下為粵語版:

粵語使用者,唔系香港人。

我覺得呢,保護粵語系一回事,格硬贊一邊嘅譯名又踩另一邊嘅譯名就係另外一回事。

譯名首先要考慮嘅系音譯,譯出嚟嘅名可以分得清邊個系中國名、邊個系外國名,噉就達到目的了。普通話有普通話嘅音系特點,粵語有粵語嘅音系特點,同乙個名,譯到唔同嘅結果出來,好正常啫,邊有得話邊個勁啲邊個苴啲嘅啫。

兼且家陣普通話越嚟越通用,粵語區嘅經濟文化影響力又下降,出現噉嘅情況系必然嘅。

有啲所謂嘅「本土主義者」「粵吹」,嘥曬心機去格硬盛讚拔高粵語譯名、貶低排斥普通話譯名,話咩普通話譯名「又無美感、又唔簡潔、難聽到死」,簡直系本末倒置、不值一哂,佢哋噉做完全系藉住譯名呢件事嚟實行不可告人嘅目的。

啲人好鬼鍾意用「碧鹹」嚟舉例,話粵語譯名幾咁簡潔準確、唔會虛增音節。只不過,咪啫系粵語入邊有 -k 同 -m 韻尾啫,有乜咁巴閉啫?既然系噉,「Gatwick」咪應該系「吉域」而唔系「格域」咯?

「McGrady」翻譯成「麥基迪」,個「r」畀你食咗啊唔通。仲有好多比如話「Schwarzenegger」嘅「neg」翻譯成懶音「力」嘅例子,真係數都數唔曬。

有樣嘢要承認,喺要用粵語嘅場合裡邊,用粵語譯名會令人感覺更加地道,聽起身都舒服啲。有一次我睇體育比賽嗰陣,個主持人直接用粵語講「莎拉波娃」,而唔系通常嘅粵語譯名「舒拉保華」,真係聽到我好梗耳。但系,呢個唔可以成為去亂咁彈一邊又亂咁贊另外一邊嘅理由。

啲「主義者」嘅目的,亦都絕對唔單止喺個譯名上邊。

至於翻譯成咩「柏立基」啊、「楊慕琦」啊,「達」有了、「雅」有了,最基本嘅「信」呢?畀啲唔識嘅人睇,鬼知你系中中國人定鬼佬咩。

12樓:饅頭開水

既然是音譯,當然是以嘴巴講出來的發音為準。同為講普通話的台灣,有的音譯也是不同,比如賓士他們叫賓士,蘭博基尼他們叫蘭寶堅尼,不過我還是覺得賓士和蘭博基尼更好聽。

13樓:Frank CHEN

【英文名】The King's Speech【大陸譯名】國王的演講

【香港譯名】皇上無話兒

【英文名】Dallas Buyers Club【大陸譯名】達拉斯買家具樂部

【香港譯名】香港:續命梟雄

14樓:孫志貴

身為國語使用者,早就受夠了國語當中所充斥的大量基於粵語譯音的西文翻譯了

照著相同的邏輯,於是國語區乾脆也來個名詞淨化好了……這樣帶來的意義就是:自己起碼最開始學這些語言的母語的時候、就能發出最近似原文的發音。

全都改用國語發音

Canada 明明是卡納達,非要叫加拿大;

Ontario 明明是昂塔芮奧,非要叫安大略;

Calgary 明明是卡奧戈瑞,非要叫卡爾加里;

Montreal 明明是蒙垂爾,非要叫滿地可、蒙特婁…Alexander 明明是阿萊克仙德,非要叫亞歷山卓,亞你妹啊…我是希望國語譯名更純正一些。或許因為我對粵語並不了解的原因、才覺得所有用國語發音不像原音的譯名都來自粵語…這確實是我的失誤。# EOF.

如何對素食主義者宣傳的 素食主義拯救世界 進行反駁?

李夢陽 根據聖經記載,上帝是吃肉的。種地的該隱拿地里的蔬菜水果給耶和華,放牧的亞伯將羊和羊的油脂獻上,耶和華只選了亞伯的東西 素食主義者是不是先得跟上帝去談談告訴上帝別吃肉,吃素拯救世界。 無名醫師 素食主義拯救世界?素食主義毀滅世界!素食主義者最喜歡的宣傳口徑就是同樣的面積,能生產更多糧食。但你有...

問一下大家對素食主義者的看法?

豹斃 也有可能是因為吃不了 比如說,我有個朋友,他父母堅持做菜少油少鹽,這導致他除了饞學校門口的烤腸之外,在自己家吃到肉都是忍著沒吐吃下去的。後來他迷上了炸雞,在吃雞公尺花的時候不小心吃到了筋。啃雞腿的時候看到了骨頭上黑色一條不知道是什麼的。因為不想吃魚皮也不像被訓不能用筷子在菜裡亂挑選擇不吃魚。因...

如何看待女權主義者對男性的行為指手畫腳?

我理解的女權其實是平權,就是你想怎樣就怎樣,男人可以耍帥也可以柔弱,可以獨當一面也可以全職奶爸 女人可以溫柔也可以霸氣,可以相夫教子也可以撐起乙個家。讓合適的人做合適的事,和性別無關,和 這個人 有關。男人渴望強大 就和 女人很感性 一樣,標籤化別人。你渴望強大,你是男人,不等於男人都渴望強大。渴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