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以自我為中心,只想達到自己的目的,從不考慮他人感受,怎麼引導?

時間 2021-09-18 02:24:08

1樓:鳥兒不會飛

你好,請問大多的孩子,教育孩子是個非常需要耐心的事情!最好的方法,是好好溝通,已某一件事做引子,給孩子分析利弊!再乙個,看你發了很多與孩子相關的問題,教育孩子也不要太心急,人的成長本來就比較緩慢,需要循序漸進!

大人有時還會犯錯呢!

2樓:涵小瀅

自我中心,搜尋結果

所以說,

孩子自我中心的問題,

並不是個性的問題,

而是共性的問題。

既然孩子自我中心問題已經形成,那我們家長該怎麼做呢?

我想你可以試試以下方法。

首先,家長要先反省自己——是否太溺愛孩子了。

孩子小的時候不存在溺愛的問題。我們盡心盡力的照顧著孩子的一切,滿足孩子的一切要求。

隨著孩子的長大,他學會的技能越來越多,要求也越來越多。

行動上,我們家長要學著逐漸放手——例如讓孩子練習自己吃飯,自己穿衣服等;

態度上,我們要學著拒絕孩子不合理的要求——嘗試無視他無理的哭鬧。

學著放手,學會拒絕,遠離溺愛,做理智的父母。

再者,教會孩子——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如果孩子的某項行為,讓你覺得受到了傷害,對他做同樣的事情。

例如你正在工作,孩子過來打擾你,讓你陪他玩兒。你拒絕之後,他無理取鬧,用手打你。

這個時候,請務必用手打回去。讓孩子感受疼痛。把孩子抱起來,或者牽著他的手,正視他的眼睛。

告訴他你的感受——你打我我很痛,相信媽媽打你的時候你也一定很痛。我不希望你這樣對我。媽媽正在忙於工作,但媽媽保證,工作完一定會陪你玩。

媽媽現在需要時間。你可以自己去玩玩具。

態度溫和的和孩子溝通。抱起他,安撫他的情緒。等他冷靜之後再讓他去玩。多練習幾次。他就會知道媽媽工作的時候自己玩。

通過實踐,不斷的告訴孩子,自己不想做或者不願意做的事情,也不要強加到別人的身上。正所謂——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總結一下:

要改變孩子自我中心的現狀,家長要做到兩點:

1、先反思自己的行為,拒絕溺愛孩子;

2、培養孩子的同理心,己所不欲,勿施於人。

3樓:在路上

乙個好漢三個幫。為了盡快達到自己的目的,古時條件多好的人都去求賢人。正好讓他看一下先例:周文王~姜子牙,齊桓公~管仲,劉邦~韓信,劉備~……

4樓:無憂無慮

以牙還牙,選擇同樣的方式讓她最想做的事都做不成,然後讓她把心裡的不滿表達出來,家長一一羅列出她不顧別人感受的行為,讓她自己反思,平等的引導,提醒,一段時間以後她慢慢就會改過來!

5樓:果叔

這是中中國人的通病。

因為計畫生育的原因,孩子變少,乙個孩子,至少有4-8人疼愛。

從小造就了這種相對比較自我的性格。

作為父母,實際是不需要太多的干涉的,你需要做的事情,叫什麼呢?

鼓勵和誇獎,這樣才能走入孩子的內心,讓孩子給你說內心的話。

同時:引導孩子做自己,走出家庭的小圈子,因為社會這個大圈子是不會估計親情的。

在社會中吃苦成長,再家庭中鼓勵和引導。

所以,不要太心疼孩子,鼓勵他,多出去走走,吃點苦,慢慢就會好很多了。

當局者迷,旁觀者清,很多時候當我們深陷其中時,不能客觀地看待問題,不確定的感情和情緒很容易使我們受到不必要的傷害。

認識我,就是你表達內心,走向美好的開始--果叔

6樓:希夏

可以從立規矩入手,比如買了好吃的,他如果不讓大人吃,只自己吃。那就不能慣著,把吃的拿走。然後講,為什麼要分享,在家是這樣,社會上更沒人慣著,他理解了,就可以咯

7樓:眉眼如初

如果孩子年齡不大的話,就是模仿父母的行為,家長該先反思一下自己的日常行為,如果孩子大一些了就要讓他與他最關心的事或人,產生榮辱與共的觀點或感覺

8樓:李李唯一

第一先讓他(她)遠離這樣的人,孩子是父母第一任老師,如果不是你們夫妻,那看看是不是爺爺奶奶,姥姥姥爺的影響相對會較小,見到的次數少,渴望傳遞的也多是正面教育,另外還有身邊的人。

第二加強引導。小朋友會講話會走路開始都是單純好人,但是人都嚮往舒適圈、趨利避害,愛抄近路,儘管小也是本能,這就靠父母的引導和約束,要多利用場合隨時隨地的引導教育。

第三要積極糾正。不以善小而不為,不以惡小而為之,發現苗頭要及時開導解決,不能以他(她)還是孩子、孩子小能有什麼壞心思而疏於管教。

9樓:Jame99

多大的孩子?按理孩子能以自我為中心,爹媽該高興才是。他不考慮別人感受,是因為他還沒體會到,考慮別人感受對自己有什麼好處。

或者說,他沒有從考慮別人感受中,體會到快樂。這可能是長輩老是要求他這麼做,而不是讓他自己去體會的結果?

10樓:榕明先生

你好。大多數孩子都是性本善的,其實不一定是他們自我,也許是他們倔強的自尊心作祟讓家長以為他們不怎麼樣。

你說的我覺得有些過分偏激。「只想達到自己的目的」指什麼?他向你要錢買零食玩具你不給他,他就向他爺爺奶奶要錢了,這也叫為達目的不擇手段嗎?

我不覺得是你孩子的問題,我覺得是你的問題。作為家長,才是孩子最好的老師,你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裡。你發現你的孩子想達到自己目的不考慮他人感受後,不覺得是自己教的有問題,確在想怎麼「引導」。

「引導」這個詞就能看出你是覺得是你孩子的錯誤,你只是想要糾正他的錯誤而已,並沒有想到這可能並不是他的錯。

人之初,性本善。你的孩子沒有錯誤,除非他是極少數的劣性根。你告訴你的孩子「謙讓」,但是可能他並不想。

在你眼裡無所謂的東西,在孩子眼裡就是他的整個世界。他喜歡的話本,玩具,你要他給別人,他不願意,在你眼裡就是不考慮別人感受了?在他眼裡他喜歡的玩具就和你對待你的車子房子存款一樣,外人不得染指。

相反,你覺得重要的,你孩子不一定覺得它們很重要,至少沒有他喜愛的重要。

孩子沒有錯,你不需要過分「引導」他,隨著他成長,他的三觀會逐漸建立,有很多思維上的老舊會被他自己推翻,不需要任何人推波助瀾。

11樓:木星

家長,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孩子的很多習慣,優秀的、不良的,其實在很大程度上,來自於父母本身言傳身教的結果。

而這個過程,父母本身可能並沒有察覺到。

只有當孩子出現了很明顯的叛逆、以自我為中心的時候,這些明顯的變化,才引起了重視。

導致這種因素很有多,過分溺愛、過分忽視,都存在這樣的可能性。

第一:要從家長自己身上找問題,千萬不要覺得孩子有過錯了,一切的錯都在孩子身上,孩子最初都是一張白紙,是我們家長,這個社會,一點點的在孩子這張白紙上書寫的結果。

子不教……父之過。

我們可以嘗試著去理解孩子的思維,比如說站在孩子的角度上去思考問題,然後為什麼孩子會做出那些讓大人看上去很不合理的事情。

找到了問題所在,那麼再想要引導孩子,相對而言就容易的多。

其實父母和孩子之間最好的關係,是孩子能夠將父母當成朋友,只有這樣,才能真正的理解孩子的心理世界。

第二:孩子只為達到自己的目的,而不考慮他人感受,猜測孩子從小到大,應該很溺愛吧。

他的世界中已經習慣了想要得到的,就必然會出現,一旦不出現,那麼心裡面的失落感將會很大,甚至讓孩子性格崩潰,所以容易走極端。

這種情況,孩子想要的,可以給予,但是要讓孩子知道,父母為了讓孩子得到想要的,付出了多少的辛勞。

同時,讓孩子去試試自己賺錢,比如說撿空塑料瓶這類的社會活動,讓孩子親身經歷,父母的辛苦。

感同身受下,孩子的思維多少也會受到一些影響。

改變孩子的性格,不是一蹴而就,而需要乙個很漫長的過程,家長一定要有耐心。

總結:孩子在一定程度上是家長的鏡子,先認識到自己的問題,那麼孩子的問題自然而然的就能解決掉。

12樓:我沒病

可能因為他受過傷吧,人的本性是善良的,可能因為各種各樣的原因讓他覺得生活缺失愛,只想自己乙個人好好的,不想管別人的感受,還有一種原因就是小孩被家長慣壞了,讓他覺得他就是這個世界的中心,他不用為自己的行為負責任,這就需要家長的正確引導了,你應該告訴他,他不是這個世界的中心,除了自己和家人沒人有必要為他的行為買單,帶他的去體驗人情冷暖,世態炎涼,讓小孩真正的感覺到什麼叫生活,如果繼續這樣的話,只會讓他越來越剛愎自用

如何看待以自我為中心的室友

不是娃娃魚 沒遇到因為我就是這樣的人。不過還好我的舍友都是很棒的女生她們很直白的跟我講了這件事我也意識到給別人造成了不好的影響現在已經改正不少啦我覺得如果這個人雖然以自我為中心但人還不錯的話可以直截了當的跟他講這件事。 菲涵 如果乙個人以自我為中心,那麼世界就變小了。當他侷限於小小的空間時,說明他是...

總想以自我為中心怎麼辦?

炎熱的瘦虎 我也自我中心,但是沒什麼佔有慾,邊界感掌握得好。親我跟你說,自我中心是很正常的事情,想別人圍繞你轉也沒啥。可別人為啥圍繞你轉呢,無非你有趣,能夠提供大家喜歡的東西。你自己多創造有趣的作品不就是了 心理諮詢師陳俊鋒 沒錯,是個人格問題。也可以說是性格有缺陷。自我中心,佔有慾強,嫉妒,自卑,...

怎麼和以自我為中心的男人相處?

忘川sph 有時候你覺得ta太以自我為中心,很有可能是你們根本不在同乙個層次上,並且各執己見。解決方法 只要你尊重ta,並且和ta耐心交流就好了。當然,這是在必須與ta交談的情況下,更多的時候最好還是選擇退避,最好讓與自己交談的人都是與自己處於同一層次並且能夠理解自己的人,這樣往往更有效。 三尺雪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