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行專業人士對「親密敵人」這部電影看法如何?

時間 2021-06-08 14:09:32

1樓:左利手姑娘

看了前面的回答感覺都是內資券商人士,並非專業的外資投行人士,腦子裡都是把內資和外資混為一談都覺得是投行的,雖然做的事情是一樣的事情,但是外資才叫投行,內資頂多算券商,完全不在乙個level。

外資投行,服務於世界跨國企業,大部分都是經歷過多次金融海嘯經濟危機生存危機的大型跨國公司,專業性非常強,而且熱衷於通過併購收購M&A來完成擴張,所以乙個併購案件專案的提成是內資的好幾倍

內資券商(不了解),服務於民營企業,券商從業人員專業度差是我對券商第一印象。每年那麼多券商從業人員說著蹩腳的英文求寫推薦信進外資足以證明外資>內資

剛入行也被外資投行人士鄙視過內資券商的實習經歷,後來去了一圈外資發現我也開始鄙視內資。

在外資,併購重組M&A是要求技術含量>其他部門的,不同於IPO只需要做材料即可,說下我觀影的感受:

1.商戰很精彩,題材選的非常好

2.兩人爭鬥殘酷和現實,真實反映了外資投行

3.人物背景有問題,女主入行晚,才剛進投行不到三年(正常要10年左右)就公升董事副總經理,如果按照三年一公升,男主應該比女主高1-2個等級(男主入行也不久才3年左右),所以這個太假不貼近現實

4.商場利益為先,談情懷的為少數,劇中大股東為了控制產權選擇了男女主,不現實

5.鬥爭手法卑劣,而且大股東怎麼可能因為見不到人就不站你這邊,這不是談戀愛,是工作,情感戲份太重,效果不真實

6.現實中如果遇到這種事,大概率兩人會分道揚鑣,因為投行人骨子裡的傲嬌,誰也不會妥協,必須有乙個人完全退出這個行業才可能在一起

2樓:

我先看看。

基本看完了,以投行人士來說,男女主角的投行生活,也就是普通人想象中的樣子,開豪車,吃大餐,世界各地跑,飛機頭等艙,住五星級酒店,工作強度大,收入豐厚。

投行到處跑,工作壓力大,收入高這些是真的。當時投行人的生活真的沒想象的那麼好。以我最近兩周的兩個專案來說,乙個在山東的地級市,高新區,位置很偏,每天跟著吃的不錯,但是天天陪企業喝酒,每天還有各種任務忙,企業一住住了一周多,就是普通的小酒店,住宿條件趕不上七天如家這類的連鎖酒店。

然後這邊忙完,各種酒會,又直接去了天津,企業也是各種白酒紅酒的招待,住宿條件甚至更差,連空調都基本是壞的。如果是做一些企業掛牌,直接下到縣里,待的時間甚至超過1個月。

我認識的某前十的券商投行部副Quattroporte,北京擠地鐵,打的,吃快餐,穿著一套運動服就上企業了。

其實對於投行部的人員來說,也是普通人,忙是忙,收入是高,那是因為我們參與的專案實現了收益,而且收益不錯,如果專案沒有收益的話,也就是普通收入。投行部的收入是看專案給公司帶來了多少利潤,乙個專案給公司掙了上千萬,公司獎勵個幾十萬就很正常了。

至於電影本身麼,看看豆瓣評價就知道了。

哲學和社會學專業人士如何看待「異化」和「物化」這兩個概念?

董震 正經的挺多人都說了,我來說些不正經的。一開始馬克思寫1844手稿的時候,它只是個手稿,沒有變成一本書,所以大家不知道這玩意的存在。後來盧卡奇提物化,大家覺得挺靠譜,但這只能算馬克思主義,並不是革命導師提的,後來大家挖到了手稿,發現跟盧卡奇說的差不多。所以你們說是不是盧卡奇很牛叉?反正我講馬克思...

請問作為非哲學專業人士(理工醫學),這兩本哲學書哪本更合適?

瀧瀧學長 大問題 這本書本身是作者寫給他9歲的孩子看的,當然,哲學家的孩子和普通人還是有點區別的,畢竟從小在哲學的薰陶下長大。但也說明作者是有意將晦澀難懂的哲學內容淺顯化 通俗化,本質上是為初步接觸哲學的人準備的,各方面都挺貼合題主的需求。這本書我不少同學也看過,評價兩極分化,題主可以先去了解一下書...

有沒有專業人士對《這就是街舞》1 3季幾個隊長的街舞水平做一下分析和比較?

九億少女的夢 別罵我,我玻璃心 說讓專業人士來分析,結果一堆先來吧啦不是專業的,審題審題,一年級都會做的事情 張藝興確實還不完美,但至少不至於被有些答主批的體無完膚吧以下只爭對那些爭對張藝興的人 專業舞者那麼多誇獎張藝興的,你們全都瞎了還是沒有手不能自己去看,誇一下被扣粉籍,那豈不是那麼多專業人士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