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書越讀越清醒卻覺得越來越不幸福該怎麼辦?

時間 2021-06-07 17:03:40

1樓:青羅

樓主現在可能是覺得生活沒有方向感,或者說沒有清晰的生活目標。別愁,其實你並不孤獨,這是許多剛走向社會畢業生的共同面臨的困擾。其實也簡單,把日常生活重點,從沉浸讀書以解煩悶,調整到積極融入社會生活(包括工作)方面去,大膽交朋友,也學習別人的待人處事方法,工作中不怕犯錯,也從挫折中認真總結經驗,尋找日常生活的樂趣,高興了大聲笑,不高興也別憋著,找地兒發洩下子……只有在生活的原野裡奔跑摔跌不怕沾身上泥土了,再坐下來讀那些經典之書,才知道作者真想告訴你的是什麼。

2樓:楠木可依

讀書閱讀越清醒卻越來越不幸福,這種現象我覺得是正常的。

胡適有一段關於學生與社會的演講讓我覺得提壺灌頂。我也希望這些話能給你帶來一些幫助。

我們讀書讀多了便能有自己的見解和看法,看待事物也就更加地深入徹底。由此,我們能看見一些社會上醜陋的東西。愚昧的人才沒有煩惱、沒有憂愁。

你要論神經病院的那麼些患者,他們估摸著是沒有不幸福的。

我想告訴你,讀書越讀越清醒不是一件讓人悲傷的事。你應該快樂,為自己的清醒而快樂,為自己能看見別人看不見的而快樂。事實上,你看得到醜陋的東西,自然也能看見美好的東西。

這個社會有很多美好的東西等待你發掘。它們可能是來自陌生人的一聲道謝、來自親朋好友的一句問候、學業上小有進步的成就感…

我認為你大可不必花費時間去感懷傷悲、迷茫無措。人生短短幾十載,你可以去做讓自己開心、更有意義的事情。

3樓:zhilingkou

人都是一點一點認識世界的,每個人都要接受世界的多元性,誰告訴你世界是你想要樣子存在的,隨著我們的成長終究會認識到世界不是隨著我們的意識為轉移的,誰有力量誰推動,所有大家都在努力嘗試改變一些事物。

4樓:張可夫

感覺你代入感很強。內心有點鑽進去了,你看書的境界挺高。

看山是山,看山不是山,看山還是山。

是不是放下書,來個放鬆的旅遊。或者是進行一次酣暢淋漓的長跑。

5樓:胖徼觀世界

盲區越大幸福指數就更低,因為懂得越多,容易自滿,感覺周邊都不如你,還有盲區越大面臨的就是懂的越少越容易滿足,小時候慾望少更快樂,村頭的傻子慾望少每天開心的笑。

6樓:

你要換一些書來讀,把以前愛看的書都扔了,換其他型別的書,因為每個人的幸福都有地圖,都有路徑,你讀書不幸說明以前的書不是正確的幸福路徑。

7樓:李穆

說明你書讀的還不夠多,所有愛讀書的人都會有這個階段,當自己讀了一些書的時候會覺得自己比別人懂得更多,會認識現實的差距,帶來對自己認知的不正確,會感到失衡。但是當你有了系統的讀書,終於接受自己的平凡時,你就不會有這種感覺了。

8樓:行者

清醒太多?我一直認為所謂閱歷多,不僅僅是讓你看透事實後的本質,應該是看透本質後,能更加坦然的面對世事的變遷,不會深惡痛絕,更加明白水至清則無魚和難得糊塗的意境。

9樓:靜言君

我突然想到乙個小故事,特別適合你。出自一本書,叫《畫眉奇緣》。書中的書童,原本只是個放牛娃,不識字,也不關心身邊之外的事情。

每天放牛,睡覺,如果不是遇到姥爹,將來到一定年齡可能會娶妻生子,一生也就這樣。但是他很快樂。

但是自從遇到姥爹後,姥爹把他就在身邊,教他識字,讀書,帶他認識外邊的世界,很多他一輩子也不可能會見過的人和事。一開始他是開心的,認為以前只知道放牛,太無知了。可是慢慢的,他也越來越不開心,因為他知道的越多,也遇到了更多的困擾。

於是很不開心。

我想你的境況應該和他差不多,因為知道越多,隨之而來的困擾疑惑也會越來越多。這有點類似王國維關於讀書的三個境界。

王國維在《人間詞話》介紹的三種境界具體如下:

1、「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晏殊《蝶戀花》)

2、「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蝶戀花》)

你看看你現在是在哪個境界?《畫眉奇緣》如果有興趣也可以找來看看,有點道家的意思。

10樓:流蘇

做個有主見的人,不要人云亦云,不要道聽途說,就我來說,我追求心嚮往的地方,也許現在我沒有目標,但我並不會因此感到迷茫,因為,我活在當下,這便是我心之所向。迪迦

11樓:抱潤

說明你關注的領域太片面了,那些所謂的「公知」的文章,看起來很起勁,可是你要明白他們不是神仙下凡,也只能看到社會這座冰山的一角。

12樓:逸凡

你選擇做乙隻快樂的豬,或者是乙個悲傷的人。如果你選擇了那只快樂的豬,那我希望你能一直快樂下去;如果你成為了那位悲傷的人,你就永遠當不成豬了。

13樓:贔屓

只是你以為的清醒罷了,感到不幸福的原因其實就是你不願意融入世俗,沒有看到甚至迴避了人性的光輝和社會的和諧之處。

當乙個人持悲觀主義時,很難有什麼激勵的話把他拉出來

14樓:弗蘭克信

哈哈哈哈,好像看到了曾經的自己,有點誇張,但是真的好像。

我以前也經常覺得人性好黑暗,大家都那麼自私,社會好荒誕,總是會出現各種自己覺得很蠢,很不應該的東西。

但是,當我開始觀察這個現實世界之後,我開始不這麼想了。

所以我給你的建議就是多多觀察這個世界,用真實的體驗去驗證自己的想法。

首先,我可以很準確的告訴你,你讀的書真的不多,就算你讀了上千本,你讀的書也不多,書店裡還有成千上萬本書等著你去讀。

如果有時間你可以只去書店裡看看,然後就在那裡數,看看有多少本書你沒有讀過,我相信等你數完之後你絕對不會說自己讀的書多。

我之前也覺得自己讀了很多書,後來看了一篇推薦書籍的文章,裡面列舉了各個學習階段應該讀什麼書,不管是哪個階段的都會有我沒有讀過的,我當時就好像頓悟了一樣,就覺得這才是真實的世界,這才是那個複雜且充滿未知的世界,而不是我們腦海中的世界。

我還有乙個特別真實的體驗,就是我之前看到那麼多高樓大廈,我就覺得沒用,覺得哪有那麼多人住,後來有一次我數了一下,一棟有2個單元的20層住宅樓大概能住60戶人家,假設1戶有3口人,也就才有180人,連乙個大學裡的大教室都坐不滿。中國一線大城市的常住人後一兩千萬,得需要多少這樣的建築,數字達到一定程度之後給我們的感覺是很弱的,我們沒有足夠的感覺去理解和感受。

同理,如果你去書店里數了自己有多少書沒有讀過之後,你就會發現自己以前的想法和這個真實世界還是有些不符的。這種證實多了之後,慢慢地,你就會覺得自己可能還沒有見過真實的世界,還沒有體驗過真實的世界,只是獲取了很多知識,很多資訊。

不管是人性的黑暗,還是社會的荒誕,其實都是真實的世界,而我們唯一能做的就是發現那個適合自己的世界。

相信我,她一直都在。只是她還沒有遇見你,你還沒有找到她。

15樓:慢慢

不知道你這算不算自我同一性是否統一的問題,我書看的不多,但是快到中年發現真應該多讀些書,但是該怎麼讀呢,我想任何一本書都是以作者的認知和三觀為前提,如果你研究作者為什麼寫這本書?用什麼樣的知識和時代背景寫的這本書?或者你研究自己是如何被這本書影響的?

是不是視角不樣,再有你可能會看到各種俗男怨女,感覺不在乙個思想緯度上,我不知道該怎麼勸說,但是我覺得能大隱於市,找到自己的愛好,有一番作為,是不是也沒有白來,或者你有沒有想過自己是不是再逃避,不敢面對?勇敢一點,心再開放一點,讓自己的愛再聖神一點,去實踐,去現實感受吧!不管怎麼樣都比感覺沒意思強!

16樓:瑪格

知行合一,不如多去現實世界裡走一走,看一看。

每當朋友來找我傾訴煩惱,我總會一針見血地指出癥結所在,對方也彷彿恍然大悟,然後回到生活,努力生活。我很享受這個過程,因為要做出改變的,要去努力奮鬥的那個人,不是我。

但是在自己的問題上,總是止步不前,孤獨又甘願寂寞,不願與身邊的「愚人」為伍,跳脫生活之外。

歸根結底,只是因為在書中經歷了太多別人的人生,經歷了別人的喜怒哀樂,耗費了自己僅有的激情與熱情。

回頭去看,不過是在書中過完了一生,而放棄了自己的世界,消耗盡了活著的感覺。

願你去把握真正屬於自己的生活。

為什麼我讀書讀的越來越多,卻覺得越來越孤獨?

Mr.Corleone 不存在的,和讀書沒關係 估計是因為老是宅著不和朋友出去玩才變孤獨的,就跟你不看書但是在家打遊戲乙個道理 多出去走走,保持正常社交就行 要麼庸俗,要麼孤獨。書讀多了,人的格局大了,價值觀,世界觀也可能改變了。做事方式 對事情的看法直接或間接會受此影響。當然,讀不同的書,這種後感...

為什麼越來越努力,越來越想學習,成績卻越來越糟糕

紅光 首先要堅持不懈的努力下去,不能洩氣。其次,還要在努力的同時,注意總結經驗教訓,改進學習方法。最後,要著眼長遠,不可急於求成。 說不清道不明的你 那是因為你沒有真正的去領會其中的道理,或者說你在混水摸魚,要做到每節課都能專心聽講 不分心,做筆記是很重要的,以後忘了的話可以看看筆記,加油,努力吧!...

讀書更多的人,是會越來越唯物,還是越來越唯心?

孫振清 這是我個人的成長經歷,不同時期的心理傾向。上學的時候,學的是課本上的知識,對於別人是直接經驗的知識,寫在課本上拿到自己面前,別人的直接經驗就變成了對我來說的間接經驗。因為缺乏社會實踐情境,這個時期的我唯心主義成分多一些。參加工作後,面臨著財富的積累,側重工作中的生產力 生產關係的處理。曾經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