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在框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那那個框架又是什麼呢?

時間 2021-06-06 16:20:15

1樓:robert0505

框架下的自由,這個表述就挺矛盾挺不自由的,似乎對「自由」還存在根本的懷疑,或者說對「自由」有很深的成見,以為是些可以量化可以預見的東西。

那麼問題是,「自由」是已知的麼?因為你知道「自由」是些什麼,所以你認為可以對它們採取一些「防範措施」?而這些你所知的是真正的自由麼?

我們在已知的範圍內考慮問題,所以糾結於得到答案,答案似乎也是已知的,只是需要比較來確證,但也許這些答案是根本無意義的。

我們認為必須給自由乙個框架,因為我們的所謂自由根本不是真正的自由,不是麼?所以,我們的真問題是,我們有的都是不自由,我們首先必須面對的是這些不自由的問題,而不是問真正的自由是什麼樣子的。

2樓:望道爭馳

這個框架可以看做是參照基準、參考點,因為自由度的衡量是相對比較的動作,必須有兩個個體的相互比對才有「差別」,只有孤立個體無法描述。

3樓:水心

所謂的框架就是他人的利益,你的自由不能妨礙他人的利益,絕不是隨心所欲的為所欲為,這樣當然有人就會覺得受約束,不自由,其實是自己妨礙了他人而不自知。

4樓:痴吃

先說自由。

自由是乙個中性的詞,指選擇並為之付出代價。乙個人按部就班的生活不是自由,任性生活也不是自由。(按部就班是沒有意識到結果,任性是沒有考慮到結果)

自由不是想做什麼就做什麼,而且我可以選擇不去做不想做的事情。

智者衡量利害得失,他知道失敗的可能和代價,他願意去冒險,這是自由。

仁者以仁義為準繩,即使到了顏回那樣,人不堪其憂的情況下依舊願意堅持選擇的代價,這是自由。

不是說要做什麼事(事是框架),而是要做什麼人。不斷修行,沒有外在指標,只是簡單的將信念轉化為行為。

最後就是孔子說的七十而從心所欲不踰矩。我所知即我所行,自然而然踐行心中的生活。

從這個角度去想的話,這個框架就是不斷反省自己的選擇,之後做自己認為最善的生活。

5樓:有名的葉子

首先你知道自由是一種感覺,那麼這種自由的感覺本身就是主觀的,既然自由是主觀的,那麼這個所謂「框架」也是主觀的。

某種程度上來說你所說的框架是人對於自我生活現狀的適應而產生的自我保護,因為如果把自由定義成不受約束,那麼這種絕對的自由是不存在的,人本身就會被自己的慾望所束縛。而這種束縛是永遠無法掙脫的。如果說自由是一種感覺,即掙脫束縛的感覺,那麼則需要乙個框架,因為你想掙脫束縛,首先要有乙個束縛來給你掙脫。

你會不自覺的將生活中的讓你不愉快的但難以擺脫的事物連貫起來,你發現這些難以擺脫的不愉快成了常態,變成那個「框架」。這就是我們日常所感知的束縛感。而當某一時刻,在我們付出了代價後突破了框架中的某一點時,自由的感覺就降臨了。

但新的框架也會產生。

所以與其說框架下的自由才是自由,不如說有標準才能感受到自由。

6樓:Hello 睡神

個人認為,題主要解決這個問題,首先要認同這句話,然後在感受到「自由」的狀態尋找你的「框架」。

任何定論都是在指定情景下才能成立的,單獨抽出來思考只能是拿著小片拼圖在黑暗摸索。

7樓:小二溫壺酒

框架是人想出來的東西,不是某種具象的東西,法律,道德是具象,框架是每個人心中的東西,他是不同的。

說個個人的故事吧。筆者是一心嚮往自由的,年少時到現在都是,聽到自由兩個字就覺得毛孔都開啟了。

初中時好好學習,因為成績好,所以父母和老師的管教少,覺得那就是自由,所以去好好學習,就是我的框架,只要在這個框架內,就是我的自由。

大學的我保持了高中的樣子,但是人的惰性還是避免不了,開始想的更多,甚至想當初學習不好,跟差生玩,玩玩就算了,怎麼一直都在玩。

大學很多人羨慕我,因為他們覺得我很自由灑脫,更嚴肅的時候我經歷過,所以老師罵我不爭氣,我無所謂,更傷心的時候我經歷過,所以女朋友甩了我也無所謂,他們覺得我就是自由的,因為這時候開始覺得自由是一種心態,這個框架就是心態,我做的事都是我認為我想做的事,所以我也覺得我成功的找到了自由。

等到畢業,該來的債都躲不掉,再怎麼和老師關係好,再怎麼灑脫,最後還是變成了因為掛科而拿不到畢業證,於是找不到工作,因為無所謂而不上進被女朋友嫌棄。那些現實的東西讓你苦惱的時候才發現誰也沒有想象中的那麼無所謂。那個時候才真正的明白,什麼叫做自律所以自由!

如果我稍微用點功夫,不會掛那門課,然後畢業後有了畢業證就可以想旅遊旅遊,想工作立刻工作,我可以自由的選擇,如果我稍微在乎一點,可能女朋友也不會覺得我不上進。

到現在,我在享受獨處的閉關生活,讀書,跑步,思考,酒喝多了胃不舒服,煙抽多了肺不舒服,少了酒戒了煙,才發現會更自由,但是一點都不後悔當初抽菸喝酒的自己,帶給了當時的我自由的感覺。閉關聽起來應該是提高,是磨練,是枯燥的。現在的我看來確是自由,閉關期間跑步,學習,刷題,閉關以後考證,考公務員,不論最後做了什麼,我的閉關是為了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更好的工作意味著穩定的收入,少了家人的擔心,少了小人的看不起,少了社會的看法。

這些少了的東西,都會讓我覺得更加自由。

所以框架下的自由才是真正的自由,就好像自律所以自由。因為有了這個框架,你能減少很多心裡上的東西,就會覺得輕鬆自由,沒有這個框架,會有一時極大的自由,但是之後那些預支的東西會來討債,壓的你根本覺得自由不起來。

框架即是束縛,也是保護,他保護著你不去預支未來,因為預支了未來會更痛苦,也許有的人喜歡痛苦然後解決痛苦的過程,他會覺得痛苦是一時的,其它大部分時間都快樂就夠了,這種人是極少數,但大部分的人都會在痛苦來臨時後悔整個全部從快樂到痛苦的過程,於是叔本華才會說:真正的幸福不是你得到了多少快樂,快樂都是虛假的,真正的幸福是避開了多少痛苦。

當你明白,做什麼事,會讓你未來能輕鬆很多,能讓你有選擇的權利!做這件事的時候去感覺你的心,那個時候就是框架下的自由了。

每個人都是嚮往自由的!可惜的是沒有簡單的答案,讓你知道框架下才有真正的自由,讓你知道框架是什麼,然後你就可以在這個框架下做事,遠遠不會那麼簡單,這個框架因時而異,因人而異,你不可能喜歡所有合法的事情,也有能力把所有合法的事都做一遍。有的人覺得他的自由需要違法,於是他做了,覺得那是自由,等接受制裁給別人帶來了傷害時才覺得不違法,在法律這個框架內多好,這是乙個大的框架。

舉例來說乙個小的框架,有的人刷三個小時的抖音,越刷越開心,之後和朋友分享他看到的有趣的,三個小時的抖音還沒碰到他的框架,也有的人同樣刷三個小時抖音,卻後悔這個時間為什麼沒用來工作,為什麼耽誤了正事,這三小時抖音就到了他的框架之外,同樣是自由的選擇了自己的三小時,在前者框架內,他才能感受到三小時自由給他的快樂,不在後者的框架內,於是三小時自由的時間並沒有讓他感覺這個自由是真正的自由,因為他將要面對錯過的機會,耽誤工作的職責。

框架的因時而異就好像上善若水的道理,多大一攤水是法律這個大框架決定了,但是冷時是冰,熱時是水,蒸發時是氣。

框架的因人而異更不必說了,每個人愛好不同,喜歡的生活方式不同,對於自由就不同。自由的定義是有能力選擇你喜歡的生活方式,可是如何你喜歡的這個生活方式違背了法律、道德或者你自己的框架,也就感受不到自由帶來的快樂了。

8樓:

法律、道德是一部分,就是人思考出來的東西,這樣行,能接受,那樣不行,不能接受,這件事該做,那件事不該做,這件事這種情況該做,那種情況下不該做。

框架就是人自己,就是世間萬物。

什麼才是真正的自由,太多的選擇就是自由嗎?自由和道德相悖的時候該怎樣取捨?

啊感嘆號祖國 自由沒什麼神聖的,正義才是神聖的,所以我傾向正義大於自由。至於道德和自由,這個不同的人有不同的選擇,主要看你的想法。比如公尺國自由主義者喜歡以自由為名來擺脫傳統的道德束縛,而保守主義者喜歡強調道德的重要性,希望約束人們的一些行為。自由主義在美國其實是受到很大程度遏制的,和歐洲完全不同。...

在MBTI的理論框架下,Se dom和Si dom產生矛盾的點是什麼?

se 1和2的關係難道不能這樣,這樣一下?如果1和2的這樣,這樣一下,那麼將會產生很大變化,並解決很多重點問題。si 不行,1和2的關係必須這樣,因為一旦1和2的關係這樣這樣,那麼將可能會導致那樣,那樣,所以1和2的關係不能這樣,這樣。se 為什麼就一定會導致那樣,那樣呢?很多事情一旦進行變通就會有...

很多人都說在逛街的時候被星探發掘?這是真的嗎?

日斤 沒有過哈哈但是有一次在hollister逛的時候被乙個長腿美女店員問了有沒有想法當店員哈哈。可能是身高的緣故麼?我才初三啊。 王beryl 上個月還在地鐵被一美女一帥哥詢問要不要有木有時間做兼職模特,話說我身高真心不夠,本人有自知之明,抱著乙個極度不相信社會和對這個圈子狀態良好發展不報期待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