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悲心」和「菩提心」的意義都在於破除我執嗎?

時間 2021-06-03 07:37:45

1樓:珂玎

慈悲心是有我狀態下利益他人的悲心,菩提心是斷我執後對眾生的悲心。二者都是大乘佛教不可缺的修行內容。小乘解脫道可以不修慈悲心和菩提心,不修也可以證四果入涅槃。

所以嚴格地說,二者的本來意義並不是破除我執。破除我執的主要辦法是大小乘共通的人無我的禪定方法。菩提心是大乘學人在開悟後以佛果為目標的必修內容,因為大乘要普渡眾生,不利益眾生就不能成佛,而且成佛的目的也是為了利益更多眾生,如果不以成佛為目標,直接按小乘涅槃就行了。

2樓:梵夫

與世間的生育為喻:菩提是生子的心,慈悲是育子的心。

乙個人沒有種下菩提心,那慈悲心就是空話。

沒有生子,如何育子?

種下菩提心,那五蘊和合的這個我隨時捨去也沒有關係了,菩提的我會延續下去;

就像生了孩子,那父親就安心了,即便自己死了,孩子也能延續自己的血脈,等於另乙個「我」繼續在這個世界上。

因此,菩提心的意義導致破除我執,果上的。

慈悲心的意義則相反,是為了破除我執,因上的。

就像培養乙個孩子,恩威並施,當這個孩子長大了,教育得很懂事,能夠很好地保護自己,那作為父親的就沒有什麼遺憾。在培養孩子的時候,父親顯然無時無刻不在想著他是自己的替代品。

慈悲心就是如此。用慈悲扶持乙個善我,來替代之前那個惡我。當善我成立,就不會對惡我有執著了。

3樓:倪名

菩提心分為世俗菩提心和勝義菩提心。

勝義菩提心是破法執的功德,大乘的開悟雖然從斷煩惱的角度講與小乘一樣,但是大乘的修行是同時破人法二執,所以大乘的開悟,除了如小乘那樣證悟緣起性空,還證悟性空緣起,無性心源含融萬法,故必然發起勝義菩提心,得解脫而不離世間。

大乘所言「真空妙有」,真空非偏空,偏空(小乘聖者)不真。妙有非實有,實有不妙。真空者,即有之空,雖不妨假說有人我,但不執著其相。

妙有者,即空之有,雖不執著其相,亦不妨假說有人我。如是終日度生,實無所度。雖無所度,而又決非棄捨不為(破法執的緣故)。

了解此理,精進修行,如此才能完成利生之大事業。《心經》在「色不異空」和「色即是空」之後講「空不異色」和「空即是色」,以破小乘偏空之智。能知色不異空,無聲色貨利可貪,無五欲塵勞可戀,即出凡夫境界。

能知空不異色(破空執,證性空緣起,自性具足妙有,能生萬法),不入二乘涅槃,而化度眾生,即出二乘境界,如是乃菩薩之行。

我們在凡夫位發的都是世俗菩提心,發世俗菩提心的目的主要是為了改良人格和心理模式,防止墮入小乘,使修學者現世獲得超出凡小的較高精神境界和人生追求,世俗菩提心一旦發起,會從菩提心中不斷出生精神力量,有了究竟的安身立命之本,明確的努力方向,會從菩提心中享受到凡庸小人所無法享受到的高尚幸福。只要菩提心堅固不退,往生淨土便有了最重要的資糧,見道證果也不會遙遙無期。

通過學習教理,並輔以一定的修法,並且在生活中隨時以佛法的道理觀察社會人生,如此不斷發起大悲心、救世心、向上心,使菩提心不斷鞏固增長,漸漸達到念念不忘失的境地。若真能如《華嚴經·淨行品》所教誡,於洗漱澡浴、行住坐臥、抬手動足、待人接物,一切時中,念念觀修,以普度眾生為懷,則隨菩提心之增長,不僅心理結構、人格形象會迅速發生良性轉化,而且易於深入正定、明心見性。

簡言之,菩提心是修學大乘道的根本源力,防止大乘學子墮入二乘,並且對持戒、禪修、修六度萬行等,都有積極正面作用。

什麼是菩提心?如何發起菩提心?

給初學者的建議,如何發慈悲心,精進心?如何滅五毒心?

護法居士 爾時世尊復告陀羅尼自在王菩薩。善男子。菩薩摩訶薩修集大悲有十六事。何等十六。一者菩薩摩訶薩見諸眾生貪著我見。以我見故增長諸見。常為生死之所繫縛。是故菩薩為此眾生修大悲心。悲因緣故宣說法化。為壞眾生如是妄見。二者見諸眾生心懷顛倒。常見無常無常見常。苦見於樂樂見於苦。淨見不淨不淨見淨。我見無我...

怎麼才能知道自己有慈悲心,如何培養自己的慈悲心呢?

9963 慈悲心要有福慧才行,打個比方,佛經上面把婦女生產也列為一種苦。你是個男人,你不用結婚,不用生小孩的話。你看到你上輩子的父親這輩子變成女人,給人家生產,還沒人照顧,生完了就得去賺錢照顧孩子,你心裡難受不難受?你覺得難受就是因為你有慈悲心,有福慧。假設你是個女人,你也結婚,你也生小孩,你會覺得...

信佛的人有放生魚蝦的慈悲心,卻很少去幫助那些真正需要幫助的人?

龍薩爾達 這個問題,問得好!我曾經有問過,如果我捐錢給孤獨的老人,被疾病折磨的病人,得不到良好教育的孩子們 他們會信佛念佛嗎?回答非常清晰明了 不可能。放生 財布施 法布施 無畏布施捐錢給人 財布施 既然如此,我的錢財有限,只能用在功德最大的地方。是這些人拒絕了我,並不是我拒絕了他們。 淨土觀自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