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乙個人死了以後他的思想去哪兒了?

時間 2021-06-02 04:53:33

1樓:幸幫國

這個問題問得好,要回答這個問題首先要弄明白死人跟活人的區別,什麼叫活人,當某一種物質的產生存在必須要向外界環境攝取食物來維護自身產生存在的定溫,這就叫活人,而生命體攝取環境食物的多樣複雜就必須要跟外界環境事物產生聯絡感覺才能得到食物,雖有感覺記憶的存在但環境中不是所以的物質可以食不是所有的事物可以生存,所以就要產生選擇來識別食物來選擇事物生存,這種在複雜多樣的環境中為了生存選擇食物選擇安全的變化形式就是思想,當生命體這種物質沒有生存產生的能力時,它也就不需要選擇食物選擇安全,也就不存在思想了,說白了,死人不存在思想,思想是活人的專利品,思想是為了維護肉體的存在而產生的。

2樓:呵呵

偉人的思想都在課本裡,普通人的思想在親近人等的記憶中,只要著了書就能保留自己的思想,想要繼續自己的思想就要靠別人去完成了。

3樓:tommyveggie

任何物質和心念,只有生滅,沒有來去。

有來去的前提,是虛設了個常在不變的東西。而人的思想,在活著的時候就不斷變化,從來不曾有常住不變過幾分鐘,甚至一秒鐘。

生即是有,滅即是無,執有則落入常見,執無則落入惡取空的斷見,兩者皆偏,非為中道。把這些道理想明白了,死後思想去哪兒也就好理解了。

如果乙個人的思想沒死,但身體死了,那這個人算死了嗎

墨軒 白棋 魯迅先生有云 有的人死了,他還活著 有的人活著,他已經死了。如果這個人的思想能被別人了解並共鳴,就相當於還活著反之,就是徹底的與世長辭了 陳獨秀同桌 馬克思不遠萬里來到中國與孔子握手,於是我們有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乙個人真正的死亡,是當最後乙個記得他的人死去的時候。所以,當思想還在的時候...

乙個人想去南美旅遊,乙個人想去北歐旅遊,這兩個人的性格差異是什麼(這樣的描述可能過泛)?

星珺 Hsu 我自己算是經常出國的人,小時候在歐洲生活過一段時間,對於那裡的吃的無力吐槽。所以現在旅遊地的選擇,多以亞洲為主,或者有美食的地方。後來我讀了三毛的書,學了西班牙語,就特別想去南美洲旅行。如果說性格的話,除去長期生活在歐洲 南美洲的人,有以下幾類標籤可以參考 歐洲 藝術文化中心,歐式建築...

乙個人的行為妨礙他思想的偉大嗎?

七彩飛棍 這樣的思路是把行為與思想對立起來看待,而且只單獨從對立角度看問題。行為來自思想卻不全部依靠思想,我們談論思想的時候是以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來對待的,是通俗標準,除此之外,人有慾望七情六慾。七六是數量代指不是全部的慾望,這些年的宣傳我們得知還可以有滿足欲,滿足感獲得感。行為是除了思想指導還有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