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我們無法用漢語的詞語來形容一件事的時候,是我們太淺薄,還是詞語太籠統?

時間 2021-06-01 19:49:03

1樓:

多數「我們」的讀書量,詞彙量以及表達能力還沒有高到足以懷疑所操語言是否不精準、詞語太籠統的程度。絞盡腦汁去想怎麼表達此刻的情緒,也許千年前就已經有相似的成語了。

多數情況下是「我們」太淺薄。只有那些極少數處在文字能力頂峰的、可以將其作品和語言習慣劃為時代標準的人,才有資格說「詞語太籠統」。這也是為什麼要進行語文教育。

由此推得,很多人,無論中外,覺著可以輕鬆教外中國人自己的母語,實在是荒唐。

2樓:

語言是活的,不是死的,遇到空區時,引入或再造新詞即可。

幾千年來一直是這樣的,簡單的例子:現在常用的「世界」一詞,原是佛經中的概念,漢時才出現在漢語中。

3樓:蔣閱川

不僅是漢語有這個問題,世界上所有的語言都是如此。福柯再三強調,語言是社會權力的一種表達;也就是說,我們所說的話語和使用的文字都是權力具有的話語權表現。每種語言對映的不僅是文化,還有暗藏在文化背後的權力執行機制。

中國也有類似的表述如「言難盡意」。很多人把這個詞和「詞不達意」弄混,其實不是一回事。「言難盡意」說的是語言是無法到達個人內心想要表達的那個點。

想象一下,假設你的每一次個人經歷是一條線,那麼由經歷布成一張巨網,每個交叉點都是一種獨特的表述。從大略來看,似乎整個面已經被語言(交叉點)布滿;但無限放大之後永遠都會有空白的地方。所有語言連續堆疊到n個平面之後,仍然會有空白。

有著共同經歷的人會使用相似語言。比如中中國人有著共同的文化底蘊和歷史記憶,產生類血源性情感,那麼這一部分人的經歷就是相似的,於是產生了漢語言。但是這是對於大部分人而言的。

漢語言不可能像愛斯基摩人的語言一樣擁有描述幾十種白色的詞語;類似地,總有一些獨特的經歷形成特殊的描述,這些描述就是平面上的空白。

這些空白永遠無法被填滿。不過這也正是語言的曼妙所在。至於題主想要的答案,也是因人而異的。

用一句話來形容你現在的心態?

小橋流水 煩,奶奶太強勢,逼我爸爸幹這個幹那個,沒有商量的餘地,爸爸心裡一萬個不願意,奈何這是親娘啊,媽媽阻止不了,只能自己生悶氣,我只想說,奶奶不該插手太多,爸爸不該唯母是命,鬧得一家不開心。生活啊,就這樣吧 要名字作甚 知乎小透明第一次作答.很靜,很平靜,內心一片祥和,外界的事沒法輕易撼動我,而...

如果用標點符號來形容你的一生,你會用哪個?

媽耶 我們永遠不知道人生的下一秒會發生什麼。每一天都是未完待續,對於今天的我們明天就成了省略號,但總有一天我們也都會迎來自己的句號。 達軍鄰居露露秋菊 表示我的人生處處充滿驚喜和轉折,表示我的人生還不夠完整。表示我的一生都無愧於自我。還有很多遺憾沒有完成 學習者 我希望是嘆號,驚嘆號。我很喜歡的一位...

如果用乙個關鍵詞來形容你的2019,是哪個詞?

亓木Wilson 挑戰2019年6月份參加高考,全國二卷,數學考完出來就感覺要涼,期待著分數線能降好多,結果一本線只降了5分,害,難定,一直想去的大學與我無緣了。高考成績出來前估分,估了560 570,感覺數學100左右,出分那天,系統一直進不去,乙個朋友幫我查的,580 出乎我的意料,但還是和心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