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VRV空調的經驗製冷量是200W ,而水系統是140W ?

時間 2021-06-01 08:31:44

1樓:晨橙橙

所以,這個VRV空調的經驗製冷量是200W/㎡,水系統是140W/㎡;這個值可以參考嗎,我用的歐科熱幫浦冷風模組機組(水迴圈) 是不是應該選140W/㎡去計算

2樓:neuf

說到底房間熱量就這麼多,你需要帶走的熱量就是那麼多,VRV和水系統,針對不同的載體本身的換熱效果會不同,同樣1kw的熱量,你用製冷劑和用水,末端風冷和水冷,效果肯定有差。

而且你現在是倒推回來算的吧,VRV選型時安全係數選太大了。

3樓:老抽

首先,經驗製冷量用詞不準確,應該是單位面積負荷指標。

其次,200W/m2不算大,我見過人員密度高的地方,比如培訓教室,廠家建議值可以到300w/m2。

原因很簡單,vrv空調通常是間歇使用,人走關,人來開,為了開機時冷的快,去除空氣蓄存的顯熱和潛熱,還有牆體和家具的蓄熱,單位面積負荷指標往大了取,相當於用大馬力先把車拉動。等穩定執行了,再通過壓縮機變頻或on/off控制再把供冷量降下來。

4樓:李漠

這個問題也困惑我很久了, @冬瓜煲 所說的的冷媒比冷凍水帶走潛熱更多我覺得是根本原因。

@Chongchong Zhang 的回答很長,仔細看完了,仍然覺得所提的5個原因,水系統也是同樣有的。

最近工廠出了一款新機器,針對家裝市場,通過探測室內溫度和濕度,改變冷凍水出水溫度,能做到盡可能制熱不除濕(少產生冷凝水)。 在這種情況下節能度非常高。

這也可以從另乙個角度說明,為什麼水冷的一般比風冷能效比高

5樓:思無域

水系統和多聯機冷量配置也是200w/m2,水系統主機選室內總冷量的60%~90%,可能覺得60%太小,但是真有好多酒店配置50%~60%(當然是私人專案,成本控制低),至於VRV配置工裝1.2,家裝1.3。

6樓:冬瓜綠豆爽

這個問題很感興趣,所以關注很久未回答,期間問了很多同事和同學,彙總原因如下:

1.多聯機末端載冷劑是冷媒,水系統載冷劑是冷凍水,所以多聯機製冷時蒸發溫度比冷凍水低,在相同冷負荷下,氟系統會帶走更多的潛熱,所以末端需要更大冷負荷;

2.多聯機連管存在管道衰減,在設計階段已經考慮到管道衰減係數與末端匹配;

3.多聯機有同時使用係數概念,就是多聯機選型階段對不同使用場所有不同的使用係數,一旦全部開啟,需要保證最低製冷標準,所以末端會再次偏大,以保證最低冷量需求;

4.多聯機比起水系統能夠快速製冷,所以末端選大也能滿足這一需求;

5.就是行業潛規則啦,末端選大可以作為投標優勢之一忽悠業主比水系統好,-_-||這個好像不能說…

至於200這個數值怎麼來的只能說各個廠家不同,也會根據場所不同而變化。很多廠家的選型手冊都會有不同場所不同推薦值,200只能是乙個估算,水系統的140也是如此。以上。

既然空調製冷和制熱用的是同一原理,為什麼還會有單冷機的存在?

李空調 製冷是本能,空調必須要製冷,不然要空調幹嘛?但是,制熱就是本事了!並不是所有空調都有那麼好的制熱效果,雖然原理一樣,但是不同品牌用的壓縮機和一些核心冷配件不一樣,導致制熱的效果有著很顯然的不同。 噤聲 從經濟學上來說,這是為了擴大消費者人群。是的,沒錯,就是為了擴大消費者人群,因為在某些地方...

科學是對經驗的總結和描述,那為什麼經驗主義反而不利於科學的發展

愛讀書的小頑童 主要是要理清科學與經驗兩者的關係!對科學試驗的經驗總結是形成科學理論的重要方法,科學也是一種經驗總結的過程。但並非科學不等同於經驗!科學需要挑戰,需要不斷對未知界進行探索,經驗主義自然會限制對未知的探索行動,阻礙科學的發展! 仙靈子 這好比乙個方法你用於解決了你當前的乙個問題,你覺得...

為什麼勻變速曲線運動速度的變化量是不變的,而速率的變化量是變化的。?

LauKengkeng 這是乙個定義問題啦。我們實際定義 勻變速曲線運動 時,依據的就是 速度均勻變化 而不是 速率均勻變化 那麼後者當然可以不均勻地改變。下乙個問題就是為什麼速度和速率的變化量不一致,其背後是向量運算法則。舉個例子 3m s向下的速度,加到原本4m s的向下的速度上,得到7m s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