果報自受後,業還在不在呢?

時間 2021-06-01 06:14:14

1樓:普波居士

1.果報分花報、果報。如果乙個惡業很重,眾生世間承受了果報,這僅是花報,真正果報在地獄。

如果業因不重,業緣聚會時,業果就成熟了,就會得到業報。

2.因果,全稱因緣果報,業因、業緣、業果、業報。這是業力因緣的全部過程。不是簡單的業是屬於因,還是屬於緣。

3.貪嗔痴是這是業力習氣。覺正淨,覺是覺性,空性。

如果還有業,還叫空嗎?只有迷才造業;正是離有無兩邊的中道義,是了不可得心。不可得,哪來的業?

有業就有所得了,只有邪見才造業;淨是清淨本心,本來無一物。有業還是無一物嗎?只有染才造業。

覺正淨,是一切因果業力輪迴的解脫之法。

4.參拜佛菩薩時,只管以恭敬心去參拜,什麼也不要想。佛菩薩都是清淨本心,當以清淨心來禮拜。

2樓:CKL gz

以下圓覺經及憨山大師直解你更需要:

善男子,末世眾生不了四相,以如來解及所行處為自修行,終不成就。或有眾生,未得謂得,未證謂證,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由彼眾生未斷我愛,是故不能入清淨覺。善男子,末世眾生希望成道,無令求悟、唯益多聞、增長我見,但當精勤降伏煩惱,起大勇猛,未得令得,未斷令斷,貪、瞋、愛、慢、諂曲、嫉妒對境不生,彼我恩愛一切寂滅。

佛說是人漸次成就,求善知識,不墮邪見。若於所求別生憎愛,則不能入清淨覺海。

謂修行之人,不了四相,但以如來解行,回為己有,非己親證。故終不成就。此示執病之過,必墮增上慢人也。

其實未得未證而自謂為證為得。少得為足,故為增上慢人。乃是我愛未斷者。

何以知之?但於見勝進者,心生嫉妒,然此嫉妒之心,發於我愛,故知此人,乃未斷我愛者。是故不能入清淨覺。

此甚言我愛為病根也。下誡防過。謂上執病為法之人,所以四相未除者,只是將心待悟一事,為病根耳。

苟有待悟之心。則必廣求經教,執相似語,回為己解,故此但只增益多聞,增長我見,非真修也。末法志道之士,可不懼哉。

真修之士,不必將心待悟,亦不必廣求多聞,只當降伏煩惱為第一行,亦不可得少為足。其未得涅槃,必誌得之,其於未斷煩惱,絕欲斷之。但歷境驗心,若貪嗔愛慢一切煩惱,對境果然不生否。

至若彼我恩愛,果然一切寂滅否。如此自驗其心,即如古德云,學道不必將心求悟,但於一切煩惱境界上透得過,便是悟處。故佛說,此人漸次可以成就。

雖然如是,更要求善知識抉擇,邪正分明,亦不墮於邪見。如此修行,方有少分相應耳。學者可不勉哉。

謂必如上所說,乃是真修。若捨此外,別起欣厭取捨憎愛之心,則畢竟不能入清淨覺矣。

你應該問,我該作何思維,令現今煩惱不起,作何修行令煩惱不復起。而不是有事無事自尋煩惱。佛學知識了解得再多不過是唯益多聞,增長我見,必墮增上慢人。

3樓:珂玎

果報受了之後,業因就沒了。

業分為業因和業果,也因相當於種子,因緣相當於讓種子開花結果的因素,比如土壤,溫度,水等條件,果實相當於業果。

平時說的通過修佛把業障消掉了,是指靠佛力把使業因變成業果的因緣破壞掉了,此因緣不再匯聚,所以業因不會再成為業果。但是業因還在那裡。

貪嗔痴屬於煩惱,不是業。眾生因貪嗔痴等煩惱障的存在,而去造作,由此不斷地產生業,所以不能解脫。只有淨除了煩惱障(煩惱的種子),才能停止造業,才能從輪迴中解脫。

不知道佛像名字,建議念「南無佛,南無法,南無僧」,也可以念「南無諸佛菩薩「,念「南無阿彌陀佛」也沒問題。

4樓:

業不離心,心在業在,果報受後,舊業消而新業流轉,果中有因,因中有果,輪迴無盡。唯有修行佛法跳出輪迴。曰:夢裡明明有六趣,覺後空空大千。

5樓:般若智慧型

既然要聞思佛法,最好自己系統聞思,這裡解疑答惑可以,但自受用而言最好自己深入聞思佛法,特別是論典,為什麼?因為佛經直接看,無法領納甚深密意,必須看登地菩薩開演的論典,才會契入佛法真諦。

您對業的疑惑建議您聞思:益西彭措堪布:《因果明鏡論》

業創造一切,有如藝術家;

業組成一切,有如舞蹈家。

世間業所生,以業繪苦樂;

諸緣聚生業,以業受苦樂。

業由心造,還需從心而懺

佛在《百業經》中開示我們:一切善惡業果不會成熟於地、水、火、風四大之上,只會成熟在自己的五蘊、十二處、十八界之上。所以我們如今在身心、環境上所感受的一切果報,都必源於自己往昔所造的善惡業,並非神靈、強權或自然力等他法加諸於自己的身心之上,而如今自作的一切,也必將於今生、來生或者遙遠的未來世,在自己的生理、心理、所處的環境上成熟它的果報。

宗喀巴大師在《菩提道次第廣論》中歸納道:

'不論是凡夫還是聖者,他們身心相續中所有的安樂感受,下至地獄眾生得到一絲涼風的快感,都是往昔造集善業的結果,絕對不會有從不善業產生安樂的可能;相反,眾生相續中所有的痛苦逼迫,上至聖者阿羅漢相續中的苦受,都是往昔造作惡業的結果,絕對不會有從善業產生痛苦的可能。'

'痛苦與安樂又有種種的差別,同樣這是從善惡業的種種差別,沒有絲毫混亂、各別相應而感召得到的。'

業種有定異熟業種與不定異熟業種,前者不知懺悔自己罪惡,不勤修對治,則罪業如影隨身,必受果報;後者能真實懺悔,精勤斷惡修善,則重業輕報或轉移不報亦屬可能。原則上,因地念佛時蒙佛力加持,往昔所造種種戒罪,都可以滅除,除非是佛所不救的無間業。

果報自受後,業還在不在,是不是下次因緣到時,還要再受一次果報呢?

回答:受報,業就了了

2. 經常聽到一句,隨業受報,因緣之類的,業是屬於因,還是屬於緣呢?還是兩者都不是?

兩者都不是。

既然業是無形無相的,那因緣是不是也是無形無相的呢?

是何謂因?

您起心動念就是乙個因

何謂緣?

中間環節

又何為業呢?

您有起心動念,就會有業出現,業本身非善非惡,是您善惡念頭及造業而決定是善業還是惡業

3. 貪嗔痴是業,覺正淨也是業,那我們修行是不是也是在造新的業,不過是轉貪嗔痴的業為覺正淨的業,是這樣嗎?

不是,修行是出離輪迴,這是清淨之業。

那我們是不是永遠都不能離開業力支配,永遠地隨業受報下去呢?

當成就聖者果位時,離開業力支配,但佛陀是示現為了表示因果不虛道理,而有受果報事,其實佛陀已經圓滿證得阿耨多羅三藐三菩提果位,是沒有業了。

如果您修行圓滿證得佛陀果位,就不會有業出現您身上

你相信因果報應和業力嗎?

公子小狼 世上的萬事萬物均有它的因果法則,無論是有無生命的東西,均由其 因 而來。因此,你要知道,眼中所看見的,只不過是其 果 而已。不要為外形所惑,要看清萬物的本質,然後認清自己的本性。 董巨集年 順其自然,就是相信因果輪迴 順其自然,心無所住,來著不拒,去而不留。能順其自然,也是在行善。心定福報...

因果報應和造業物件的怨念有關係嗎?

普波居士 讓修行人戒殺,不是被殺生靈的怨念大不大問題,是斷除你的殺心,遠離殺業,培養慈悲心。修行是修自己,不是修別人。利益一切眾生,不是眾生如何如何,是為了增上你的廣大的菩提心。你執著在對他人的嗔恨心中,不是他人如何如何,而是你自己壞了心性。一念嗔心,百萬障門開,一切業障大苦都是自己找的,都是自己火...

請問業力作為思心所,其果報如何影響到外部環境呢?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時。思量彼行何因 何集 何生 何觸。知彼行無明因 無明集 無明生 無明觸。彼福行無明緣。非福行亦無明緣。非福不福行亦無明緣。緣眼 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痴。彼痴者是無明。痴求欲名為愛。愛所作名為業。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無明為愛。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耳 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