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問業力作為思心所,其果報如何影響到外部環境呢?

時間 2021-05-12 04:39:29

1樓:

復次。比丘思量觀察正盡苦。究竟苦邊。

時。思量彼行何因.何集.何生.何觸。知彼行無明因.無明集.無明生.無明觸。

彼福行無明緣。非福行亦無明緣。非福不福行亦無明緣

緣眼.色。生不正思惟。生於痴。

彼痴者是無明。痴求欲名為。愛所作名為

如是。比丘。不正思惟因無明為愛

無明因愛。愛因為業業因為眼。

耳.鼻.舌.身.意亦如是說。是名有因緣.有縛法經。

云何有漏法。謂眼色.眼識.眼觸.眼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

耳.鼻.舌.身.意法.意識.意觸.意觸因緣生受。內覺若苦.若樂.不苦不樂。世俗者。

是名有漏法。

若色有漏是取。彼色能生愛.恚。如是受.想.行.識。有漏是取。彼識能生愛.恚。是名有漏法。

緣取故有有。能招當來有觸生是名有。有六入處。

六入處緣觸。觸緣受。受緣愛。

愛緣取。取緣有。有緣生。

生緣老.病.死.憂.悲.惱苦。如是純大苦聚集。

一睡醒睜開眼睛,感官就與環境中色,聲,香,味,觸接觸,即使閉著眼睛大腦也開始有意識思維,判斷,作出相應言行舉止。

伴隨著人體組織的不斷新陳代謝中,積累著感官的每一次接觸,體驗,提取/暫存記憶,思維,判斷,言行舉止,然後承受其相應效果。

有的效果慢,比如訂了一張機票。

有的效果快,比如喝了一杯水。

醒來後被無明與渴愛的促使下,思維做什麼,感官去識別該做的事,接觸環境後產生體驗,然後喜歡快樂的體驗,排斥苦楚的體驗,再次作出反應,直到累了睡著。

2樓:正知苑

眾生在三界的生死輪迴本質上是神識(靈識)所作的一場又一場大夢(已為量子力學所證實)。善業導致美夢,惡業導致噩夢。僅此而已。

若想下一生做美夢,五戒十善業,多多行善,包括起心動念。

若想下一生做噩夢,無所顧忌,胡作非為,包括各種惡毒心理。

若想不再做夢,回歸真常,五戒十善業六度萬行,修習佛法,念茲在茲,直至不生不滅自在永在

3樓:江先生

我看得都頭疼,如果乙個東西不懂,就放在一邊啊,修行到了自然就懂了,早懂了也沒用啊,你現在就像瞎子摸象,你看不見,只能臆想,更重要的就算你臆想出乙個完美無缺的答案,你也不可能靠這個答案解脫,反而這個臆想會讓你覺得我臆想的那只大象才是真的,現實的那只大象才是假的

4樓:Mr hongyu

業和業力非我,所以是無法探求的,就算你能見到的也是過去的,而現在和將來的是見不到的,就是無常變化的。就像(意)念的公升起,你說我要不讓念公升起,根本就沒人做得到;只有念公升起才得覺知到,覺知是滯後的。

如理作意,出離於非我,安駐於正業處(四念住)。

5樓:「已登出」

這些問題跟佛教沒有什麼關係,而且研究了以後沒有任何價值。

經藏對於業的定義是眼耳鼻身口意,造業就是通過身、語、意行造出新的眼耳鼻身口意(SN.35.146);造業的原因是貪嗔痴,貪嗔痴滅盡了,業也就滅盡了(AN.

3.34),這是世尊最標準的關於新業、舊業、造業、業集、業滅的定義。

我不知道阿毗達磨是什麼體系,但是經藏中沒有「心所」這種概念。但是你提及的「名色流」,我認為含義上對應經藏中的「有之管道」。也就是說,砸死尊者目犍連的那塊石頭也是名色流。

其實,一整個世間都是所謂「你自己」的名色流,或者說有之管道:當你無餘涅槃,一整個世間也就無餘滅盡了(SN.12.

44)。所以,你對「自身的名色流」的理解是不如法的:你這種把「自己」和「外界」割裂的思路,是標準的有身見,你困惑的癥結實際上就是在這裡。

至於「三因結生」這種說法,除非你非常明確清晰的知道你是幾因結生,否則研究這個玩意並沒有任何的價值。如果你喜歡靜坐,那就可勁的搞,你管他幾因結生的幹嘛?有了禪那,你就知道你是三因結生;搞到死都沒搞出來禪那,那就可能不是三因結生。

這玩意就像「打哪指哪」一樣,沒什麼價值。

研究業力跟「三因結生」本質上沒啥區別,都是「打哪指哪」。你今天出門撿到一百萬,你堅信這是過去的宿業,你沒辦法否認,但是也沒辦法證明,有啥用?你說你的苦、樂,都是宿業,我不反對,然而這並沒有任何的卵用。

事實上,就算你非常非常清晰的知道過去世一切的業因,並且非常非常清晰的知道過去世一切的業因會在未來世具體造成什麼業報,你會發現你未來世沒有業報了,那必然是你遍知了無常、苦、無我後的結果。可是,就算是完全不知道過去世未來世一切的業因業報,就像你現在這樣,照樣不影響你觀察五取蘊無常、苦、無我,然後因為遍知五取蘊過患而究竟解脫。

研究這種因果報應對於修行佛法而言並沒有任何價值——世尊從來就沒說過要我們研究這玩意,你見過四念處中有諸如「了知背痛,了知這背痛在過去世的業因」或者「當比丘遭受異熟果,了知異熟果;當比丘遭受增上果,了知增上果」這種玩意麼?整個經藏你都找不到這說法。所以我一直建議所有人去先讀一遍經藏,整體上把握一下世尊的思路。

雖然入門可能比較困難,但是總比繞彎路要強。

6樓:石上栢

緣起甚深!緣起甚深!

是否可以這樣理解,除了佛陀的業,還有迭瓦達答的業,各自的業緣成熟,佛陀受報,迭瓦達答作新業。石頭只是媒介,也可以換成木頭、鐵器等等吧。

由此還可以衍生出乙個新的問題:天災和業報是否有關?

7樓:吳天天

很好的問題。我覺得有必要好好回答。

1.業是什麼。

三乘極成的就是身口意三業。

而對於業進一步的定義各部派就有分歧了。

比如說一切有部,認為業是一種色法。叫做表(無表)色。身口直接造作表色,意則直接造作無表色。

而業真正的運轉方式,就是無表色的恆時隨轉。比如契經上說的「有依七福業事……恆時相續」。

而經部包括後面的大乘唯識宗都認為業的體是思心所。因為佛陀在契經裡說「業即六思身」。而業的流轉就是思種子的蟄伏與現行。

2.業如何牽引世間。

首先還是有部。有部認為,業並非影響器世間,而是只影響有情。業分為引業與滿業兩種,引業是牽引乙個有情投胎於五趣某一趣的因緣。

所以又叫引眾同分業。滿業則是在有情投完胎後,對一期生命造成影響的增上緣。至於為什麼業能夠具備牽引的力量,那你得去問佛陀了,因為這就像1+1=2一樣是約定俗成的。

其次是唯識宗。唯識宗認為業是思心所及種子。唯識宗的理論就是八識,前七識各別對境。

比如前五識緣五塵,第六識緣法塵與五塵,第七識緣第八識。而在能緣的過程裡,七個識都會熏習所緣境的種子。同時前七識自身也可以熏習自身的種子。

而這些種子被第八識持攝,因緣具足就可以現行為根,塵,器界,八識。而這裡的因緣分幾塊,其中比較重要的就是親因緣——種子,與增上緣——思心所及種子。

在唯識的體系裡,乙個法的親因緣必須是自身的種子,只有這樣才能保證蘊界入不亂。否則乙個色法,突然變成了心法,或者乙個心法是由色法產生的,十八界就亂套了。同時,唯識宗認為,善法一定只能作善法的親因乃至無記法只能做無記法的親因。

不存在像有部的同類因有覆無記生惡,異熟因善惡生無記。

但是,這其中有乙個bug,就是無覆無記。無覆無記由於不與煩惱相應,所以勢力微弱。比如根,塵,第八識等就是無覆無記性法。

那麼這些法按道理是不具備熏習的力量的,所以要靠前面講的七識來熏習出種子。同時,該法的種子也勢力薄弱,因此,想要現行必須依靠思心所及其種子超級強有力的助推作用來實現。

所以唯識宗安立業牽引就是種子親因緣,思種子增上緣,導致異熟果成熟。

個人覺得唯識宗講的非常清楚。

8樓:David Chiang

被砸那件事您得倒過來想:

石頭到時間該掉下來,就會掉下來。

只是那時候,你會不會走到那石頭的下面?

石頭掉下來,自然沒有意念的問題。

可是,你的思緒突然間想走到那兒,就與思緒有關了。

9樓:齊天大聖

思本身雖然不對外界產生作用,可是籍由思而產生的身口二業是會對外界有作用的。思心所是指意向或者意志,它本身屬於意業,意業是身口二業的前提,如果沒有意業,即便你身口造業,也不算數。比如我們常說的殺業,你故意殺人和無意殺人,在佛教裡存在天壤之別,兩者雖然都有殺生的身業,可是故意殺人有意業,而無意殺人沒意業,那個沒意業的殺生在佛教中不算數,就是說這樣的業可以不必受果報,而那個有意業的殺生必受果報,這就是思心所的作用,它是業力的前提條件,沒有思的身口二業可以不算數。

三因結生在南傳講的比較多,北傳佛教我沒印象有這個說法,所以它可以算作一家之言

孩子遭到了校園暴力,作為父母應該怎樣處理?

我真不吃苦瓜 深刻建議家長和老師 我不需要您溫馨呵護,我更不要您關懷備至。當您的孩子變得沉默寡言,當你的學生開始內向封閉。請摸摸他的頭,問他 你發生了什麼?我可以幫助你。施暴者已經忘了自己的施暴,被施暴者卻可能要揹負著自卑過完一生 生而為人,請務必善良。抵制校園暴力,從你我做起。 首先對孩子進行心理...

可以用磁力作為能源創造光速飛船嗎?

天穹 用乙個極其之長,能量極其之大的電磁彈射軌道,可以把飛船加速到無限接近光速,但是不可能達到光速。而這種尺寸的電磁炮人類不可能造出來 秩序教長 首先磁力不是能源,是力 其次磁場的確是以光速傳播的,它本身速度很快但是我們並不是要把磁場送出去,而是要把貨物或者人送出去,力是改變物體運動狀態的原因,磁場...

父母長期冷暴力,作為孩子我該怎麼辦?

梁有標 想多了,家家有本難念的經,不是所有的父母都是李嘉誠。也不是所有的孩子都是孫權。你高考後不在家,他們該吵還是吵,不是什麼新鮮事。該怎麼辦?讀書就認真讀書,只要你認真做好每件,你就很牛。 我的暱稱十個字你數數 小時候,爸媽問我,如果他們離婚了,我要跟誰?我回答 你們不能離,爸爸媽媽我都要,缺誰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