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歲開始刷知乎,刷到二十歲時,知識量能達到什麼水平?

時間 2021-05-06 20:00:22

1樓:唐糖瑭醋魚

如果八歲開始看知乎,你會發現一堆道理,你見乙個信乙個,其中絕大多數都是醜惡虛假的。知乎裡,假的總比真的令人感興趣,罵人的總比誇人的獲得贊同高。如果從八歲開始看知乎,估計三觀能歪到南天門。

本人這幾天翻知乎,直呼好傢伙。抱歉打擾,今天卸知乎,你們自己愛用用吧,我走了拜

2樓:覺悟者恆幸福

本人沒從八歲開始刷,是從大一開始刷的

現在大四,差不多也刷了一千天了

坦而言之,我敢保證

但你要是問我後不後悔

那自然是不後悔的

本人讀了乙個交叉專業,廣告學和漢語言的課程二一添作五一併上了,偏偏我上了才知道自己既不喜歡漢語言又不喜歡廣告

在這種雙重折磨下,我居然沒瘋沒啥沒焦慮沒抑鬱,這誠然是有知乎的功勞在其中

比上不足比下有餘,再不濟也比沉迷打遊戲,搞兩個國服以為自己了不起強點

而且知乎上我也逐漸提高了對於特定型別內容多敏感性,可以比較好地辨認出哪些內容啥也不是,規避了未來大把的時間浪費

在這個基礎上,我也逐漸找到了自己的喜好和偏好的大v,而這些都是為了刷績點去考試看教材給不了我的

每個人的情況都是不一樣的

至少對於本人這種精力比較旺盛的人來講

讓我規規矩矩聽課看書很難

除非我自己覺得那事兒有意義

3樓:拾光者

目前刷知乎就和刷抖音快手沒什麼區別,都是一種碎片化的知識獲取,建議還是以讀書為主,如果真如題主說的從八歲刷到二十歲,乙個人基本沒什麼變化,

4樓:苯酚

那你得看刷啥,你要是刷那些沒用的扯用不著的,那你的知識量不會增加,要是你積極的學習未知的知識或者像我一樣搭配大學教材學競賽並堅持到20歲,那你可就厲害了,不但會對高考有很大幫助,而且你的言談舉止,圈子也會很大的改變。

5樓:一馬平川

我覺得這個人會變成乙個耗能的「散客」。知識體系不系統且沒法辨別是非。不如,8歲刷幾遍十萬個為什麼,讀讀詩經;10歲刷格林童話世界系列叢書或者中國諺語故事大全,希臘寓言。

12、3歲默寫幾遍中國地圖、世界地圖。15歲前看完,福爾摩斯、衛斯理系列,中國那4本名著,世界經典名著系列。18歲前,再看看幾部大部頭的歷史通識,全球史什麼的來的有意思。

20歲看看毛選,24史什麼的,字看多了也可以看看美術史插畫版的。最好就去圖書館又省電又環保。

6樓:亦雲

八歲刷知乎,越刷越玄乎。

十歲刷知乎,越刷越暈乎。

二十刷知乎,越刷越二乎。

三十刷知乎,越刷越玄乎。

四十刷知乎,越刷越迷糊。

五十刷知乎,腦子變漿糊。

六十刷知乎,呼呼呼呼

———傻乎乎。

7樓:yokefellow

知乎上很多回答都是片面的,再加上營銷號、種草軟文。不好好在學校裡念書怎麼辨別這些良莠不齊的資訊呢?而且知乎上的很多大佬並不是靠知乎變成大佬的,知乎只不過是他們的「知識輸出」場所。

有些回答看看就好了,別被牽著鼻子走。如果你要是把知乎當作「知識輸入」場所,長時間下來,你會發現知識量並沒有增長多少,你了解的都是二手甚至三手的資訊,有些早就忘了。或許你收藏過很多有意思的回答,它們可能還在收藏夾吃灰。

8樓:靜寂冬

我覺得,知乎的作用,是幫助A領域(自己所專長的領域)80分水平的人,在B、C、D領域達到60分;而很難讓乙個在A領域只有20分的人,達到60分,更不用說BCD了。如果在自己的專業領域A上只有20分,則你讀知乎,在BCD領域大概也只能達到15分水準。

簡言之,只有自身專業水平先足夠高,才會有足夠能力去吸收、領悟別人的知識。

所以,大量讀知乎、百科,知識肯定會有增長——閱讀本身不會有壞處,但整個人的思維能力、境界未必會發生質變,一般還是會與自己現實生活裡所處的段位、社會階級一致,——而這些往往是由自己在專業領域A的建樹來決定。

展開解釋:

1、在自己的領域達到一定的建樹,像爬山一樣,路有很多條,你在山下時其實是看不清哪條路最短的,上山的路上可能走了很多彎路,因此也就有很深的領悟——吃的虧越多,領悟越深。最終到達一定高度。這時候再俯瞰,就很清楚哪條路才是上山的捷徑了。

自己站的夠高,看別的山也會更清楚。所以這時候再去爬一座新的山,也知道哪條路才是上山最快的。——不同領域的原理很多時候其實也是能相互借鑑的,這也是為什麼在乙個領域做得傑出的人,做其它領域可能也很超群。

(當然,不絕對,畢竟還有其它因素)

但乙個人在自己的山上都沒站到足夠高,顯然不可能去爬別的山就可以順順利利吧?

獲取知識是類似道理,別人說出的東西都是在自己專業領域深耕多年,居高臨下得出的感悟。你在自己山上站的都沒他高,想去深刻領悟他的話,一般不太可能。所以結果是20分的人只能理解20分的東西,見到60分的也看不懂,所以就會迴避,所以最終接觸的東西都是20分水準的,所以水平也一直原地打轉。

這就涉及下面第2點。

2、人的選擇性閱讀傾向,以及Comfort Zone問題。

接第1點:在自己領域有一定建樹,過程一般都不輕鬆,很多時候是伴隨痛苦的(需要離開舒適區)。然而人在主動、自由閱讀模式下,往往不會逃離舒適區。

然而大多數的能力提高都建立在離開comfort zone的基礎上:上學時有父母、老師、進取心的逼迫,工作時有領導、生計、進取心的逼迫,雖不情願,但這才是提高自身的過程;而自由閱讀時,一般人不太會逼迫自己讀不想讀的東西。

你讀知乎,也會選擇自己感興趣的話題,會更樂於支援跟自己一致的價值觀——這種閱讀其實是具有高度選擇性的。比如,談印度發展的話題,多數人是瞧不起印度的,這種觀念一旦先入為主,他們在看到對印度的正面評價回答時往往就不愛讀下去了(我也是),久而久之接受的就都是某一類特定的觀點——很多時候只是對自己固有觀念的強化罷了。

所以最終的結果是:物以類聚。

高的人繼續高;low的人繼續low,關注的話題、觀點也不會太深刻(深刻了其實也理解不了,太燒腦,出了自己的comfort zone了),常年還是原地打轉罷了。——對A領域有20分的理解,那麼對BCD的理解也不太可能很深。

3、碎片化知識不成體系。

這個說法最近幾年開始出現,最早是聽任志強說的,想想還挺有道理,即:網路獲取的知識是碎片化的,不成體系。學碎片化的知識,就像武俠裡所說的,只學了個招式、外形

不是說一點用沒有——拿來唬唬外行還行,但真碰上行家就高下立現了。

除非自身有很強的能力,能將大量碎片化知識歸納成體系。但一般來講,人的這種能力,大致跟在自身領域A裡的建樹成正比,而且這種過程往往伴隨逃離comfort zone的付出。

4、網路的觀點太雜,干擾因素太多;且一般來講知乎大V並非行業內最頂尖者(儘管已經足夠多數人來參考)。

魚龍混雜的觀點裡,信哪個,哪個更對,最終還是你自己判斷,而這種判斷力還是由自身視野高度來決定的,視野高度與自身的社會成就成正比,社會成就由領域A的建樹決定。

另者,從個人感受看,生活中認識的幾萬十幾萬粉的知乎答主,多數是行業中較傑出的,但往往並不是最最頂尖的。原因不知,也許真正最頂尖的人大多已經在現實中從事領導性職務,日理萬機,實在沒空當大V了吧……所以我覺得知乎吸引的是一群受教育層次較高,較年輕,在自己領域有較高建樹的人,但並沒有吸引太多行業頂級人物。也可能最頂級人才年齡偏大,不混知乎吧……

9樓:雲淡風輕

知乎上高讚回答難道不是那些爆照編故事的嗎?

專業性強的區塊關注量遠不如那些影視,娛樂,故事,段子區塊

所以,綜合一句話,你能學到個你

10樓:九月十七日

其實絕大部分人真的是刷了十多年知乎。。

你看的《意林》《讀者》,像不像知乎?

你後來看的《故事會》,像不像知乎?

你後來逛的貼吧,不也有知乎的影子?

還有你後來逛的貓撲論壇天涯論壇,像不像知乎?

那麼,你的知識量如何呢?

11樓:蔡駿

孔子東遊,見兩小兒辯鬥,問其故。

一兒曰:「我以日始出時去人近,而日中時遠也。」

一兒以日初出遠,而日中時近也。

一兒曰:「日初出大如車蓋,及日中則如盤盂,此不為遠者小而近者大乎?」

一兒曰:「日初出滄滄涼涼,及其日中如探湯,此不為近者熱而遠者涼乎?」

孔子不能決也。

兩小兒笑曰:「孰為汝多 知乎?」

12樓:黑色的喵

前年開始刷知乎,除了剛開始刷的乙個月感覺知道了很多新的東西,看到了很多新鮮的觀點,之後就基本上當刷高一級別的微博了。

所以當後來跟別人說我刷知乎,然後別人說我好厲害每天都在學習的時候我內心是十分尷尬的,因為只有我清楚我在知乎上都幹什麼。

13樓:騰訊課堂

佔座。堂妹從大一開始刷知乎一直到研究生。

後來感覺太耗時間於是強迫自己把知乎解除安裝了。

結果萬萬沒想到現在其中一項工作就是刷知乎寫知乎.......

待我刷上三個月再來回答這個問題!

或者再開乙個「狂刷知乎三個月知識量能達到什麼水平」的問題然後自問自答!

14樓:林綿

刷知乎很多時候很多人都是抱著打發時間的目的。看一些不長的文章,想一些不痛不癢的問題。這玩意最大的問題,是對注意力的嚴重分散,你不知道自己要什麼,就在庸庸碌碌的刷,說實話,沒有投入的行屍走肉的閱讀,對於知識量真的沒有什麼幫助。

比較好的做法應該是明確一下自己想知道什麼。至少是想知道的感興趣的大方向,這樣有目的的看知乎,效率和用處會多一些。

當然,對於知識量。教科書雖然真的飽受爭議,但它對人的學習真的很有幫助。另一方面,現在很多人真的應該學學如何靜下來讀一本書。而不是,從八歲開始刷刷刷,盲目,可怕。

15樓:小二

網路和現實是關聯度不到一成的兩個世界

網上的絕大多數內容,看看就得了

如果你真的把他當成現實世界,會很慘的

知乎雖然智障多,不過大家都是發表自己的觀點,像微博貼吧,可能他們自己打出來的字自己都覺得胡說八道,

還有,網上的知識,太多太雜不成體系而膚淺

不要在網上胡亂看了點雜七雜八回到現實就覺得自己上知天文下知地理學富五車,這是網路很容易給人的錯覺

16樓:Asterisk

),這種獲得的知識我認為是在正常學習的基礎上獲得的,乙個完全沒有學過的東西,哪怕看過科普並且當時看懂了,時間稍微久一點就會忘記,並沒有什麼實際意義。不能否認刷知乎確實有一些幫助,只是效率可能不算太高,如果有這個精力和時間其實可以看一些諸如科學世界、國家地理之類的雜誌,效率應該會高很多而且知識不會像知乎一樣過於雜了。以上的假設都是比較理想的情況,如果這位少年碰巧心思比較活絡,那也許還是再大一點再看知乎比較好。

大家刷知乎有越刷越焦慮的體驗嗎?

碎葉 有。但我個人覺得,我們在知乎接收到的 焦慮 很多都不是虛構 放大 販賣出來的,而是真實世界焦慮的組成部分之一。前現代社會人們的生活構成簡單,生活範圍被嚴格的戶籍制度 有限的通訊手段和交通條件限制在了乙個狹窄的領域。別說那時候沒有那麼多足以引發焦慮的情境,即使真的產生了焦慮情緒,它的傳播也只會侷...

你為什麼不停的刷知乎?

資訊饑渴症患者區別於一般資訊獲取者最明顯的標誌就是他獲取的這些資訊不給他帶來任何實際的用處。按照資訊本身的定義之一,獲取資訊的目的就是為了消除差異和不確定。首先,資訊的短缺會使人非常不安。對某些人切斷交流渠道會使其惶恐不安並產生情緒化現象,從而陷入歇斯底里的狀態。在電視劇集 康熙王朝 中,康熙把姚啟...

青少年刷知乎是種什麼體驗?

El Dorado 我是初二開始接觸的 我把知乎當成消磨時光的軟體,偶爾有事也可以來查一下。因為我覺得刷知乎再怎樣也能了解一點外面的世界,豐富閱歷,至少比打遊戲追星好 體驗的話,因為我已經看知乎很久了,所以已經習慣了知乎的套路和模式。我記得以前心裡最壓抑的時候,乙個月平均一天刷兩個小時以上知乎 我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