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語是不是唯一(或極少數)大規模意譯現代科學詞彙的非西方語言?

時間 2021-05-06 18:37:23

1樓:

看起來差不多是這樣。

個人認為有以下幾個原因:

漢語難以用於直接音譯,因為除去聲調的話漢語音節型別偏少(尤其是官話),同時忽略漢字含義僅用來表音的話書寫太困難。隨便想了幾個economics音譯的話得是「伊克鬧公尺克斯」,因為缺少閉音節,三個音節必須寫成6個漢字;tele–comunication得是「泰勒康謬尼kei甚」,過於長而且出現了漢語書面語幾乎不會使用的音節。這些例子無論讀寫都令人智熄,還不算「伊以易意義」該用哪乙個這種徒增記憶量問題。

雖然漢語音節少,但是作為「補償」,漢語具有音調功能、漢字助記、靈活的構詞法以及無敵大的語料庫,很適合意譯。比如「經濟」一詞就是翻古書取「經世濟民」之意,信達雅到爆。「電信」一詞,由「電」和「通訊」兩個原生詞擴充套件內涵後重新組合而成。

「混凝土」按照漢語方式活用詞類直接三個音節清晰表達物質的本質,甚至還能順手造個「砼」字。最不濟的情況,還可以通過音譯加漢字實詞的方法來表達詞的本質,比如「卡車」。

第三個,也是最關鍵的,就是漢語本身有足夠大的「市場」來支援這些詞彙的流行。語言歸根到底要有足夠多的人使用才有價值。而漢語任何一種方言(甚至是漢語以外的日語)按照意譯構造新詞,可以憑藉漢字表意的穩定性通行於整個漢字區域,並且進入漢語的詞彙庫進而按照漢語的方式衍生更多新詞。

而且漢字區域內部有足夠大的產學研供需體系來使用並且擴充這些新詞彙。

甚至我們可以猜想,隨著科學進步所依賴的產學研體系越來越龐大,未來甚至可能只有英語和漢語兩種語言具備造新詞的能力。前者因為這個體系的慣性,後者則是因為上述幾種特性。

2樓:林中貓

不是,但是算是科技強國/謙虛點說有一定科研能力、且不普遍使用英語的國家中,唯一大規模意譯現代科學詞彙的非西方語言了。

但是, 近年來,隨著新思想、新模式、新事物的爆發,有點跟不上了。而且現在一線科研人員的漢語素養畢竟不是過去清末民初科舉經學出生的人的那種融會貫通的水平,故而常常出現難以翻譯直接音譯或者翻譯的很蛋疼的術語。

典型的如robust,翻譯魯棒,這就等於沒翻譯。金融中的「對賭」(Valuation Adjustment Mechanism,VAM)翻譯的很好,直譯意思是「估值調整機制」,但是其實對賭更加形象,二者不是1對1的翻譯,其實反而是原來的字面意思更加侷限,沒有體現這一行為的本義。

但是我們看問題,千萬不能陷入停滯的「形上學」。外來學問一開始都是這樣「食洋不化」,但隨著時間推移,中外文化會不斷融合發酵,成為我們一部分,比如佛教和部分梵語哲學、神學詞彙。

3樓:Ryzen

現代科技需要一定天賦,不是所有的英中國人都會微積分,也不是所有的法中國人都會傅利葉變換的。

在網際網路時代以前,漢字對比字母的傳輸速度差了幾個數量級,導致中國的科技落後。

但是漢字作為預編譯(意)的文字,有著『讀書百遍,其義自現』的能力,能夠大規模培養人才,這點在資訊時代更為突出。

身為大學某個系 班 裡極少數的男生或女生是怎樣一種體驗?

乙隻秋 這題沒法答,因為我們班沒男生 我們學校,我這屆會計班一共4個,其中兩個班的男生加起來不到10個另外兩個班乾脆乙個男生都沒有!老師賜名 尼姑班 GeXR 專業是計算機 男女比還可以比隔壁機電好多了 算了。都是xd。1.暑假留校了,學院給開了實驗室上自習,旁邊剛好是自己專業的hxd。一天早上,我...

歷史是不是唯一性的,未來是不是也是唯一性的?

陳豪 歷史未必是唯一性的,曼德拉效應。未來也一樣,打個比方,你去跳樓,結果是摔死,摔殘,摔傷,輕傷,無恙,各種結果都有可能。結果是有隨機性的。換言之無論你生活中作何選擇,結果都是隨機性的。 輕舟 歷史是不是唯一性的,未來是不是也是唯一性的?以下僅僅是我自己的思考和理解,僅供參考。我業餘時間對兩個學科...

學習是不是唯一的出路。?

想考研的渣渣 如果要被當今社會認可,只有提高自己的學歷和才能,學到老,活到老,雖然有時候努力沒有什麼結果,但你至少努力過,曾為自己的夢想付出過 龍遊天下 學習是一種很重要的生存技能,可以讓人盡快的適應新的環境,新的工作,新的同伴!也可以通過學習,在前人總結的經驗中,少走彎路,直達人生目標!學習並不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