禪定不是什麼都不想嗎,既然什麼都不想,為什麼能增長智慧型呢?

時間 2021-05-06 04:51:59

1樓:碧水淡如

無想,但是有知。

無想也無知,跟植物人差不多了,修行就為了修成這???

無想而有知,才能在這份一無所有的明白中深入寧靜,生起本有的智慧型,照見萬法實相。

2樓:玄華

正確的禪定,並不是什麼都不想,不是找個業處把心都投入上去。

佛陀獨特的禪定流俗,變成外道共法後才偏向於定,佛教內部再把禪定的另一部分叫成內觀,才有理論上相對完整的解脫之道。

呼吸法門都分成止和觀兩種,實在是太割裂了。

這樣的割裂看起來減輕了難度,但從整個教法上梳理,更難看清禪定是如何依賴戒,又如何生慧的了,但從一開始戒定慧就很難分開。

真正的聖禪定能使人如實看清此生故彼生、此滅故彼滅的身心緣起規律,又能看到集滅味患離舍的涅槃實相,此既慧,但不是世間的智慧型。然後又能以定之大成的樂直接去如理作意涅槃,此既解脫。

聖禪定的尋禪支不同於專注某個業處的世俗禪定。這裡我要用聖尋來稱呼這樣的無上的強大的尋:他產生任何他想要的念頭,不產生任何他不想要的念頭,像這樣,他是尋之路上,心之成就者。

定之大成者可以控制自己的想法,以至於他能打掃乾淨自己的心地,然後如實看到緣起和涅槃,又能反覆打掃以至於維持心地的乾淨。

什麼都不想的無心無念境界的確有價值,但「莫道無心便是道,無心還隔一重山」。

無念只是開悟,無念中生出自己想要的念頭、生出解脫需要的念頭,才是悟後起修的功夫。

3樓:願做乙個平凡人

活著的困境在於本與用,混雜在了一起,你分不清什麼是自己,什麼是外物,活著都是事,你知道哪個事是你最重要的事嗎。同樣,你的念頭你的心你的妄想有別人影響有功用,有本,什麼都有,你能分清哪個是自己嗎?所以你不用學定,因為對於沒有對修行有真正了解的人來說。

定也是一種有為一種功用,你在行為中是找不到自己的。不過是定這種行為能讓你減少功用。盡量接近本我,其實我們人生就像開車,車不停下,我們就下不了車。

你的一切行為,一切刻意,包括你的念頭,你的想法,行動,乃至你做的定,這種行為,只要是你有意為都是在給這個車能量,讓它停不下來。唯有自然接納一切,不刻意,放下。才能真正不給這個車能量,讓這個車停下來,才能下車!

所以,一切有為法皆夢幻泡影!學會接納,學會放下你對念頭的排斥,念頭就沒有了。

別在意,當個清靜的人,什麼都別追求就好了。

4樓:愛閒逛的釗釗

智慧型的本質,是待人接物的統一性。比如乙個人奸詐,他只要做到徹頭徹尾的奸詐,總能成為擁有很多物質的「成功」的人。而很多抖機靈的跟風者願意複製這種成功,就只能學會這種奸詐。

可無法融會貫通,因為那並非自己的本性。

主意識是由潛意識匯聚而成。每次應激反應均是源於潛意識神經柱的神經拓撲,而因為長年累月的接受各種資訊,各神經柱間的拓撲結構無法保持統一性,所以會造成主意識行為上的不統一。

冥想的本質,是讓主意識停歇,潛意識自發整理自身拓撲,增強其統一性。這樣就能使人在待人接物或者人生選擇時保持統一,減少後悔的可能。

試想,假如每次做錯事,即使重來多少次都會毅然決然的做出這種選擇,人生是否會更順利呢?而這一切不僅僅基於對自身的了解,更基於主意識對潛意識的管控力。

5樓:行雲流水

簡單的說,禪定就是專心一志,心無旁騖的去做好一件事。不斷的這樣的練習,你在做事的時候會越來越有效率,越來越快抓到重點,這是智慧型增長的表現之一。

希望智慧型增長,光禪定還不夠,同時也要修習其他的功課。菩薩道中有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進、禪定、般若,禪定是其中之一。

6樓:不足為道

禪定不是什麼都不想,而是不妄想。你要看你說的是什麼禪定,禪定有四禪八定以及第九次地定,每個定的境界都不一樣,絕對不能一概而論。另外,你指的智慧型是什麼?

是世俗間的聰明智慧型,還是般若智慧型。你明白什麼是般若嗎?般若無知,無所不知。

7樓:七重夢境

我認為不會無念

無念就是成佛了

就是「照見五蘊皆空,度一切苦厄」

禪定是少念

少到什麼程度就是到了什麼禪定境界

以我們的狀態比作海嘯的大海

如果大海清淨一點,變為巨浪,就已經入定了

再清淨一點,只有微浪,就又入一層定

只是波光粼粼,就又深入一層定

完全靜止的像一塊藍寶石,就接近臨界點了

連分子運動都停止了,那就是另外乙個境界,另外乙個東西,另外一種不可說了。

什麼是智慧型?

登一層樓,看一層樓的風景

就是智慧型

8樓:

禪定確實是讓大腦停下來,什麼都不想,

這樣做的目的,是可以讓大腦有停機休整維護的機會。從而可以有效率,有目的的發揮作用。

乙個混亂的cpu一直不停地空轉,造成各種噪音,空耗著能量… 很明顯既容易老化,又沒有效率。

就像這個問題的很多回答一樣。

9樓:yesman

人的95%的念頭想法屬於雜念,實際上沒有用,空耗精氣神。

人的大腦相當於計算機,只不過這台計算機不受控,95%的計算是廢的(東想西想,乙個念頭接著乙個念頭,人就隨著這些沒有意義的想法喜怒哀樂漂泊不定,還會做蠢事,就像中病毒的計算機),當真正遇到問題了,系統資源已被佔滿,無法有效解決問題。

禪定是解決頭腦胡思亂想的方法,有機會讓大腦重啟(開啟智慧型),解除安裝掉無效負荷,不受雜念影響。這樣,平時是0負荷,遇到事情時能迅速100%專注,問題解決。

簡單講,人類擁有著最強的生物學工具:大腦。

智慧型,是讓大腦回到工具的角色,為我所用,我們是主,它是僕;而不是讓大腦坐在主人的位置上,這會造成各種各樣的問題,帶來種種不幸與痛苦。

10樓:李瀟

禪定不是什麼都不想,什麼都不想叫斷滅,是邪道,將來會託生成石頭。禪定是只想一件事,比如想一樽佛像,就好像一直看著他,當心是用想看著他。比較高階點的是想那個想,想怎麼想?

這件事很難,大多數人不會只能慢慢來。

11樓:無住禪師

不要以為人類有多高階,扔動物園裡,扔雨林裡,跟其他動物沒有任何區別。

別看西裝革履,夾個平板電腦,整天不是融資就是上市,人五人六的。

一切花裡胡哨的背後,無非是想生存的更好,更體面嘛。

想要生活的更好,無非就是提高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能力,只不過對動物來說,只有自然世界,而對人來說,還有乙個人類世界。

認識世界,改造世界,也無非四個步驟:實踐,認識,再實踐,再認識。

實踐,不用說了,就是經歷。

只不過,有的人命好,家裡有錢,總出國旅遊,實踐的機會多。

只不過,有的人命不好,家裡也有錢,但是父母哪不讓去,只讓在家上補習班。

但是,無論如何,實踐只是原料,認識,才是鏈結實踐與再實踐的紐帶。

唐僧的白馬,和磨坊的驢,都不停地走了十萬八千里。馬馱著唐僧取回了真經,驢仍然低頭拉著磨。

但是,馬永遠是馬,走得再多,也是個腳力,長見識的是唐僧。

認識,怎麼認識?這才是區分動物和動物,人和動物,人和人的最重要因素。

其實,很簡單,就是思考嘛。

人類一思考,上帝就發笑,人類不思考,上帝就看熱鬧。就像上動物園看猴似的。

思考,就是把過去的成功的經驗,和失敗的教訓總結出來,然後再去指導新的實踐。

具體怎麼思考,沒人能說清,因為每個人的實踐不同。

但是呢,上課不能思考,老師會說「別溜號」。上班不能思考,老闆會說「別摸魚」,開車不能思考,大樹會說,「別撞我」。

所以,思考有乙個前提,就是要「靜」。

但是,絕大多數人,身體靜下來了,大腦卻靜不下來。

老王欠我的五塊錢到現在沒還,老李下週回國得好好招待,丈母娘下個月過生日得準備禮物,孩子這月月考又考倒數第一,得找機會跟老師聊聊。

這顯然也不行,

要想思考出結果,就一定要專心地思考。

訓練「專心」的過程,名字很多,這裡叫做禪定。

思考的過程,有時也叫做冥想。

在佛學圈,當年悉達多,就是蹲一棵大樹底下,思考,

人為什麼會痛苦呢?

因為有慾望。

為什麼有慾望呢?

因為聽見看見了那些東西。

怎麼斷除呢?

想通了,就成佛了。

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

12樓:

禪定不是什麼都不想,還是有很多觀想的內容。

最好還是先了解了解禪修的姿勢和一些基礎內容。

入坐與出坐 - 慧燈之光

禪定 - 慧燈之光

禪也有不同方法:親子禪、動中禪等等。

幸福專題 - 慧燈之光

13樓:夢醒願為無羨人

佛家的修行講究慧解脫與定解脫。禪定只是定解脫,然而慧解脫,也就是般若波羅蜜其實更被看重。慧解脫是斷離生死輪迴的關鍵。禪定冥想只是配合智慧型現前的一種輔助手段。

無想定才是什麼都不想,修無想定的人內心不起乙個念頭,然而卻沒有解脫的智慧型。

14樓:道一

乙個法門若碰到各種境界來都不理它,一直保持靜靜不動,這種修法就屬於修定;

如果任何境界來時都很專心地用佛法去觀察它的究竟,從中去覺悟,這種修法是屬於修慧。

重複一下,任何修法當境界來的時候,心一直保持不動、不隨境界去,這種修法就是修止。如果心隨任何境界去但不被它迷惑,從中看清境界的真相,這就是修觀。因此,修止時要避開動亂的境界,修觀時不怕任何境界;這就是修止和修觀的差別。

不管靜坐或經行,都可以修止或修觀,看你怎麼用心了。每次靜坐時,都要明了自己是在修止或是修觀。同樣地,每次經行時,一定要分清楚你是在修止還是修觀。

智慧型非增長,而是開發,因為本具。如心經所說:無智亦無得,依無所得故。

不是什麼都沒有得到而落空,而是因為眾生智慧型本具,所以明白無所得!

15樓:

禪定是讓你定住,在什麼都不想的同時,保持你覺知的清醒。這就是區別!不隨動相而心思散亂,也不因靜相而昏昏欲睡。

如果你能做到,那麼你會得到前所未有的專注狀態,心無雜念,思考能力大大提公升,觀察能力極其敏銳。當然,這還是禪定初級階段,越往深處越不可思議。但這個初級狀態也足矣提公升你的智慧型了。

16樓:卡波波

知止而後能定,定而後能靜,靜而後能安,安而後能慮,慮而後能得。

這個慮就是持念。你要先定下來才能心靜,心靜下來才能神清,神清之後方可近道,道就是萬事萬物的規律,你明白了規律自然擁有了智慧型。佛家的話說就是得到了實相般若。

物有本末,事有終始,知所先後則近道矣。

禪定是實修的第一步。而要修定就要修心,修心就要修靜,修靜就要遣欲,遣欲就要不持念。

所以,什麼都不想這話沒毛病。

17樓:「已登出」

什麼都不想不能增長智慧型。智慧型的慧意思之一就是需要分別,揀擇,擇法。成就聖道的七覺支之一的擇法別稱就是慧。

根據南傳阿毗達摩,慧屬於行蘊中的慧根心所,有很多名字,例如慧、智、正見、明,七覺支的擇法覺支等。觀智也屬於這種心所。在經藏中用了很多名相來表達,但在阿毗達摩裡卻只用了乙個名詞——慧根。

《清淨道論》中說:「與善心相應的觀智為慧。」所以從究竟意義來說慧特指觀智。

慧即無痴,其特相是通達諸法的自性。諸法的自性包括諸法的自相(各自的本質)和共相(共同本質)。任何究竟法都有自相,如地界的自相是硬,水界的自相是流動等。

所有行法的共相是無常、苦、無我。無痴的作用是破除遮蔽諸法自性的痴暗。表現為不迷惑。

以「擁有定力者能如實知、見」之語故說定是它的近因,有時也說如理作意是近因。

慧有幾種分法。依一種來說,通達諸法的自性為慧。

兩種慧是有漏慧與無漏慧。有漏慧,就是還有煩惱、雜染的慧;無漏慧是沒有雜染、煩惱的慧。還有另一種分法是世間慧與出世間慧。

世間慧是指在還沒有證得聖道聖果之前的觀智;出世間慧是指道心裡的慧心所。

三種慧:1. 聞所成慧:

通過親近善友,從老師處聽聞來的知識,稱為聞所成慧。2. 思所成慧:

通過自己的經驗、思考、推理所得來的智慧型,稱為思所成慧。3. 修所成慧:

通過禪修,修行止觀得來的智慧型,稱為修所成慧。

四種慧:1. 對苦之智,也就是對世間真相的了解。

佛陀說五取蘊、名色法是苦,其本質是無常、苦、無我。2. 對苦集之智,也就是緣起智。

了解世間生起的原因、苦的生起。這種慧稱為苦集之智。3.

苦滅之慧,就是取涅槃為目標的道智與果智。4. 導至苦滅之道的慧,就是在八聖道中的正見心所。

對於世間智,它包括修行過程中培育戒定慧的智;對於出世間智,它屬於道心裡的慧心所。

還有另一種分法是四無礙解智,這是聖者才具有的,即義無礙解智、法無礙解智、辭無礙解智、辯無礙解智。這是對佛陀的教法、對四聖諦的智慧型,稱為四無礙解智。

兩種禪定奢摩他和毗婆舍那,其中的毗婆舍那不是什麼都不想的定,需要以剎那定的定力觀有為法。而奢摩他即通常所說的禪定以定(三摩地,等至)為目的,達到最高出世間禪即滅盡定時想才會滅盡,其他的禪定都是有想的,只不過這時的想是穩定的,不受外界干擾的,並且跟禪定的禪支相比想的作用不明顯。

四禪: 若苾芻。已能離諸欲不善法。

有尋有伺。此名第一離生喜樂定。若復苾芻。

止息尋伺。內心清淨。安住一想。

無尋無伺。此名第二定生喜樂定。若復苾芻。

不貪於喜。住於捨行。身得輕安妙樂。

此名第三離喜妙樂定。若復苾芻。斷除樂想。

亦無苦想。無悅意。無惱意。

無苦無樂。此名第四捨念清淨定。如是等名為四禪定。

根據清淨道論,禪定之前會有禪相出現,相繼會有取相和似相,這些相的公升起都是想在發揮作用,能夠認知該相,取該相為所緣。沒有想的世間禪定是不存在的,因為想是遍於一切心的心所。

由禪定出定而以定力為基礎修毗婆舍那觀禪能夠由於心的穩定而有力有基礎,從而能夠很快實現觀智的證得,獲得智慧型。

所以禪定不以想為特徵,但是不能斷除想,觀智以分別擇法為特徵,更不會斷除想,斷除想的滅盡定只是一種殊勝的體驗,本身不能獲得什麼認知。

兒媳不是都不想讓婆婆帶孩子嗎,為什麼婆婆說不帶孩子又那麼多女人噴?

哄哄 因為你們心態不平衡,老人有自己生活。自己的孩子,自己帶很正常。老人帶孩子你們說這個不好,那個不好。老人現在生活去跳舞,老人公園走走看風景,女人上學工作掙錢生活,結婚後圍著家庭,退休後過自己快樂幸福生活。 山媽 我有困難的時候不希望你幫忙 就是希望你有困難的時候也別找我幫忙 大家互相不提要求 就...

是不是什麼都不在乎什麼都無所謂就是解脫?

智力低下善護念 這個問題為什麼難回答?因為一般事情不是自己悟得的,而是聽來的東西,人們就打心裡不願意接受,所以會以自己以為明白的方式去理解 對某些人來說 什麼都不在乎就是解脫,是對的。也許您現在悟到和理解到的就是這樣,所以世界一切都和您也 沒有屁個關係 這對您目前的狀態來說,也是乙個境界 然後發現這...

只想曖昧連戀愛都不想談是什麼鬼?

逗比訓練營營長 我也是這樣好怕別人罵我渣女。可是這種朋友之上戀人之下的關係真的挺好我覺得hhh 不用擔心不回資訊會生氣啥的省了很多煩心事反正現在我是挺享受的 秦川 反正我現在是準備斬斷這一段關係乙個人挺好的 結束了一段不合適的戀愛乙個月了,就如題主一樣,以後再也不想跟誰確立關係了,大概我也是不負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