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哪些臨終關懷的書值得推薦?

時間 2021-05-31 13:46:28

1樓:緩緩

正如作者謝宛婷所說,《因死而生》這本書並不是一本死之書,而是一本生之書。

這些故事雖然出自一位臨終關懷醫生的筆下,發生在安寧緩和診所之中,但卻講述著生命的意義。每個人的生命只有一次,無法讓它退回到某乙個瞬間,也無法阻止它的步履不停,或許我們無能為力去決定怎樣過完這一輩子,但能夠在臨終前得到安詳而滿富愛意的解脫,該是一件多麼幸福的事情。

如果不能再繼續好好活著,那麼至少可以好好死去,也讓家人可以好好地面對愛與死亡的無解之題。

這樣想來,用「因死而生」四個字作為這本書的名字,真的是恰如其分,將往生者從孤獨與掙扎的深淵中拽離,讓在世者不會為至親至愛的離去而崩潰。乙個人生命的結束並非他人生的終止,總還帶著更深的意義和念想,與家人一同走下去。

而臨終關懷醫生所做的正是這樣一項充滿著愛與淚的工作。

「死亡」兩個字向來是一種忌諱,孩子無意之間的提及都會被大人們勒令趕緊說聲「呸呸呸」來趕走晦氣,彷彿哪怕只是提一提都會離著那永久的分離更近一步,更不用說有朝一日真的面臨生離死別。

因為死亡是一條無法回頭的路,就算家人牢牢拽著不肯放手,也贏不過終會來臨的死神,如果家人無法放下自己離世的撕心裂肺,那麼臨終之人又怎能走的安詳呢?於是,臨終關懷醫生這項職業,就變得更加有意義。

作為臨終關懷醫生,謝宛婷見證了太多生離死別,但她並不僅僅是乙個在別人的故事裡留著自己眼淚的旁觀者,她切身處地地走進了每一段故事當中,甚至有很多病人的呼吸機、胃鼻管,都是她來親手關上或拔下來,她讓自己真正地成為這些故事中的乙個角色,乙個可以以愛和溫柔連線起生者與死者的角色,然後悄悄關上死者身後的那扇門,讓那些離去的生命可以帶著安心和尊嚴謝幕,也給生者以難以言喻的安慰和力量。

她將自己見證的這些故事凝結成書,讓我們更多地了解臨終關懷這項職業,也從這些生與死的故事中收穫愛與感動,體悟生命的美好。

謝宛婷醫生在書中說,病人交在她手上的,是雙重的生命:

「乙個是來到安寧病房之前就已經逐步消逝,但渴望尊嚴的末期生命,這是從形體上可輕易觀察到的。乙個是逐漸無法與外界聯結,但充滿個人自主影象的心志生命,這是從形體上觀察不到,只有我們心裡有這個病人時,才會出現的。」

這樣的感悟是出於醫生對病人的關懷和責任,更是來自於病人對醫生的信任。

不難想象,謝宛婷醫生是懷著一種怎樣的心情來重述這些故事的,四個篇章,二十六個故事,都只是她經歷過的一小部分,也是芸芸眾生的乙個側影。

這些哭著笑著,在不捨中放手的故事,形成乙個又乙個的畫面在我的腦海中一一掠過,有感動,有唏噓,也有心疼,譬如《鐵達尼號》這一篇中,那個問醫生「怎樣知道爸爸快走了」的孩子,醫生並沒有帶他迴避「死亡」,而是教他學會直視死亡,他們帶著孩子閱讀瀕死症狀的衛教單,帶著孩子觸控爸爸的身體同時解說著那些文字所代表的著怎樣的現象,帶著孩子遠離恐懼的死亡陪伴經驗。

所以當他平靜地說出:「醫師,我爸爸的呼吸不一樣了,你可以去看看嗎?」這句話的時候,我的反應竟是松了一口氣,至少,他對爸爸的離開不會充滿恐懼,他想讓爸爸回家,但也可以正視他的離去。

托爾斯泰在《天國在你們心中》中曾這樣寫道:「害怕死亡的人,正是由於死亡在他們想象中死亡是空虛和黑暗,是因為他們沒有看見真正的生命。」

其實沒有誰不懼怕死亡,無論是自己的消失還是家人的離世,都是心中難以磨滅的一道傷痕,讓離去的人得以「善終」,死亡,也可以是一種深邃的幸福。

如何才能推動我國臨終關懷事業的發展?

咔咔 瀉藥。我不懂這方面的工作,不過可以提供乙個角度。我覺得只有人們生活水平提高,才會有更多人去思考去關心這些問題,臨終關懷在第一世界問題裡都算比較冷門的,而現在中國仍然有大量第三世界問題未解決,所以很難做到大力推動。在沒錢沒資源社會環境也不好的情況下,想做到通過輸出觀念來做到大力推行,基本靠命,除...

對於癌症患者的臨終關懷,大家有什麼好辦法?

沒節操的小蘑菇 想盡辦法給夠止疼藥吧有路子就使先別管黑白了嗎啡舒芬太尼哌替啶羥考酮鞘內注射神經叢損毀能管用的都上吧就這麼一段時間了別整啥道德標兵了藥不夠的話有時候腫瘤科這種附近會有別人用不了的或者再也用不上的止疼藥家屬在往外 給 能收就收吧 Lena 父親胰腺癌術後剛發現肝轉移,能做的就是減少他對疾...

臨終關懷到底有多重要?除此之外,老年人在生活中還有哪些方面需要切實的關懷?

Jenny 昨日和閨蜜們聊到這個話題,人人都要老,老人年老最大的不便是生理上心理上得不到關注,我希望有乙個機構可以組織關注老人,還有很多獨居老人。中國老齡化已經加劇,希望早日有個機構可以組織起來! Sunny 死亡是肉體消亡的終點,但並不代表是靈魂和精神的消失。有尊嚴的走過人生最後的時光,帶著愛平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