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覺得現在的社會階層已經固化了嗎?金字塔中底部的人群想往上爬,還有希望嗎?還有路徑嗎?

時間 2021-05-31 08:12:04

1樓:窗外月斜人靜

有希望最大的希望(九成五以上)——金字塔頂端的人伸手拉你一把。

所謂金字塔頂端,指的是直轄市和省會城市廳局級以上(他必不貪贓枉法,完全使用合法手段就可以)幹部,或者身家在十億以上(北上廣深的話,這還少了點)的老闆級人物。

這些人,有充足的資源和手段,讓他們想要提攜的人迅速躍公升階層。

舉例一:我單位老總,正局級大國企一把手,他完全遵循招標規則,略施手段(絕不違法)就把工程交給某個特定的施工方,令其年入八百萬(純利潤)。

舉例二:我媳婦公司老闆,身家幾十億,做國際物流(還是個女的 ),她把內蒙古區域的公路運輸業務交給了乙個落魄的窮親戚,短短幾年,那哥們在老家買別墅了。

可惜,我和這樣的大佬是搭不上關係的

2樓:瓦爾登湖畔

社會處於動盪或者重大變革時期才是階級躍遷的最好視窗期。如今社會穩定,只有趁著技術變革的風口才能實現階級躍遷。

當然也有笨辦法,一代人比一代人進步一點,三代實現階級躍遷也不是夢。

3樓:閃光龍星塵

理想一點來說,社會主義國家的承諾是不會變的,gc擋當年怎麼打土豪分田地的,以後某個時刻一定會再來一次,人人平等這句話在外國是口號,在中國是希望。

現實來說,目前中美局勢不容樂觀,在徹底處理好問題之前,國家沒有太多精力去處理階級鬥掙問題,畢竟乙個動盪的國家往往難以抵禦外敵。所以目前流動性差很正常。

再說,這個情況下,既然題主你想階級躍遷,原始積累,就是找投資,借貸,弄錢,弄到階級躍遷的本金,然後找乙個風口,或者其他賺錢的機會,自負風險自負盈虧,所以階級躍遷失敗的下場,一般不會很好,賺到大錢了,理論上已經是躍遷成功了。

4樓:王振華

因為文革和改革開放的動盪,中國社會的階層暫未完全固化,從改革開放算起,應該需要三代人也就是至少六十年的程序,大概還剩二十年的時間吧。

按照金字塔分層,將近90%的人屬於底層,10%是中層(真正的中產階級指的是這部分人,吃穿不愁,小富即安),剩下不到1%的群體屬於上層建築,對於普通人是看不見摸不著的。

從底層晉公升到中層,需要做到十里挑一,普通人通過努力,是有可能的,而上層則需要很大的氣運,光憑努力可能不夠。

始終牢記叢林法則和金字塔效應

5樓:

社會越穩定,階層越固化,這是肯定的,底層要想越層,個人感覺是悲觀的,有人會說創業啊,不可否認通過積累財富是可以獲取社會地位,提高生活品質,但是畢竟只是遊戲的參與者,不是遊戲的制定者,階層的高低取決於對社會資源分配的能力而不是獲取了多少資源,不過現在社會階層不再像舊社會赤裸裸的表露出來,最後想說小老百姓想那麼多幹嘛,踏實工作生活,遵紀守法便是

6樓:noname

當然有。

社會的快速變化,轉型中孕育了無數次的機會。任何乙個機會能把握到的話,就可以改變命運。

怕的是社會一潭死水,像日本那樣的,那就完蛋了。

中國現在就像乙個二十歲到三十歲之間的人。過了青春期之後,生長緩慢了,但是仍然生機勃勃。

其他國家就不用說了。

所以機會還是很多的,關鍵是要有一雙慧眼。

7樓:隱藏的布林什維克

是什麼給你的感覺階層沒有固化,乙個國家的建立開始他的階層就是不變的,變得只有階層裡的代表人。在乙個國家發展前期,由於分蛋糕的人還少,有一些人最後通過機緣巧合可以成為分蛋糕的人。但這並不代表階層是不固化的。

那為啥會給人一種階級固化的感覺?是因為,國家的發展變革讓一些分蛋糕的人不在適合分蛋糕,而出現了一些適應社會發展的人。你現在之所以感覺沒有上公升空間,是因為你置身於這個歷史發展的大勢之中。

正所謂當局者迷旁觀者清,你現在現在看過去,就會覺得過去的階級不是固化的。

我該怎樣改變自己的社會階層?

這位道友請留步 有能力就拿出你的能力,沒能力就表現你的態度 有思想就表達你的思想,沒思想就祭出你的靈魂 有資源就貢獻你的資源,沒資源就出賣你的身體 王有知 這個世界上,有恆心的人是很少的。稍微堅持一下,就可以超過很多人。如果這個社會真有階層的話,越是底層的人群,越有著更多的缺點,只要努力,進入到臨近...

Mbti 性格會影響個人的社會階層晉公升嗎?

社會階層不是靠性格分的啊 建議先了解一下種姓制度?手動狗頭 階層更多是跟出身和資產有關聯。上進就是上流社會乙份子?那是自欺欺人。跟買奢侈品就是上等人同理。回到問題。那要看你怎樣看待mbti。為了了解自己和捉摸一些人性規律,以更好發展的。加上本身就有一定能力,了解mbti是加成,本來就有機會 跨越階層...

怎樣去應對跨越年齡和社會階層的社交

森森Sen 社交確實有時候會出現分層,甚至長時間社交停滯會出現斷層。其實在社交中,年齡永遠不是問題,我的年紀依然可以和老人去交談,沒有跨界的感覺。問題是在於你所了解掌握的知識夠不夠多!舉個栗子,我在外面有很多 老 朋友,他們總會和我談一些抗日 文革 改革開放時候的事情,並不是指這三件事,而是這個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