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我國很少修建方便郊區上班族上下班的通勤鐵路呢?

時間 2021-05-31 00:01:33

1樓:蝦仁豬心

從鄭許市域鐵路現身和滬寧城際花橋站關閉說中國城市一體化程序

中國的市域鐵路算是標準的通勤鐵路了,比如鄭許市域和溫州S1線。只不過由於市域鐵路在中國是納入城市軌道交通來管理的,所以若乙個區域內沒有乙個能夠達到地鐵修建標準的中心城市,那麼這個區域裡就沒法修建通勤鐵路了。

而且即使是達標的地區,由於受行政區劃割裂是影響,跨市修城軌是一件很難的事,需要諸多協調,所以很多地方就以城際鐵路來替代了。一來省去許多協調,二來還可以從鐵總那裡拿到一部分資金,何樂而不為。只不過與地鐵制式的市域鐵路相比,城際鐵路的站間距過大,往往在10公里以上,最終淪為了高鐵的補充。

2樓:zz zhang

其實就是城市管理者的規劃與實際的交通需要脫節,眼界太小。

但是,地鐵的通勤距離才多遠,平均時速也就是四五十公里,乙個小時的通勤距離最多也就是五十公里。而高鐵呢,平均時速二百多公里總是有的吧,如果站之間距離大一些的話,這樣北京一百五十公里半徑也就是四十分鐘左右的時間,能把天津,承德,張家口,保定這些城市全劃進來。

拿保定來說,如果乙個人住保定,二十分鐘到車站,五十分鐘到北京,加二十分鐘到單位,乙個半小時的通勤時間是可以接受的,許多北京人通勤時間都差不多。費用,一套100平公尺的房子怎麼也能省出三百萬吧,存銀行一年利息4%,12萬還不夠通勤費用?

但是,沒戲,北京西下車,二十分鐘都不見得能坐上地鐵,兩個小時能到單位就不錯了,甚至時間更長。主要就是北京高鐵和地鐵的接駁問題,而北京還在大力發展這種集中的高鐵站,現在新修的北京北和已經決定的豐台站,這種高鐵站集中的客流對通勤只有劣處,沒有好處,換乘時間太長了。

其實,北京完全可以把高鐵站設到郊區縣,市內只留下過路站。例如保定過來的高鐵通到首都機場,市區沿著四環或者五環(三環幾乎不可能了)從南到北,從西到東設定兩三個站,每個站與地鐵相連,最好高鐵下來能與地鐵同站台換乘,一次安檢。這樣,無論在北京哪個地方上班,都可以快速到達。

至於單向客流問題,其實市場會發揮調節機制的,大量的高素質人群居住在周邊,肯定會有商業發展起來,進而帶動一些公司因為成本等原因轉移到這些地方,這樣既發揮了北京的優勢也會帶動周邊省市的發展,才能真正做到京津冀一體化。

3樓:

因為大部分成功的通勤鐵路都不是「修建」的,都是利用既有的鐵路改建的。

究其原因,是在某些發達國家城市高速發展的階段,道路跟不上,汽車的效能更沒法和火車相比,於是就只能利用火車進行通勤。中國城市大發展的年代,公路已經很完善了,大型客車也造得出來了,火車和其他國家不同,又需要承擔大量的長途運輸和貨物運輸而顧不上通勤客流,之後就是現在的結果了。

之後,隨著道路擁堵加劇、對通勤品質要求的提高、國鐵在大城市樞紐修建的貨運外繞線基本成網,以及以既有火車站為中心的城市再更新的帶動,通勤鐵路將會重新發展的。

4樓:深具世界眼光

因為我們城市化的歷史還比較短,經驗也不足。

還是以行政區劃,而非經濟區劃來管理和安排的。人家也不知道你從哪兒去哪兒上班,人家也不想知道不關心。

規劃管理有些落後吧,不夠科學。

那些CBD規劃得太集中,城市聚集的人口太多。很多還是那種蘇聯經驗。我絕對新的知識普遍學習得不足。

而中中國人普遍又比較少抱怨。

城市規劃不夠科學。也充滿了很多不確定和未知性。所以有點滯後和安排混亂。

我絕對應該吸引更多的人才進規劃業和參與規劃。不能總是閉門規劃然後又假裝徵求意見。規劃太量化了而缺少了藝術。

藝術我相信是乙個打磨劑,能夠調節一些不精準。

另乙個很重要的原因也許是中國的城市普遍太大了。城市與城市之間的空間尺度也大。並且還沒有經過換算。

所以我們城市與城市之間是高鐵。

而人家城市與城市之間就是城鐵或通勤鐵路。

然後同等尺度下,我們就出不了城,即使出了,跟城也地位不平等,所以就只有地鐵。

加入朝陽通州每乙個都是城市,也許我們也就是城鐵了!

中國大部分人還是在農村,而人家城市和城市是挨著的。人家農村不歸城市管。而我們幾乎是所有城市都管一圈外面的農村。

我們縣屬於市,全球都是市屬於縣。

5樓:鶴魔昊

因為中國城市的居住密度太大了,無論市區郊區基本都是高層住宅,不像西方國家基本都是獨棟。因此城市攤得沒有西方國家大,通勤距離沒有那麼長,沒必要修通勤鐵路。

6樓:

應為地鐵票太便宜了,才會在知乎有這樣的問題。

如果乙個月地鐵費用3000-5000元上下,就不會有這樣的問題。

知乎津津樂道的日式通勤鐵路是很貴的。

7樓:盧龍袁子翮

因為中國城市規模比歐美同等人口的城市小得多。城市規模小,通勤距離自然就短了,所以就沒必要修鐵路。

通勤地鐵每天運營16、7個小時,每天只有3、4個小時是滿負荷,有12、3個小時的時間,是空無一人的,那還不賠得血本無歸啊?!?!修地鐵的錢,可都來自企業的稅費,也就是每個個人啊!

8樓:

吐槽 @劉一 日本不造新線的,我就舉15年通車的上野東京線,花了7年時間在東京市中心用高架穿過去,就是為了連線宇都宮線、高崎線、常磐線和東海道線。鐵路噪音控制不說遠的香港東鐵線就是最典型的例子,鐵總是完全不考慮這個噪音問題的。其實地面通勤線好處就是造價低,充分利用閒置鐵路資源,可惜鐵總看不上

9樓:弟中弟

偶然想起JR的221系電車好像真的不錯,有2/4/6/8編組,還可以重聯。當時去和歌山時坐的這種車,在日根野時,廣播通知:前4節車廂將開往關西機場,後4節車廂將開往和歌山……當時感覺也是66的

221系的維基資料:https://

ja.m.wikipedia.org/wiki/JR西日本221系電車#

10樓:

我們國家的城市軌道交通(地鐵和輕軌)和市域鐵路,被統一劃歸到市一級管轄的城市軌道交通範疇中,鐵路總公司基本不參與城市內部的軌道交通建設,這主要是由於市域鐵路對於鐵路總公司而言建設難度高(徵地拆遷量太大,導致選線設計困難、建設成本偏高等)、經濟效益低(低速鐵路客運票價上不去,是完全虧損的),鐵總與各地方之間存在很多利益衝突需要協調(紅線範圍內的土地所有權歸誰?建設成本怎麼分攤?運營補貼機制怎麼確定?

等等),而這麼多的內容需要協調,導致現在雙方的動力都不充足。

適用於市域鐵路的CRH6型動車組已經研製完成,應該在做最後的測試,具有快停快走的特點,將填補中國鐵路機車車輛中的空白領域,電動客車組的時速將實現80km/h(普通地鐵和輕軌車輛)、100km/h(上海地鐵11號線車輛)、120km/h(深圳地鐵11號線車輛)、160km/h(CRH6)、200/250km/h(CRH1、2、3、5)、300/350/380km/h(CRH380)的連貫分布。

市域鐵路基本劃歸各地方自行建設後,可統一納入城市軌道交通系統的建設順序中來看這個問題。城市地鐵中本身也有「M線」和「R線」的區別,前者里程短,主要覆蓋市區,後者里程長,可連線遠郊(例如上海1+5、2+17、9、11+16號線)。建設過程中設計乙個關鍵問題:

優先提高市區軌道交通密度?OR優先建設遠郊線路?中國的各城市的選擇可能不同,上海市還是盡早建設了R線,形成了主骨架,連線了遠郊地區(嘉定、花橋、閔行、松江),類似於市域鐵路,但確實存在既有線網客流壓力過大的問題,需要通過未來的線網加密予以緩解。

11樓:劉一

時代已經變了,人們已經無法接受通勤鐵路的噪音問題了,按地下不如直接修地鐵還省錢,起碼限界小。

而且現在正在修建高鐵網,利用高鐵開行通勤車也是流行的趨勢

12樓:1996 Stock

1.鐵路歸鐵老大管轄。體制問題目前還難以打破。可參考北京地鐵13號線橫空出世的原因。

2.鐵老大對於已有通勤鐵路的運營模式比較近似國鐵,不能很好貼合實際需求。可參考上海金山鐵路。

3.中國鐵路系統目前的主要功能是城市間的出行,車站少、站距長、線路少、鐵路密度不大是很多地方都存在的問題;而一座城市內實際使用的車站不多,往往集中於一大或幾大始發站,因而不能覆蓋較大的通勤範圍。受傳統鐵路割裂用地和高鐵線路盡可能擦邊而走的影響,很多車站實際位置偏僻,缺乏客流支撐。

因此目前的鐵路網路不很符合通勤鐵路的要求,仍需要大量新建或使用地鐵進行補足。

為什麼我國很少有跨國鐵路?

靈燕翻飛 那是因為中國國土面積太大,你又不住在陸路邊境,所以了解的不多罷了。中國的跨國鐵路很多,一共12條跨國鐵路,這個數量恐怕超過了大部分的歐洲國家吧!從東北向西南依次是 丹東 北韓新義州 準軌 圖們 北韓南陽 準軌 集安 北韓滿浦 準軌 琿春 俄羅斯馬卡林諾 混軌 滿洲里 俄羅斯外貝加爾 寬準軌...

為什麼現在留學義大利方便這麼多,卻很少人選擇留學。(我是想留學公尺理,有點後怕)

ciisy 眾口難調吧各有各的想法每個人的需求是不一樣的 你只要考慮你需要的是什麼就好了想去公尺理就去衝有什麼好怕的優秀的人總是少數的 Stefano 超哥 留學開放時間晚。義大利留學的正式開放是在2005年,相對於其他國家的留學要晚很多年,和英美類國家更是沒辦法比。留學開放的晚就導致義大利這個國家...

為什麼我國的主戰坦克炮塔很少掛反應裝甲,是對炮塔復合裝甲技術的自信還是平時不掛,戰時分分鐘加裝?

葉尼塞河方案 2018.12更新 兩年半前的答案咯,那時候我還是個馬上高三的小屁孩兒。以下的era並未把那些拋板的重型爆反包括在內,只是乙個概論,大家權當看著玩就可以 聽說99A用的是聚能爆反?如果是真的,那可真是exciting了啊 到現在還不確定那到底是era還是nera 首先說明一下,ERA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