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解世界如果伴隨著痛苦,那又是否還應該去了解?

時間 2021-05-30 21:33:49

1樓:

世界上只有一種真正的理想主義,那就是在認清生活的真相後,依然熱愛生活。

去了解吧,同時放大自己的心,容得下,放的下。如果一直感到痛苦,或許是因為了解的還不夠。

2樓:

在我剛剛去學肚皮舞的時侯,感覺別人都好熟練好美,特別是老師輕盈如飛燕,窈窕似靈蛇,而自己基本功一點沒有,身體很硬,練了一段時間後跳的還都是殭屍機械舞,我開始沮喪,也會有否定自己懷疑自己的痛苦,但是,隨著慢慢練習,我體會到舞蹈的美,體會到自己進步的喜悅,發現自己學習的能力也不差嘛~~就在這樣慢慢的愛上了。同時我也發現,剛剛來學的小夥伴們也是會出現一樣的情緒,不同的是,她們如何看待這種情緒,導致了她們後來的或堅持或熱愛或放棄。

所以根本原因上來說,可能是看到了乙個相對完美的目標,或內心有乙個完美的理想,你接受不了現在這個相對不完美的自己所以會產生痛苦。有情緒是正常的,要分析情緒的原因及其對你目標的影響。

現在痛苦情緒出現在讀書的路上,而不是讀書的路上一定會經歷痛苦,知道嗎?如果是從零做其他的事,可能也會出現痛苦的。看到別人成績好,長得漂亮,家境好,伴侶好,會不會有痛苦?

這就是比較之心。接受自己和別人的不一樣唄。

策略上來說,貌似找錯了參照系。

方法上來說,想閱讀根據自己的興趣,帶著自己的問題去閱讀,再能有輸出就更好了吧

進一寸有進一寸的歡喜

3樓:

浮躁狂妄的人在平地上仰望著天,心想天如此之高我怎麼可能觸控的到?

腳踏實地之人努力攀山到達峰巔,只為一步一步向如此不可觸的天靠近。

他們都知道天,人窮盡一生無法到達,前者原地悲嘆,後者行進間體驗世間無盡風光。

吾生也有涯,而知也無涯,以有涯隨無涯,殆已。

4樓:gurt yo

或許,題主只是在抒情,而不是在問問題。

一一一一一

是的,資訊太多,我們沒有必要都去獲取。

正如13年讀者上的一篇文章,新聞太多,卻和我們沒什麼關聯,不去想和接受或許會更好。

然而我還記得一句話:【世界上只有一種英雄主義,就是明知道生活的黑暗,卻依然擁抱生活。】

5樓:樹立陽

昨晚恰巧寫了個回覆,說到人生遭遇痛苦時需要忍耐。

躺在床上,又想到——人生的痛苦和快樂,時不時建立在比較上。

而大家都知道和外界比的話,往往痛苦來得更容易。畢竟天外有天,時不時會產生無力感。就算你能站到世界之巔,也依然不會是方方面面都處於無人可敗的境地。

所以,不若和自己比。

外界的訊息再多,自己真正感興趣的也不過那麼數個而已。 在其中某方面不斷得求精求強,就是一種自我圓滿的過程。

說句難聽的,頭牌小姐在自己的業務範圍內,也會有一種傲世天下姑娘的自豪感。

至於是否需要心若止水,我個人覺得只要活著就很難,也沒有必要。

知乎有個問題叫「啥是人間煙火」。裡面有個回覆大意說:我們這些人何時沒有身在人間煙火中?

所以說,強求心若止水,不如看清自己的身之所在,好好得體會一把在人間煙火中悠遊的過程。

當然,我的意思並不是放逐。

雖說世界萬態,無需強求。可想來人活一生,何其巧合。總要給自己乙個「活過」的交代。

所以,無非也是看每個人怎麼自我定義「活過」了。

6樓:

我來知乎,一開始是覺得有趣,感覺發現了更大的世界,這裡有好多「親歷者說」以及很多經驗分享,後來是為了檢驗自己的成長過程,我清理了自己的收藏夾,將內容分為現在可以「踐行」的和有條件執行的,然後要做的就是去做,做一段時間感覺有收穫了有成果了再來知乎接受新的知識。包括《少有人走的路》這本書,我在讀完第一章之後就再也沒有翻過,因為第一章要我做的事我還沒做完做好。

題主,請先確立自己在這個世界的位置,確定自己的實力水平,然後將這些知識當做一本武功秘籍,一章練完再修新章節,一層心法練完再修下一層,切忌狗熊掰棒子,掰乙個丟乙個。

7樓:韓秋白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白晝將盡,暮年仍應燃燒咆哮

怒斥吧,怒斥光的消逝

雖然在白晝盡頭,智者自知該踏上夜途

因為言語未曾迸發出電光,他們

不要溫和地走進那個良夜

8樓:周筠

媽媽把你生下來,伴隨著痛苦。那麼,是不是為了不讓自己痛苦,就讓你永遠地留在她腹中,而這,顯然不可能。

古人云:良田萬頃,日食一公升;廣廈千間,夜眠八尺。——在我看來,這說的就是選擇,說的是減法。

年輕時,諸多資訊令你眼花繚亂,考驗的正是你的心亂不亂。你要做的,是學會選擇。既然要選擇,就有舍有得。對現在的你來說,要做的,無非是學會放棄那些自己認為暫時不需要的一切。

人在成長的過程中,首先認識到的,未必是自己想要什麼,而是自己不想要什麼。只有一一排除了那些自己不想要的,你想要的才會慢慢浮出水面。

具體說到知乎。我剛來知乎的時候,也覺得眼花繚亂,霍,那麼多能人,那麼多看起來有趣的問題。等我定定神,再來看,霍霍,那麼多扯淡的話題,那麼多我不需要仔細看的回答,那我就要挑選咯。

首先,嚴格限制自己在知乎上關注的人數,我在知乎上關注的人數是48人,而且還經常更新關注的物件。題主你呢?如果你關注的人數是1000人,那麼先試著刷去一半,再刷去一半,再刷去一半,把你關注的人限制在100人(原先的十分之一),如何?

當你每刷去一半關注的人時,你都得給自己乙個理由:為什麼現在不必關注這些人?不關注對我有什麼損失?

關注了對我有什麼幫助?如此,你會發現的確沒必要關注這麼多人,你的資訊源一下子就精簡了。

多做這樣的篩選,相信你會慢慢體會到自己掌控外界資訊的感覺,這是一種你不熟悉的主動的感覺,而不是被外界的資訊推著跑的被動感覺。

學會選擇=學會拒絕=學會主動

痛苦主要來自於被迫,被迫的程度越高越痛苦。當事情漸漸變得可控,你有了主動權之後,痛苦會減輕。未來,你還會一再面臨更為艱難的選擇,更為艱難的拒絕,那時,則需要更多深入的思考。

隨著思考的增多,理性力量的加強,你承受痛苦的能力也會水漲船高。

不如試試?

9樓:

你了解的是世界,還是僅僅是有人比你更強,比你懂得更多這件事?

如果你了解的是世界,那麼你的心態是平和廣博的,就像你在圖書館一呆一整天,書中的博學鴻儒花花世界想必並不遜於現實生活中你能接觸到的,你會嫉妒他們嗎?他們於你來講只是一種存在,乙份多樣性。但如果你了解的只是有人比你知道得多這個事實,陷入了與人比較的焦慮,那你也無法再去了解這個世界了,因為你的目光已經定焦於乙個點,再也無法接受這個世界的寬闊。

把身邊所發生的事看做這個世界的一部分,而不是這個世界的全部,把自己看做與世界平等的主體,而不是世界的乙個小元素,在大海面前不必感到卑微,在蟲蟻面前不必覺得可憐,每個個體都是這世間過客啊,都不過這萬古長空中的一朝風月罷了,各有各的精彩,卻也無所謂永恆的。

心裡有這個世界,你就會看到世界,哪怕你的無能,也只是很稀鬆平常的事罷了。真正了解世界的人,心靜如水。

10樓:淺笑

你了解,或者不了解,世界都在那裡,從過去到現在直到未來。

人在這個世界裡,多麼渺小。

但是儘管渺小,終究生而為人,有審美,有思維,有行動能力。。。有各種生而為人,才擁有的一切,所以先賢說,人身難得。

既然人身難得,當然應該好好享受自己這副人身的人生。

而享受,必須是在了解,然後精通的基礎上,才談得上享受。

拒絕了解,封閉資訊,在小生活裡無知無畏也是享受的一種,但是,這小生活,也是在從娘胎出生的剎那,逐漸了解這個世界,逐漸相對於自己而言一日比一日精通某乙個方面,才形成逐漸舒適的小生活,這個小生活並不是封閉的。

心靜如水,看佛經吧。《圓覺經》講,諸幻盡滅,覺心不動。《壇經》講,於境離境。

11樓:源雪櫻

了解世界意義在於

明了自己無法企及的地方

以及知道自己能力所能及之事

前者固然無法改變,後者則是能改變的~

而且題主似乎更在意和人的比較~

老話說人比人氣死人呢~

求知慾最重要還是為了滿足嗯呢~

當你感覺到越發痛苦

其實是休息的啦~~

12樓:虞者

當你已經看到那麼廣的知識面,你還能回到那個什麼都不知道的狹小世界嗎?或者說你甘心嗎?

我覺得正因為這個世界是那麼偉大,大到包容一切,所以我們才可以去努力了解,去獲取自己想要的。如果你不知道自己想要什麼,那麼知識可以讓你知道;如果你知道了,那知識可以讓你更加確定自己的想法。別因為知識多到讓你頭痛,就選擇丟棄,你丟掉的是知識,放棄的卻是自己。

如果以上還不夠,那麼我再問:題主說痛苦,但是你後悔嗎?

不後悔就代表知識面的增加對你淶說是好的,也就是你自己所期待的,不然你可以不了解到那麼多。

還有題主說自己泡完圖書館後,刷知乎覺得自己學的太少,一無是處。我也屬於經常去圖書館的,了解到的知識也比不是太多,但並不是毫無用處。不知你想過沒有,那些所謂的精英,也是一步步走過來的。

他們也不是一開始就什麼都了解的。

覺得社會上知識面太廣,而自己知道的太少,不過是並未了解知識的深度,但你對某一種知識達到足夠的深度,就不會再有如此的困擾。

――――――――

修改以後,感覺可能稍微煩雜了點。所以最後總結一句:一切的困擾皆源於自身的弱小,要相信自己能找到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放棄。

13樓:Ha Wu

我以前也和題主有過相同的心理經歷。看著圖書館裡那麼多書,覺得自己的知識儲備是多麼渺小,也有過泡圖書館的經歷。看到周圍有人經常說出自己還不知道的新聞或網路用語時,覺得自己資訊多麼落後,也是陷入了負面情緒的深淵。

後來,我發現自己的這些想法存在一些荒誕的地方。

1. 這些想法多多少少有著把個人和乙個整體去比較,自然會產生不足的負面想法。看到周圍幾個人在某一方面比自己強,就覺得所有人比自己強,這也是人所固有的歸納思維。

2. 拿別人的長處和自己的短處相比較。雖然這一點可以使人產生奮發的鬥志,但如果走極端的話,則可以毀掉乙個人。

你只注意到別人的長處,沒看到或不去想別人的短處,別人在你心中就會無限放大;同時,只拿自己的不足和別人的長處去比較,自己的形象就會無限縮小。

想要對世界全面認識,是不可能,世界的過去那麼悠久,並且現在和未來在不停地發展,而你的存在卻是非常有限。

再就是你要問問自己想要什麼樣的生活?對知識的追求?做什麼可以讓你感到快樂?

也許你可以把這些追求具體化一些,範圍放窄一些。你是更願意了解某一領域的知識,還是更想創造這一領域的知識,有乙個自己的代表作?

世界資訊太多,對人的影響也很大。它很容易分散和消磨我們的時間,讓我們一事無成。但是,是否拔掉網線,是否與網際網路隔絕,這些都不是什麼問題,問題是你想做一件什麼覺得有意義的事情並為之付出努力。

如果你正在做了,那麼你的精力會花在怎麼樣把這件事情做好上。

為什麼成長總得伴隨著孤獨?

王鵬 其實任何一種經歷,任何一種情緒體驗,都會促使我們成長,不過是快與慢的區別。而思考,是成長路上的催化劑。由經歷引發的思考,通常我們稱呼它為經驗總結,而由情緒體驗引發的思考進而獲得的成長,便是我們所謂的成熟。仔細回想不難發現,痛苦的情緒體驗往往比快樂幸福的情緒體驗更具有衝擊力,也更容易引發我們的思...

成長是不是都伴隨著很多痛苦

是很痛苦,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人啊,不都是苦過來的嗎?只不過苦的程度不同罷了。我覺得成長就像打怪公升級,痛並快樂著。當時可能苦的痛徹心扉,現在一回想,原來我也有過那不羈的歲月,又二又狗的時光。覺得自己活的像個二傻子,雖然現在也不怎麼聰明。成長伴隨著痛苦,關鍵是你怎樣看待痛苦,怎樣對待痛苦。原來...

孤獨與痛苦伴隨著我,我來到這個世界的意義又是什麼呢?

吹滅讀書燈 不知道,你為什麼會活成這個樣子啊?想想辦法解決這個問題可以嗎?唉,你怎麼這麼慘?好好休息幾天,去深山老林裡住幾天,再去看看山里的星星,看一下 莊子 這本書吧 祝你好運 琛啊 我來這個世界的意義是什麼呢 我曾經想過這個問題 想了很多原因,然後被自己推翻 那為什麼要活著,所以去死唄。這個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