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愛總是伴隨著某種犧牲」這句話是對的嗎?

時間 2021-06-04 06:01:43

1樓:新鮮薏公尺汁

不是啊,每個人對愛都有不同的表現。

愛是相對的。

你說我愛爸媽但是不願意好好學習,是不是要犧牲自己,去學習才算愛爸爸媽媽,是不是要花費時間去陪伴外婆才叫愛外婆。我覺得這裡面的邏輯關係都是亂套了。

愛是什麼?是乙個永恆的話題,我愛爸爸媽媽,我會體恤他們的不容易,做做家務,力所能及的事情。學習不好不是不愛爸爸媽媽。學習關係的其實於自己比於父母的多。

陪伴長輩,這個就更難歸咎了。我小舅是我外婆最得意的孩子吧,我媽媽他們兄弟姊妹六個,只有我小舅是正式工作,醫生喔~但是也是因為我小舅是醫生,反而去看我外婆說時間最少,但是我小舅不愛我外婆嗎?不是啊!

我其實想說的是,愛所付出的,不能叫做犧牲,或許叫做奉獻會更合適一些。犧牲總是有一些迫不得已的感覺,所以希望題主自己再體味體味吧~

2樓:Julian Shatkin

個人認為不對。愛說穿了是一種自私行為,是一種來自本能的不可控的情感,所以當你對他人產生這種情感時會做出一些為對方"好"的行為,而這些行為其實是在滿足你自己的「愛」。

打個比方,媽媽逼孩子學習,是出於母愛,她希望你以後成才或者成財,這是她認為的為你好(你領不領情是另一回事),媽媽若不逼你她就會焦慮會難受。

再打個比方,女生(或男生)省吃省喝為物件買禮物,她/他儘管省的很辛苦,但是當看到心愛的物件拿到禮物時那一臉幸福的樣子,她/他可能會感到更加的幸福。

所以題主的問題中"愛總是伴隨著犧牲"這一句我個人認為其實是站在第三者或者那些自己沒弄明白愛是什麼的人的角度說的,因為在真正有愛的人眼裡,愛他/她就是讓他/她幸福,他/她幸福了自己便幸福了,讓自己幸福的行為怎麼能叫犧牲呢?

再回到題主的問題,其實愛也分輕重前後。在親人面前我們往往更愛自己,因為從小到大我們在親人那都是收穫愛,我們習慣「被愛」了,在爸爸媽媽爺爺奶奶面前的我們愛自己更多,所以優先選擇讓自己開心的事,不願意遷就陪伴他們。但是當你意識到親人已在慢慢老去的時候,你就會把給親人的愛放在前面,因為你不想在親人離去之後追悔莫及,說穿了就是不想讓自己遭受那種悔恨的痛苦。

3樓:「已登出」

愛乙個人意味著希望這個人變「好」,什麼是「好」這來自於具體的經驗。一般來說這種「好」都要求用當下個人可控的具體利益來交換心理上的安定,在利益上確實是對自我的犧牲,但觀念上其實是雙贏。當然有些超出個人控制能力的利益,比如族群的繁衍什麼的,其實在邏輯上也可以把這個問題順過去,事實上觀念本身的形成就與這些超出個人的抽象事物息息相關,但一旦結合歷史環境變化這種適應性的問題那就相當複雜了。

對當下個人其實沒多大意義。

為什麼事業失敗總是伴隨著感情破裂?

就是目前的我,男友事業失敗,負債累累,壓力巨大,對我冷漠至極,相信沒有人會忍受得了長時間的不聯絡,不關心,不在乎 不是不愛,是力不從心,我們現在異地,無法在一起是真的因為沒有錢。因為他我也在工作還賬。兩個人的日子過得很痛苦,但是我想欠的錢始終是能還清的,只是需要一些時間。提問說的事業失敗導致感情破裂...

為什麼成長總得伴隨著孤獨?

王鵬 其實任何一種經歷,任何一種情緒體驗,都會促使我們成長,不過是快與慢的區別。而思考,是成長路上的催化劑。由經歷引發的思考,通常我們稱呼它為經驗總結,而由情緒體驗引發的思考進而獲得的成長,便是我們所謂的成熟。仔細回想不難發現,痛苦的情緒體驗往往比快樂幸福的情緒體驗更具有衝擊力,也更容易引發我們的思...

成長是不是都伴隨著很多痛苦

是很痛苦,無論是從心理上還是身體上。人啊,不都是苦過來的嗎?只不過苦的程度不同罷了。我覺得成長就像打怪公升級,痛並快樂著。當時可能苦的痛徹心扉,現在一回想,原來我也有過那不羈的歲月,又二又狗的時光。覺得自己活的像個二傻子,雖然現在也不怎麼聰明。成長伴隨著痛苦,關鍵是你怎樣看待痛苦,怎樣對待痛苦。原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