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大後慢慢的看見人性的惡,不明白為什麼其他人可以因為自己的主觀思維而去向別人散發他們的惡意,為什麼呢?

時間 2021-05-30 04:19:16

1樓:「已登出」

隨心意,如果你不是壞人,給你槍,你會打出禮花彈;如果你是壞人,給你個晾衣架,你都可能勒死別人。善和惡是相對的,經歷的多了,會發現其實兩者可以互換。乙個殺人犯可以愛護小動物,乙個道德模範可能有猥瑣的過去。

誰給我們定義的這個標準,沒有人或者沒有嚴格的標準。我們不用別人打我們一巴掌我們還要感謝他,以德報怨何以報德。心存善意,不欺負弱小,不畏懼強大,別人的惡又算的了什麼。

不理不睬不問,就行了,不被同流合汙,就夠了。說句難聽的,難道別人是shi,散發著難聞的氣味,我們要去操心他們為什麼這麼臭嗎?

2樓:盛少

也許因為嫉妒和內心的負能量,也許只是對方當下過的不如意需要發洩情緒,也許對方不知道自己散發的是惡意,也許是因為對方內心不夠強大,承受不住看到那些美好卻會令自己不開心的事情…人性複雜,理由太多了。

3樓:羊博士

善與惡是永遠對立的辨證存在。。不存在乙個人身上只有惡意沒有善意。。只是我們還沒有發現,或者說被我們平時所有意無意忽略的。。

同樣的行為,再某些群體看來是善意滿滿,而換了不同的群體再看則是惡貫滿盈。。

所以,如果你想真心與人交往,首先要承擔一些人的缺點。須知月有盈缺,人無完人。只有當你接受了別人的缺點後,才能交到乙個真心的朋友。。

反之亦然,當你無法對別人敞開心扉時,別人又為什麼要對你敞開心扉。。

而且很重要的一點,不要通過自己的行為標準來判斷別人。如果無法接受他的行為,那不與之結交即可。。沒必要弄得自己很糾結

4樓:「已登出」

因為所謂本善論或本惡論就是人類最大的謊言和幻覺,是人們為了感動或開脫自己的產物。你回頭想想是什麼教會你善惡的,是某個實際學科麼,是某些獎懲麼,是某些事件麼,還是父母長輩教師口中的乖和好,是雞湯,還是政治宣傳。(注:

不要把處事、社會規則、法律與本善本惡混為一談)

5樓:鳴門捲捲

其實每個人都只是活在自己的世界裡,無法真正對他人的情緒感同身受。乙個人出於保護自己的情緒或者純屬發洩等種種目的,都有可能做出傷害他人的行為,甚至在傷害後還覺得沒什麼。因為他們感受不到對方的痛苦。

我記得以前看過的乙個動畫片裡說,懂得別人的痛苦才能通向真正的善良。可是這樣的人其實少之又少吧。

6樓:RQuan

我是這樣認為的:不會有人一直惡也不會有人一直善,不過是每個人對善惡的定義和接受程度不同。

我會心存善意,因為這是我的家庭我的父母給予我的教育,這是我的修養。面對我身邊的人,我會在看到他們行惡時多想想他們的善,在他們行善時好好記住他們的善。因為你心存善意,所以你要主動去想他們的好。

當然我們不需要去承受別人的惡意,當你覺得接受不了的時候,直接大大方方的說出來就好。我們沒有必要因為自己的善意而去承受別人的惡意,真的。

7樓:

我覺得每乙個人都有自己的選擇,無論對錯。其實我和題主一樣,我也經常會想為什麼有的人會這麼壞。我記得有個朋友和我說,你對別人好是你的選擇,而別人這樣做是別人的選擇,你不能用你自己的標準去要求別人。

從某方面來說就是這樣,每個人的選擇是不一樣。我經歷的事情並不多,但對於人性的惡,也認識越來越多,我也會猶豫自己要不要繼續做乙個好人至少是自己認為的好。可是啊,我覺得做乙個好人會比做乙個壞人更令我自己開心,我一直都相信一句話就是好人會有好報。

當然,我最近在做的事情是幫助流浪動物救助,如果你覺得對人很累,那就多對動物好吧。小動物就是你對他好,他真的就會對你很好很好。

世界上好人很多,

世界上壞人也很多,

可我希望希望你啊,

可以做好人多一點,

遇到的壞人少一點。

祝你也祝我自己,可能有些離題了吧

8樓:魚寶寶

其實我覺得人性本惡的,你有沒有那一瞬間特別想毀滅一些美好的東西(比如鮮花,做好的蛋糕之類的)。我覺得當人被負面情緒影響的時候真的很壞,而人又特別容易產生負面情緒,所以覺得人本身就是壞的。好人、善良的人都是用自己受到的教育來壓制自己的負面情緒帶來的壞。

9樓:月光流殤

因為大多數人的道德標準極為普通,乙個善良的人在這個社會較為稀缺,乙個品行高潔的人在這個社會中幾乎是很難找到的,所以自然就很難看到人性中的善了。

10樓:不知

其實我也被這個問題困擾了很長時間,但是我仔細想過了,覺得,社會上真的有很多人散發著惡,所以同樣也有很多人散發著善,願意保留善是一件很美好的事情,同樣的,我必須承認我自己內心也有惡,也在一些場合對一些人散發過惡,所以我想,那些我看到的散發惡的人,也許也在其他時候散發了很多善,只不過大家都是普通人,有善良的一面,也有惡的一面,所以接納自己內心的惡,如同接納善,同樣的,接納世界的善和惡,如同接受自己的善和惡。

11樓:Anny

每個人的外部世界,其實是內心世界的延展;心中有「惡」的人會傳播惡,但是否都歸結為原始家庭卻不能一概而論;他人傳播惡,你可以不接受,如果接受他人的惡意,就是你自己的事了

12樓:

人原本是不會主動去做惡事的,正如他原本不會主動去做善事一樣。

什麼是惡?什麼是善?所謂善惡道德觀念只不過是在人類社會的某個區域,經歷史傳承的相對固定的觀念,而在另乙個區域內,可能相同的事又是另一種完全不同的是非觀。

可見,某些道德上的善惡都是受主體所在環境(以其他人為主體的人或事)的影響而變得善或惡,有了善或惡的「本性」,他的思想、思維、處事方式,就會跟著改變,作出善行或惡舉也就不奇怪了。

所以,要區分道德上的善惡與作為人本質的善惡的不同。

人是無法改變外在環境的,你首先需要做的,是避免或抵抗外來的惡對你的侵害或影響,堅守自己做為乙個人的底限,以後有了更強大的力量,再去改變這舊世界吧。

13樓:咕嘟

善良是好事

我曾經想,如果我有乙個孩子,我會先培養,或者說最注重品德和性格的培養,然後是諸如邏輯推理、學習等生存的基本能力

至少,他要是乙個無害於社會的人,繼而追求自己快樂的人生

不是所有人都認為善良是好事

我們回到這個話題,為什麼有人會這麼不友好,乃至惡意傷害其他人,而且為數不少

(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行為分為有動機和無動機兩種。有動機的惡很好理解,為了個人的利益嘛。倉廩實而知禮節,衣食足而知榮辱,溫飽不得,何以求人知禮?這是一般人都無法逃脫的需求層次的桎梏。

只不過,有的人要長遠的利益,所以會控制自己短暫的惡;有的人,貪圖眼前或者不知長遠,做了過分的事。

至於無動機,是一種表達性行為,就是他為了表達自己的狀態而開展的行為,比如小明看不慣別人出軌,他可以咒罵出軌的人,也可以幫被出軌的人出謀劃策,或者訴諸法律,也可能是單純地告誡自己,不要做錯事等等。那不同的人為什麼會採用不同的方式表達自己的狀態呢?這和他養成的表達習慣有很大的關係,有環境的影響,也有自己的一遍遍重複。

但我們都知道,習慣、氣質雖難改,但也不是沒有辦法。自己多注意,還是有可能的。

因為表達性行為往往是無意識的,或者意識很弱,所以常有人傷害了別人卻不自知。(就比如我的這段話會不會傷害到誰呢)

那麼要改變乙個行為,首先要有改變的意識,他得知道這是不好的。

他需要看到惡行的後果,或者法律明文限制他的行為。

當他意識到了,就是改變乙個習慣的問題了。

(我不知道怎麼結束……這樣可以了嗎??我覺得我把我的想法說出來了哈哈ヾ≧≦)o)

14樓:

其實最可怕的不是這人散發惡意,而是散發完,還一直覺得自己很對。

而且人家還覺得你的解釋和反問都是槓和逃避

對於這種人,能處就處,這種人,自己內心戲十足,錯了還不承認。

真的是社會上可怕而又危險的存在

不明白活著的意義是什麼,不明白為什麼要好好過日子,不明白為什麼要想那麼多?

樂多 愛是愉快,是難過,是陶醉,是情緒,是勇敢,是信賴,是誠意,是體貼,是相思,是懷念,是甜蜜,是醇酒,是甘泉,是沉醉,是幸福,是犧牲,是高尚,是奉獻,是責任。什麼是愛?愛就是當你想到這個人,你會祈願他幸福快樂平安,你會想永遠陪伴他,當你不得不離去,你希望留下什麼給他。愛是在寂寞的夜裡,思念如潮水般...

為什麼小時候想不明白的問題長大也不想了?

純純粹粹純純粹粹 小時候,大人老是說小孩子不可以吃母雞還沒生出來的蛋,你聽話照做 長大了,你可以吃了,卻沒有了想吃的慾望。每個階段有每個階段的需求,有些事懶得去探索,就隨風而去了。 天空 因為成長和際遇告訴你沒必要再去深究了,要麼是沒意義的問題,要麼是沒有答案的問題。求知慾下降,腦容量不夠,解決目前...

我不明白,我的老公為什麼要結婚?

我思故我在 我也不讓老公幫我買衣服,因為他的眼光沒我好,而且買衣服時都不帶他,免得意見一堆。有時吃飯時我也滑手機看報紙。如果我老公不怎麼理我,我會先想,是不是我說的話很無趣他懶得答。問的問題是不是他也不知道,所以要我上網搜。不然就是進入倦怠期,無話可說了。 他雖然不需要婚姻,但他需要有人給他生養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