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會科學領域怎麼用理論分析問題?

時間 2021-05-30 02:26:14

1樓:孫亮亮

我把題主的問題理解為"如何在提出問題後用理論引領、得出答案"。首先澄清一點,平時我們所說的文獻回顧並非能得出答案的理論,而是作者為了引出問題,總結現有文獻中與本文相關的概念以及已有的解釋,以此來提出本文的問題和可能的理論貢獻。我所理解的能引領出答案的理論是一種看待問題的角度。

以馬駿2003在《經濟研究》上發表的《包稅制的興起與衰落:交易費用與徵稅合同的選擇》為例,馬駿的問題是國家為什麼選擇或者放棄包稅制(即將徵稅的任務承包給私人的徵稅制度),現有理論給出「選擇與否是國家與商業精英的相對權力之間的抗衡」、「選擇與否是市場文化是否發達的體現」等幾個答案,之後馬駿指出了已有答案的侷限性,使用了交易費用理論重新定義了問題即「合同問題的選擇是交易成本的比較」,在這個理論的引領下得出了「內外部交易成本不同的情況下,國家會根據交易成本選擇成本較低的方案」。這裡,馬駿用交易成本經濟學的視角和交易成本理論,引領文章得出了答案

在社會科學領域,理論的意義是什麼?為什麼在行動之前都要先尋找「理論依據」?

1,理論指導研究的方向。比如你要研究A會不會導致B。那麼你會想,會不會是因為A對B的效應由C完全中介,會不會是C是A和B的共因,會不會甚至B是結果A是原因?所以你的理論,你的先驗知識,告訴你是否存在以上的可能。如果不存在,我們就排除這些可能,不研究了。因此有理論,才能研究乙個有意義的問題。而不是去做...

社會科學領域的量化研究真的有價值嗎?

有價值,但不應該被絕對化。可以參考,但不應該當做決策的唯一依據。我一直不喜歡那種拿幾個圖表 翻譯點資料就推出對乙個複雜巨集達的問題的結論的文章。人類社會是及其複雜的,也沒法完全控制變數進行研究,還會受到研究者自己意識形態的干擾。絕不應該對社會科學的 科學 程度抱有不切實際的期待。它不可能達到自然科學...

為什麼社會科學領域存在大眾對學院派 科班出身研究者的輕視?

高志剛 這是反智的乙個分支罷了。對 自然科學 的反智和對 社會科學 的反智都是一直持續的,從未斷絕罷了。要往細了說也有很多有趣的區別,我就說乙個可能很多人意識不到的吧 越是有知識的人,故意寫出來的反智的文章越難反駁。這一點在社會科學和自然科學領域是相通的。工業革命之前的統治階級,積累了大量的 社會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