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學佛,有關於功德,往生和阿彌陀經的三個問題?

時間 2021-05-29 23:23:18

1樓:德遵普賢

1,功德是自性裡面的一種能力,首先,帶給眾生的利益是真實的,能夠幫助眾生明白佛在經中講的真實殊勝義理,幫助眾生聽經明理,開啟真實智慧型,同時明白度眾生是應當的,學佛也是應當的份內的事情,才不會著我相,兩個條件滿足才能修到真實功德。

2,往生極樂世界,是生不是死,是活著去的,是下輩子,也是這輩子,為什麼?因為極樂世界就在心中,只有今生把自己的心轉成和阿彌陀佛一樣,才能往生極樂世界,怎麼樣把自己的心轉成和阿彌陀佛一樣?用上阿彌陀佛的智慧型慈悲德能,帶給眾生和阿彌陀佛一樣的真實利益,修到和阿彌陀佛一樣無量圓滿功德,發願往生極樂世界決定能去,怎麼用上?

盡自己全部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為什麼?因為沒有四十八大願就沒有極樂世界,沒有阿彌陀佛,而四十八大願就在《無量壽經》之中,建立極樂世界的理論依據、事實依據都在《無量壽經》之中,能度盡無邊苦眾生,順利往生極樂世界,一生圓滿成佛正確的方法和辦法也都在《無量壽經》之中,所以《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的真身法身,《無量壽經》就是阿彌陀佛,阿彌陀佛就是《無量壽經》!佛在《無量壽經》中說得清楚明白,盡全部力量受持、護持弘揚《無量壽經》,就是在用真誠心念阿彌陀佛,能把自己的心轉成和阿彌陀佛一樣相同,這就是念自性彌陀,修唯心淨土的真實功夫!

經云:「應觀法界性,一切唯心造。」這樣如理如法地真修真幹,真念佛,能立即快速圓滿回歸自性,把十方無量無邊所有一切諸佛如來全部都念到、拜到、禮敬到、供養到,能修無量圓滿真實功德,因果不空,發願求生極樂世界決定往生,一生圓滿成佛!

很多人都誤以為念佛就是嘴巴念念,卻不知道,念這個字沒有口字旁,它是乙個心和乙個今組成的,心上面有個今,也就是說,現今你的心上有什麼就是在念什麼。《無量壽經》聽懂學明白了就會知道,受持的是什麼,心就是什麼,心和誰一樣相同,就是在念誰,因果不空,得到的果報決定就會和誰一樣相同。

如何正確理解,阿彌陀佛即是我心,我心即是阿彌陀佛。淨土即此方,此方即淨土。(住真實慧有聲書系列第九十三篇)

德遵普賢:功德與福德有什麼不同

2樓:六耳鼠

初學佛,有疑問是正常的。

但是,疑問不一定非要得到解答,關鍵是繼續認真努力的學習修行。

就象小學生,不必要提些中學生大學生都難解答的問題。關鍵把小學的知識,先學習好。

不然的話,一是得到的解答不能理解,二是被有所偏向的解答帶偏。

勉強解答一下:

1.自修即是功德,發善心即是造業。

2.淨土就是將近修成羅漢的臨時基地,也是有覺悟的人去的地方。有的人修得不夠,但也很不錯了,集中培訓一萬幾千年,就夠羅漢級別了。

3.佛法都是方便說法,無有真實(《參考法華經》)。阿彌陀經、淨土的問題,因為大眾的凡愚而更方便(「其心怯弱」),另外是多條路多個選擇。(看《大乘起信論》)。

3樓:

功德和福德確實不一樣,但是有些時候二者可能會混用

往生淨土不是死,死是在六道輪迴中的現象,而往生是超出三界之外的(準確點說是橫超三界)。而且肉身可以到達淨土

4樓:CKL gz

善惡乃二邊知見。自性之中有何善惡可分?修學禪者,參悟自性為第一。

若未悟本來面目,無法說修,亦無法起修。暈暈噩噩修一生,終無有是處。若悟其自性,念念處於自性之中,則無有真經偽。

佛陀是圓滿覺者。我們覺悟即成佛(知見)。同乙個佛字,意義不同。

佛門八萬四千法門,皆可成佛,但入手之處又個有分別。禪宗修學多用參,淨土多用念。

禪宗乃接引最上乘人。何謂最上乘,即開悟之人,即見其本來面目的人。禪宗修學用參,參什麼呢。簡單來說就是破相,破其種種表面之相,方可使念念不離自性,念念不離自性即修。

破相之難。因緣和合,在無始劫來,我們習慣思想顛倒,以偽為真,認賊作父。各種業力纏繞,想直指佛地,不容易啊。

淨土所謂利頓全收,一聲佛號直至佛地。好像念佛的都一樣。禪人入淨土者,皆因業力使然,業障太重需借助佛號作驚醒之用,和想用佛號收捏心神不同。

死了往生淨土?本身就是一假相。四大本無我,我尚無存,何以為死?阿含經云,我生已盡,梵行已立,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後有。這才能稱之為死。

苦樂,煩惱清靜。如是等等,皆二邊知見。事物一體兩面則稱為二邊。

參見其本質即無不同。無煩惱即無清靜,乃至無魔即無佛。可以用滅?

滅則生滅法,此處雖滅,別處受生,於理何益?

淨土雖持大慈悲心,廣設方便,度化眾生。然而根器不同,佛力雖至,魔亦隨之。

淨土不過是頭上安頭。若能自見本性,修學菩提觀心為最,放下一切破相為先。

送上達摩大師的兩段破相論:

【問曰】:若復有人志求佛道者,當修何法最為省要?

【答曰】:唯觀心一法,總攝諸法,最為省要。

【問曰】:何一法能攝諸法?

【答曰】:心者萬法之根本,一切諸法唯心所生;若能了心,則萬法俱備;猶如大樹,所有枝條及諸花果,皆悉依根。栽樹者,存根而始生子;伐樹者,去根而必死。

若了心修道,則少力而易成;不了心而修,費功而無益。故知一切善惡皆由自心。心外別求,終無是處。

【問】:經說言至念佛,必得往生西方淨土。以此一門即應成佛,何假觀心?求于解脫。

【答】:夫念佛者,當須正念,了義為正,不了義為邪。正念必得往生,邪念云何達彼?

佛者覺也,所謂覺察身心,勿令起惡;念者憶也,所謂憶持戒行不忘,精進勤了。如是義,名為念。故知念在於心,不在於言。

因筌求魚,得魚忘筌;因言求意,得意忘言。既稱念佛之名,須知念佛之道。若心無實,口誦空名,三毒內臻,人我填臆,將無明心不見佛,徒爾費功。

且如誦之與念,義理懸殊,在口曰誦,在心曰念。故知念從心起,名為覺行之門;誦在口中,即是音聲之相。執相求理,終無是處。

故知過去諸聖所修,皆非外說,唯只推心。即心是眾善之源,即心為萬德之王。涅槃常樂,由息心生。

三界輪迴,亦從心起。心是一世之門戶,心是解脫之關津。知門戶者,豈慮難成?

知關津者,何憂不達?竊見今時淺識,唯知事相為功,廣費財寶,多傷水陸,妄營像塔,虛促人夫,積木疊泥,圖青畫綠,傾心盡力,損己迷它;未解慚愧,何曾覺知。見有為則勤勤愛著,說無相則兀兀如迷。

且貪現世之小慈,豈覺當來之大苦。此之修學,徒自疲勞,背正歸邪,誑言獲福。

但能攝心內照,覺觀外明;絕三毒永使銷亡,閉六賊不令侵擾;自然恒沙功德,種種莊嚴,無數法門,一一成就。超凡證聖,目擊非遙。悟在須臾,何煩皓首?

真門幽秘,寧可具陳?略述觀心,詳其少分,而說偈言:

我本求心心自持,求心不知待心知。

佛性不從心外得,心生便是罪生時。

我本求心不求佛,了知三界空無物。

若欲求佛但求心,只這心心心是佛。

有關於她?

Evelyn.z 哈這道題感覺是你被喜歡的時候,自己不以為意 而後她有喜歡別人了。你有吃醋了的趕腳?哈哈怎麼說呢嗯吃一塹長一智好麼 其實怎麼說呢,戀愛這門學問啊多少都需要一些 互相有好感 的因素 而不巧你錯過了 那就下一次,記得如果有女孩子對你表達好感,請接住 不要讓別人伸出來的手,在空中停留太久 ...

關於無意謗佛?

今天地 有一部經這樣說。如果我不知道這件事錯的情況下就去做了,受到的業報更輕或者沒有業報吧?尊者這樣回答 就比如有個燒得發燙的鐵球,你不知道的時候摸上去對你的傷害大,還是知道的時候對你的傷害大呢?當然是不知道的時候。知道的時候去摸的一定會做點防範的,不知道的時候卻完全不設防,那傷害更大。我們為什麼還...

有哪些適合初學佛看的書?

無限之主 買一套市面常見的13經吧某寶100出頭仔細看序的介紹對派系淵源有大致介紹 每本經書屬於大乘不同宗系又互相有影響 選自己感興趣的開始看起 如禪宗講頓悟 還有維心維識 聖嚴法師的 學佛群疑 此系列三本書 非常適合初學者廣義了解佛學佛法 裡面解答了佛教相關的各式疑惑 首推此系列 仇公子 佛教大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