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東吳勢力從君主到將領都善於示弱和詐降,但對手(其中不乏名將)卻屢屢上當?

時間 2021-05-12 05:36:25

1樓:溫朝

軍國大事,哪兒有人會簡簡單單的信任、上當。大家都是仔細計算謀劃之後,抱著謀事在人成事在天的心態賭一把概率罷了。比如赤壁之戰曹操被黃蓋所騙,事後聽起來挺可笑,但萬一是真的呢?

當年就在官渡,曹操選擇相信了許攸,親自帶隊燒了袁紹的糧草取得大勝,傳為美談。關羽在荊州也是,他當然知道孫權不可靠,為此還修建烽火台一路防備。但是北伐吃緊,他也只能賭東吳不會輕易突破防線,結果滿盤皆輸。

相反的,劉備當年顛沛流離,東吳方面對劉備也不是很放心,周瑜都建議孫權把他留下。但劉備選擇賭一把大的,冒著危險親自去見了孫權,結果娶了媳婦借到地盤,一飛沖天(劉邦在鴻門宴上點了個贊)。所以,事兒都是風險與收益成正比,你敢賭大的才能贏大的,不敢輸就不會贏。

正所謂贏了會所嫩模,輸了下海幹活,幹就完了。

2樓:樊菊高

因為東吳的對手逃不脫歷史的侷限性。

從大的歷史程序上看,三國時期,正處於中國經濟重心從黃河流域逐步轉移到長江流域的開始,而這個歷史大趨勢是無法扭轉的。

從小的當時的局勢上看,漢末三國時期,北方軍閥混戰,千里無雞鳴,萬姓以死亡,而南方的益州、荊州、揚州等地,戰亂相對較少,人民紛紛來此逃難。

換句話說,當時南方的經濟水平,文化水平,很可能已經超過了北方。但在冷兵器時代,經濟文化的優勢並不能轉化為軍事上的優勢。

換句話說,當時的北方,雖然由於長期以來的歷史慣性鄙視的南方蠻子,但他們心裡也知道,文化上的優越感已經消失,自己比南方強的,也只剩下軍事優勢了。

所以王朗、陳群等人招降諸葛亮的理由是「陳天命人事」,而諸葛亮反駁的理由是「所謂徒喪文藻煩勞翰墨者矣,夫大人君子之所不為也」,也就是說北方魏國招降的理由是軍事力量差距,而南方蜀國的反駁理由是道德水平,可見北方對於南方已經徹底喪失了道德優越性和文化吸引力。

所以不久之後的西晉,南方學者二陸入洛,北方的土著學者三張頓時減價,到了東晉,南方人已經敢公然罵北方人是傖父既沒文化的鄉巴佬了。

從世界歷史上看,在老的世界霸主軍事還保持著優勢,新的挑戰者還只能在經濟是取得優勢的時候,最容易發生舊霸主蔑視辱罵妖魔化挑戰者的情況。例如一戰前英國對美國人的醜化蔑視,認為高貴的貴族家庭和美國沒文化的暴發戶聯姻是不可思議的辱沒祖宗的行為(類似北方人關羽認為自己的女兒是虎女,南方蠻夷孫權的兒子是犬子);又如現在的美國不僅妖魔化我們,還藉著新冠病毒的名義公然說我們是東亞病夫。

這樣三國時北方名將們,也像當年的英國,現在的美國一樣,用極力打壓醜化對手的方法,來達到滿足自己內心優越感的目的。久而久之自己就把自己忽悠瘸了,認為南方東吳真的只是一群沒文化沒智慧型的蠻夷,這種小人怎麼可能智商超過我騙過我呢?

所以劉勛、關羽、曹操、曹休這些北方名將們,紛紛中了東吳將領的詐降計,還有什麼可奇怪的呢?

3樓:jamesme

因為孫子兵法就這麼說的:「兵者,詭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遠,遠而示之近。

利而誘之,亂而取之,實而備之,強而避之,怒而撓之,卑而驕之,佚而勞之,親而離之,攻其無備,出其不意。」

4樓:

曹叡讓青州人隱蕃去吳國臥底,隱蕃到吳國由孫權親自面試,於是在吳國朝廷任職。全琮、朱據、郝普等人爭相與其結交親善,史稱「常車馬雲集,賓客盈堂」。朱據和郝普甚至認為隱蕃有王佐之才,感嘆其屈才。

對隱蕃不太熱情的薛綜認為這就是個低配版的東方朔+低配版禰衡結合體,潘濬則告誡兒子不要和降虜走的太近。講道理,潘濬自己就是降虜,還瞧不起降虜……

你看,題主號稱善於示弱和詐降的吳國,從君主到臣屬沒乙個識破隱藩是臥底,是詐降。而且大部分臣屬還和這臥底親近送禮,往來密切。最厲害的是什麼呢,隱藩自爆後,面對酷刑閉口不交代自己的同黨。

吳國上下也查不出同黨都有誰,索性把關係好的,走得近都「處理」下。

題主可以思考下,為啥東吳君主臣屬上了這麼大的當,東吳不是很擅長這套東西麼?實際上東吳有很多人物降魏,包括孫氏宗族,將領,乃至各種響應北方的叛亂活動。也有很多計策被對方識破,而無效或收效甚微。

譬如關羽一事,呂蒙在邊境,關羽多留兵;呂蒙不在邊境,關羽抽走多留之兵,留下正常守衛。沿岸烽火依然戒備,呂蒙想搞事情也要白衣渡江,你能說關羽中了啥計麼?人家對江東的戒備並沒有放下啊……

題主所言只是印象流而已,若仔細看書,列出一打名單不過是舉手之勞。

全氏諸將降魏,鍾會難道會表態大家冷靜下,東吳從君主到將領都善於示弱和詐降……所以……不接受投降?步闡降晉,晉朝上下會否認為東吳從君主到將領都善於示弱和詐降……所以……這是假的?

身邊人勸呂據降魏,呂據怎麼說的——恥為降虜。難道呂據會說北方都認為我們善於詐降和示弱……所以我們投降等於自殺?

不輕信的態度是對的,可因為存在敵人伎倆的因素,便拒絕接受和嘗試,這叫因噎廢食。

你看,吳人在合肥盤桓了多少年,還是鍥而不捨,就連呂蒙都委婉的表示合肥這方向很難突破,但吳人有放棄過麼?

滿寵設合肥新城,蔣濟反對認為此舉「示天下以弱」。滿寵怎麼說的?「兵者詭道」,「形實不必相應」。

結果呢,吳人在滿寵手裡又吃了多少次虧?吳人又不是不知道滿寵厲害,怎麼屢屢上當?不說滿寵好了,吳人是深知張遼厲害的,你猜和張遼是不是就交鋒一次?

合肥新城就是「示弱」的經典策略,吳人碰壁多少次依舊樂此不疲。而那個叫張特的示弱詐降,吳軍沒中計麼?

用兵也好,用計也好,參考的資訊要素非常多,類似題主這種覺得做事只憑印象流便可趨吉避凶的,現實社會必然給出正確的回應。

感謝 @快意恩仇法孝直 和 @仰蠡 的指正,朱據和呂據記混了……

5樓:橋南衣香

因為它的對手菜啊......?

首先,黃蓋詐降,陸遜修書,孫權稱臣,周魴斷髮,也就四個人的單次行為,不至於說東吳都善於示弱和詐降。(孫策個人用兵花樣百出有一次詐降更沒什麼代表性)

其次,而南下時的曹操,北伐時的關羽,正心高氣傲,曹丕曹休,則智謀平平,被東吳晃點了都情有可原。

東吳這套對心氣大於實力的對手簡直是殺手鐗,戰爭年代能一擊致死的手段沒道理不用啊。

歸根結底,是東吳在碰上了頭腦發熱只看眼前的對手時,才會去示弱詐降。題幹的因果關係不太對。

對上張遼這種冷靜派你看孫吳炸不炸翔,剛的不行好嗎。

東吳大將為什麼幾乎都死的蹊蹺?

周瑜很有可能 赤壁後周瑜功高震主,南郡之戰後孫權更是看到了周郎在東吳諸將裡的威信 連軍隊二把手程普都心悅誠服 此後孫權對周瑜陽奉陰違,在 是否扣留劉備的問題 上更是兩面三刀,如果只是不同意周瑜的計策大可以不同意,何必一邊答應周瑜扣留劉備,等周瑜來的時候又早就放走呢?伐川戰略 上更是蹊蹺,周瑜剛上路就...

為什麼現在所謂的暢銷書 「雞湯」從標題到封面都普遍的俗到無以復加還是有大批的人願意買願意讀?

90新世界 書籍裡的知識,其實就跟錢一樣,多數的錢總是掌握在少數人手中,好的有價值的內容並不多,這點我們上網瀏覽文章的時候能夠發現,大多都比較俗,還有的帶一些兩性的東西,這其實是抓住了我們人性共有的特點。對我們人影響最大的幾個特點是 性 欲 貪 生等歷史特性,由於這些特性在人類誕生時就已經開始形成,...

為什麼是從愛爾蘭到契丹,而不是從葡萄牙到日本?

明天更好 這個問題其實很簡單 首先,對於中世紀的西方人來說,歐亞大陸就是整個世界。當時的地圖繪製能力還不像現在這麼發達,所以愛爾蘭確實在當時的認知中就是歐洲最西方 東方的契丹,就是中國。這個是馬可波羅前往中國的時候,貌似當時的中國叫夏丹,翻譯回去的時候誤譯成了契丹。所以,從愛爾蘭到契丹的意思就是全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