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把一切都利益化時,朋友與他人還有什麼分別嗎?

時間 2021-05-09 13:43:42

1樓:可樂不冰怎麼喝

何為一切都利益化,即看他能否切實給你提供利益。從這個角度來說,朋友相對於普通人來說,有更大可能在你遇到困難時伸出援手;或你對他的利益需求就是平日裡的交流陪伴需求,已經獲益了。

那麼問題來了,為了得到這些利益,我們需要付出什麼?

但這樣一來或許會有種恐懼:當逐利的人的利益與我的利益衝突時,或者他不需要我的利益的時候,會不會一腳把我踢開,甚至加害於我?

我們聽多了男人發家後拋妻棄子,公司成功後踢出合夥人的故事,所以我們對信任他人是有種恐懼感的。我們對他人的信任很大程度上都基於對方的語言和行為,而語言和行為是可以偽裝的,或者在不同環境下,人的行為是會變的。這就又引入了乙個細分概念:

人的利益也分為精神利益和物質利益。精神追求是乙個人內在的東西,大部分情況下不因外部環境改變而改變;而物質追求則是一種客觀結果,其手段和過程很多時候是隨機應變的。而每個人心中精神追求和物質追求所佔的比重是不同的,而精神追求高的人對我們來說更具有穩定性,更有安全感,所以更受普羅大眾的喜歡,所以重感情是個褒義詞。

我們為什麼喜歡直覺派多於思考派,因為思考派有時會為了物質利益而偽裝自己是重精神利益的人,增加了人際交往的成本,而直覺派喜歡什麼就表現什麼,更令人有安全感。(ps:由於以利益為準則思考方式在大部分人眼裡都是只考慮物質利益而不考慮精神利益的的,所以輕易不要在他人面前展現你的底層價值觀,防止他們先入為主的思維)

與人深入交往時最重要的便是看清楚他的精神追求與情感利益在人生追求中的佔比,佔比高的人,關係穩定性更好,同時我們就不能斤斤計較,容易令人傷心。佔比低的人,我們則要把控好自身的物質利益,防止對方翻臉不認人。

綜上,以利益來衡量世界,有助於我們生活的更好。

一切都屬於存在嗎?

是安安呀嗷嗷 如何定義存在?比如你要研究乙個沒有預設邏輯的問題,但你的整個問題框架就是人的視角,這樣的問題,不是 人 的問題,也就是說它不應該存在了 西儒欄板Peter 對世界的認識結構需要簡化。存在者 直接上奧卡姆剃刀。簡單區分2種存在者 1物理性存在者 2意象性存在者 物理性存在者,被看作是真正...

學習比一切都重要嗎

彤華 我的個人觀點 是的。人只有通過學習多方面的知識來提公升自己,這包括提公升對這個世界的認知能力,對自己日後立身處世專精一藝的能力,甚至如何施愛於人都需要經過學習,不學習甚至都不能充分地去感受這個世界上美好的東西。而且學習,除了自己安身立命的工作技能要不斷精進,學習的知識面甚至要龐雜一些為好,真的...

你們相信一切都順其自然嗎?

因否 一般情況下,生活都是順其自然的,就像考試,明天99 會來,但剩下的1 會出現意外,生活不會風平浪靜,成功的路上不會一帆風順 一切並不都是順其自然的,我也不會讓它順其自然,我想做的事情,我會拼盡全力去做,就算最後還是敗了,那也沒什麼了 我不相信老子的自然論,不相信命運,人的一生要活成什麼樣子,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