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步修習安那般那(觀呼吸)法門,推薦幾本重要的佛說經典,和有成就大德的開示書籍。謝謝?

時間 2021-05-31 07:13:58

1樓:歐麥爾

《瑜伽師地論》卷第二十七

「本地分」中「聲聞地」第十三第二瑜伽處之二詳細敘述了阿那般那念的修法。

可以和《雜阿含》對照著看。

2樓:空空子

要找原始經典的話,可以看《巴利三藏》,再進入南傳之前,最好建立般若正見,不然容易進入誹謗大乘佛法的圈子

書的話,推薦廣超法師的《定慧之路》

南傳馬雜湊禪法要求的定力太淺,帕奧禪法要求的定力又太深,個人覺得都是祖師法(阿羅漢的經驗),都是節選了原始經典的某一部分展開了

3樓:樂寂靜

《地藏十輪經》於五取蘊如是觀察。能順空忍順無相忍順無願忍。為欲隨順觀五取蘊。

復方便修入出息觀。即是修習持來去念。云何由念如實觀察入息出息。

謂正觀察。數故。隨故。

止故。觀故。轉故。

淨故。應知此中數能造作二種事業。一能為依伏諸尋伺。

二能取於入出息相。隨能造作二種事業。一依出離舍諸尋伺。

二能善取入出息相。止能造作二種事業。一能示現入出息滅。

二能安住勝三摩地。觀能造作二種事業。一能示現入出息盡。

二能安住心及心法。別異觀察。轉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方便舍諸取蘊。二能方便趣入聖地。淨能造作二種事業。

一能舍結。二能淨見。如是六種方便。

修習入出息觀。

《楞伽經》雲:「靜坐山林,上中下修,能見自心妄想流注。」此實世尊的示工夫之訣法也。

又雲:「彼心意識,自心所現,自性境界,虛妄之想,生死有海,業愛無知,如是等因,悉以超度。」

《大寶積經》雲:文殊師利告善住天子言:若人一心專精自守,貪欲心發,即應覺知,方便散除,還令寂靜。

云何散除?應作是念:此是空,此是不淨。

求此欲心,生處滅處,從何所來,去至何所,是中誰染,誰受染者,誰為染法。如是觀時,不見能染,不見所染,不見染事。以不見故,則無有取。

以不取故,則無有舍。以不捨故,則無有愛。不捨不愛,則名離欲,寂靜涅槃也。

若又恣心,入諸塵勞生死之內,而亦不患貪恚痴等煩惱過患,是謂放心。

4樓:lee

隆波帕默尊者的文集,按照他的來做,大致不會掉到坑里。坦尼沙羅尊者的書也很不錯,但也只有穩定進入細住的人,才搞得清楚到底在說什麼。

至於其他方法,包含《廣論》、《清淨道論》、《釋禪波羅蜜》、《聲聞地》,大概率掉到坑里去。

5樓:護法居士

佛在越祇國舍羈瘦國。亦說一名遮匿迦羅國。

時佛坐行安般守意九十日。

佛復獨坐九十日者。思惟校計。欲度脫十方人及蜎飛蠕動之類。

復言。我行安般守意九十日者。安般守意得自在慈念意。還行安般守意已。復收意行念也。

安為身。般為息。守意為道。

守者為禁亦謂不犯戒。

禁者亦為護。

護者遍護一切無所犯。

意者息意亦為道也。

安為生。般為滅。意為因緣。守者為道也。

安為數。般為相隨。守意為止也。

安為念道。般為解結。守意為不墮罪也。

安為避罪。般為不入罪。守意為道也。

安為定。般為莫使動搖。守意莫亂意也。

安般守意名為御意至得無為也。

安為有。般為無。意念有不得道。意念無不得道。亦不念有亦不念無。是應空定意隨道行。

有者謂萬物。無者謂疑。亦為空也。

安為本因緣。般為無處所。道人知本無所從來。亦知滅無處所。是為守意也。

安為清。般為淨。守為無。意名為。是清淨無為也。

無者謂活。為者謂生。不復得苦故為活也。

安為未。般為起。已未起便為守意。若已意起便為守意。若已起意便走為不守當為還。故佛說安般守意也。

安為受五陰。般為除五陰。守意為覺因緣。不隨身口意也。

守意者。無所著為守意。有所著不為守意。

何以故。意起復滅故。

意不復起為道。是為守意。

守意莫令意生。生因有死為不守意。

莫令意死。有死因有生意亦不死。是為道也。

安般守意有十黠。謂數息相隨止觀還淨四諦。是為十黠成。謂合三十七品經為行成也。

守意譬如燈火有兩因緣。

一者壞冥。

二者見明。

守意一者壞痴。

二者見黠也。

守意意從因緣生。當緣因緣莫著。是為守意也。

守意有三輩。

一者守令不得生。

二者已生當疾滅。

三者事已行當從後悔計億萬劫不復作也。

守與意各自異。護十方一切覺對不犯是為守。覺彼無為是為意。是守意也。

守意中有四樂。

一者知要樂。

二者知法樂。

三者為知止樂。

四者為知可樂。

是為四樂。

法為行。得為道。守意六事為有內外。

數隨止是為外。

觀還淨是為內。

隨道也。

何以故。念息相隨止觀還淨欲習意近道故。離是六事便隨世間也。

數息為遮意。相隨為斂意。止為定意。觀為離意。還為一意。淨為守意。

用人不能制意故行此六事耳。

何以故數息。用意亂故。

何以故不得。用不識故。

何以故不得禪。用不棄習盡證行道故也。

數息為地。相隨為犁。止為軛。觀為種。還為雨。淨為行。如是六事乃隨道也。

數息斷外。相隨斷內。止為止罪。行觀卻意。不受世間為還。唸斷為淨也。

意亂當數息。

意定當相隨。

意斷當行止。

得道意當觀。

不向五陰當還。

無所有當為淨也。

多事當數息。

少事當相隨。

家中意盡當行止。

畏世間當觀。

不欲世間為還。

唸斷為淨也。

何以故數息。不欲隨五陰故。

何以故相隨。欲知五陰故。

何以故止。欲觀五陰故。

何以故觀陰。欲知身本故。

何以故知身本。欲棄苦故。

何以故為還。厭生死故。

何以故為淨。分別五陰不受故。

便隨黠慧八種道得別為得所願也。

行息時為隨數。

相隨時為隨念。

止時為隨定。

觀時為隨淨。

還時為隨意。

淨時為隨道亦為隨行也。

數息為四意止。

相隨為四意斷。

止為四神足念。

觀為五根五力。

還為七覺意。

淨為八行也。

得息不相隨不為守意。

得相隨不止不為守意。

得止不觀不為守意。

得觀不還不為守意。

得還不淨不為守意。

得淨復淨乃為守意也。

已念息惡不生。

複數者為共遮意。不隨六衰故。

行相隨為欲離六衰行。

止為欲卻六衰行。

觀為欲斷六衰行。

還為欲不受六衰行。

淨為欲滅六衰。

已滅盡便隨道也。

數息欲遮意。息中有長短。當復遮是長短意也。

何以故守意。欲止惡故。惡亦可守亦不可守。

何以故。惡已盡不當復守也。

《佛說大安般守意經》

請問有沒有師兄指導下安那般那?

一 調服欲貪,使身心安穩 不安穩的時候問自己,現在正在追求的這種讓身心不安穩的東西真的是必要的嗎?顯然不是必要的 二 直觀。 齊天大聖 胸悶就調整呼吸唄,安般念僅僅是對呼吸觀察,知道它的進出強弱變化等方面而已,你胸悶完全可以按照平時胸悶對待,這不影響你去觀察呼吸 護法居士 一時佛在舍衛國祇樹給孤獨園...

剛開始修習安般念是否只需單純的保持觀呼吸即可?

任克 天台智者大師總結禪修法門,提出了數 隨 止 觀 還 淨的六妙法門,其實就是安那般那止觀禪修的六個階段。數息 心神太散亂,無法收攝,無法安住於呼吸,便採取數息的方法,類似於念佛 動中禪等。隨息 這部分就是你說的 只需要單純的保持觀呼吸 就是不能控制呼吸,純任自然,安住於呼吸,也叫 心息相依 止息...

關於安那般那不同的解釋,哪一種是對的?

梵夫 呼吸法用兩種 一是專注於呼吸與鼻孔的某個觸點,因為這個觸點很難找,找到也很難維持在一點上,這就很有利於修尋和伺。二是專注呼吸的出入。這要分幾個階段,第乙個階段只要專注呼吸出入這件事上,知道呼吸在出入就行了 第二階段是專注呼吸出入的長短 第三階段是專注呼吸的整體。佛陀對這種方法打過乙個比方,將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