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很多用烤箱做的菜,溫度都選擇在180 220之間?

時間 2021-05-29 23:19:28

1樓:missblue

烘烤食物的溫度選擇,一般考慮以下幾個因素:

食物厚度:

烤箱的熱量傳遞方向是垂直的。溫度越高,食物表皮形成速度越快。所以,如果食物很厚,而溫度又很高的話,表皮快速形成,阻擋了熱量繼續傳遞,那麼內部容易不熟。

所以,越是厚的大的食物,溫度反而應該稍低一點。

食物密度:

跟厚度原理相似,密度越厚的食物熱量不容易穿過,為延緩表皮形成,選擇溫度應該越低。而質地鬆散的食物則可以提高溫度,表皮快速形成,以保持食物內部的水分

食物材質:

油脂、糖、蛋、水果這幾類物質需要的溫度較低,高溫會使它們顏色變深變黑,容易烤焦。而像肉類蛋白質這種,則需要較高的爐溫。(插個有點跑題的例子,很多人都知道烤雞翅膀一定要刷蜜糖才會顏色漂亮,原理也是如此,因為糖在高溫烘烤下會變深色,而雞肉本身則不容易變色。

所以刷了蜜糖的雞翅顏色漂亮。)所以,含油脂、糖、蛋、水果越多的爐溫越低,肉類越多的爐溫越高。

離開了烘烤時間光談溫度也是木有意義的。溫度與時間要相搭配。總的原則來說是:

就烤熟而言,烘烤溫度越低,需要時間越長才能烤熟,溫度越高越快。

烘烤的時間越長,水分喪失越多。

因此,想要整體酥脆的食物,則長時間低溫烘烤,這樣表皮形成慢,水分蒸發完全,就達到口感酥脆。想要外酥裡嫩的食物,則應該適當高溫縮短烘烤時間,這樣表皮形成利於保持內部水分,如果怕不熟,就先低溫烤一段時間,再換高溫。

要根據烘烤什麼東西來決定時間。比方說,同時烘培類的基礎,蛋糕和餅乾類就是截然不同的。

蛋糕類的要求是熟透和保持水分,熟透的方式就是低溫和長時間烘烤,然而保持水分則應該盡量縮短烘烤時間。所以蛋糕應該在保證熟透的情況下,盡量短時間烘烤。需要自行摸索平衡點。

而餅乾類則不同,要求是口感酥脆,則應盡量把水分烤乾。所以餅乾的烘烤則簡單很多,低溫長時間烘烤,只要小心不烤焦就好。

關於上下火的選擇,其實就是最直觀的,食物的上下部分需要的溫度不同。最經典的例子就是烤馬卡龍,很多廚師會選擇先上火,烤出裙邊,再換下火,避免表面變焦。沒有上下火功能的烤箱,也可以通過用另乙個空的烤盤,插在底部或者頂部來隔絕底火和上火。

但事實上在操作時,由於每個烤箱其實溫度都不一定很準。而且由於食物的複雜性,很多時候都是自己摸索出來自己的習慣。其實多看看別人的菜譜也會發現,相同的食物,每個人選用的溫度和時間都不一樣。

別人的引數都是參考,並非一成不變。重要的還是自己的摸索。每一道菜在按照大方向選擇溫度之後,根據成品的狀態再來調整溫度或者時間。

所以為什麼大部分的食物都在180度至220度之間呢?

100度以下基本上是麵糰發酵啊,食物保溫之類的,弄熟食物可能要非常長的時間。

150度以下的選擇,基本是酥餅曲奇餅幹一類的需要水分充分烤乾的。

180度附近的,是蛋糕一類常用選擇。還有培根這類薄的或者肉餡一類的小塊肉類的選擇。

200度附近的,是各種中式烙餅啊,麵包啊,魚肉、雞肉等肉類的選擇。

220度附近的,是牛排、烤肉等等需要外焦裡嫩的肉類選擇。(可以先低溫烤一段時間再換高火。)

事實上,真要說清楚溫度的時間對食物變化的原理,能講一天一夜。而且講清楚了也用不清楚,畢竟食物本身就很複雜很精彩,就是摸索著創新才有意思。

為什麼很多用蘋果手機的人都預設別人的手機是蘋果

墨羽 害,這叫推己及人!你別說用蘋果手機的人預設別人的手機是蘋果,你用安卓的時候心裡也會預設別人都是安卓。甚至用小公尺的時候覺得小公尺天下無敵,用華為的時候覺得華為就是中國產驕傲,還會不停給別人安利同品牌手機。不然你想想,你用著某品牌的手機,卻下意識的認為其他人是另乙個品牌的手機,難道不會覺得奇怪嗎...

為什麼很多用CorelDRAW的平面設計師還不醒悟轉用AI而堅持依舊在用CorelDRAW?

子華男神 首先,CorelDRAW和AI PS一樣,只是掙飯的工具之一,而工具只有趁手與否,沒有高下之分。比如說好多印刷廠就要求提交CDR檔案,你可以給AI或ps,但我是將轉化的時間長短也計入效率從而歸入 趁手 範疇的 其次,CorelDRAW可能對於某些從業人員上手時的介面更友好,更直觀從而更容易...

為什麼很多用蘋果的總是覺得華為不好, 總是說華為愛國綁架

Rod 周 1。這部分蘋果使用者 國內外都有 不了解中國手機的進步,2。其中部分人素質極低,單純認為外國品牌就是強,3。確實有部分恨國黨,別有用心說這種話,4。部分使用者在華為身上傷心失望過,思路一時難以扭轉,5。以上都不考慮所謂雙方水軍因素。 可惡我要學習啊 額,我個人覺得支援的是華為這個品牌企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