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械化採集蘋果 梨 桃子等水果難在哪?

時間 2021-05-14 13:37:07

1樓:費雲鵬

問題可能有幾個吧:

1.種植標準化。品種是不是適合機械採收,包括種植相關的農藝技術要配套好,株行距設計好,實現標準化。品種本身就不適合機械採收,比如樹形問題,咋搞都不行。

2.對果樹的保護。機械對果樹不能有損傷,問題裡面說的幾種果樹畢竟是多年生的,不像棉花、玉公尺、水稻和小麥,收割完直接秸稈粉碎或者收集起來,不用考慮對植株的影響。

3.對果實的損傷。蘋果、梨、桃皮都是比較薄的,機械採收的過程裡面,如果表皮受了損傷,很快可能就壞掉了,也用不著說銷售的事情。

4.果實的精準識別。這部分可能不是啥大問題,反正現在技術發展水平也不低了,當然要是考慮分批採收,區分成熟度,估計就難些了。

5.果園地形的適應。坡地啥的裝置本身能夠正常行駛。

2樓:求學者

對於蘋果、梨、桃子等這類水果,因單株成本高,產量大,且同株的成熟度差異大,無法做到和玉公尺、小麥一樣整株收穫。如果單株收穫,需對其成熟度進行辨別,現有的機器視覺技術尚不能完全替代人工實現水果成熟度的辨別,而且蘋果、梨等在果樹上分布異常不均,即便機器視覺技術能夠實現水果成熟度的辨別,機械手也無法做到自動規劃最優路徑實現水果的採摘,因此現階段難以做到精準對靶採摘水果。

3樓:

大學學過一丟丟,早忘光了,扯下:

1質量。比如聯合收割機收割玉公尺,是允許有一定損失率的,一定範圍內可以接受。若是蘋果之類,過於暴力的方法肯定不行,除非就是做進一步加工,否則磕碰還是盡量避免,感覺上還是機械手更好些;

2效率與成本。若是用類似機械手保證質量,效率降低,成本上公升。相比之下,花錢僱人採摘可能更加便宜。

泛泛而談,不懂技術。

4樓:吃貨大叔

說重點,鮮食水果和加工水果是兩個不同的種植體系!中國很少的專門用於種植加工水果的果園。

中中國人喜好鮮食水果,果品加工的比例不足10%。鮮食水果對水果外觀的要求很高,要求無病斑、無虫斑、著色均勻。。。這些原料果完全沒有要求。

以柑桔為例,國際上約有35%的柑桔用於加工,加工產品中果汁又佔80%以上,而我國實際加工量僅佔柑桔產量的5%左右,加工產品以罐頭為主,約佔80%。

原料果和鮮食(商品)果的成本構成完全不一樣,以蘋果為例子,商品果的種植成本在2塊/斤左右,主要是藥品和人工。但原料果的成本只要0.5-0.8元/斤,主要成本是土地租金和肥料。

其實鮮食水果和加工水果連種植體系都不一樣,中國也有專門種植原料果的,像海公升集團下的有些種植基地,就全部按照原料果的需求來種植,也可以做到全機械化採收。國外也有專門用於鮮食的果園,也大部分需要僱傭人員來採收。

國外也有人工採收

中國農業並不是像很多人想的那樣比國外落後,而是中國的消費形式和國外不太一樣,不需要使用機械作業。忘了說了,中國在水果種植過程中使用的農業機械倒還是很多的,你去看看漫山遍野的滴灌帶,全自動的打藥車是很常見的東西。你看日本農業,在世界上都算發達的,但在水果方面和中國一樣,大部分依靠人工解決,點花授粉,人工套袋,人工採收,也極少使用機械,像那種採收機更是基本不用。

鮮食果園

原料果園

5樓:莫奈

我覺得吧,有兩個方面可以說。

1.像目前的自動收玉公尺小麥,都是不考慮對植株本身的損害的,就是收玉公尺時會對玉公尺植株造成大的傷害是可以的,但是摘蘋果不能損傷蘋果樹,所以難。

2.成本問題。即使造出來了,如果成本過高,還不如人工。

6樓:李田

@友華 說的再點子上。

只有規模化以後,種植標準化,機械採摘才能順利鋪開。

Multipurpose Orchard Robotics | Our Work | Robotics Plus

7樓:願如約而至

今年機械創新大賽賽題跟這差不多。

簡單想了一下,最大問題還是效率與質量問題,與人工相比,有採摘速度就難以保證質量;要保證質量,速度難以保證。設想過兜袋採摘,但對果實精確識別著實太難,能實現的裝置或感測器成本太高了。

8樓:楚國評

個人認為,實現水果機械化收穫的困難,首先在於農藝與農機的不一致,目前我沒還有大面積的以家庭為單位種植的果園,這些果園並沒有嚴格的種植標準,導致種植方式沒有統一。開發一種適合於農業不同種植方式的機械,對於農機來說比較困難。

果樹枝葉繁茂,果實穿插其間,給採摘造成了很多不便。目前國內有好多關於自動採摘機械人,但是真正能夠投入使用的,少之又少。

9樓:

10樓:

實在是汗顏,我還是乙個農機專業的人,我只能說一說自己的看法,但不一定準確。。

採摘蘋果,梨子之類的水果和採摘其他的農作物不一樣,因為你不得損壞樹木,還不得損壞果實。所以你只能去進行乙個精確的採摘,那麼你就需要首先識別什麼是水果,什麼是樹枝,而且你再識別到是水果之後還需要繞過樹枝去採摘。

還有就是裡面地形比較複雜,空間比較狹窄。

所以這一系列的動作需要很多的感測器,

11樓:馬駿

有點意思,專業相關,來強答一番

目前摘蘋果方式有兩種,超市賣的是人摘的,做罐頭的是機器晃下來的。

真要實現機械無傷摘鮮果,到處都是難點,以蘋果為例:

1、我得看到哪個是蘋果吧?

關於成熟蘋果的影象識別,有兩步,第一步區分蘋果與樹葉,第二步分析蘋果的成熟度

第一步容易一些,第二步就需要不同品種不同分析了,但目前的技術可以實現,最早關於成熟度的影象識別在士多啤梨和小西紅柿上。

2、我得摘下來吧?

需要特別打造一支靈活的機械手,

上圖的機械臂倒不是說不能用,但因為雜枝較多,這個工作效率並不高,真正好用的應該是這個

達到這種自由度才稱得上摘蘋果的神器,這玩意不好造啊,多往裡堆舵機,或者有什麼人造肌肉之類的黑科技,就算造出來了還得想辦法把成本降下來……,嘖嘖,任重而道遠啊

3、摘下來的蘋果得運輸吧?

果樹不見得都是在平地上,還有在丘陵山地的呢,造一台機器怎麼著也得適應一下地形吧,所以,這台機器的底盤可能是這樣的

補充一下,採摘與運輸並不是同一臺機器。

4、以上幾點都實現了之後,我總不能用人開著機器上山摘果子,用遙控機操作機械臂吧?

花這麼大成本開發一台機器,就是為了減少人工的,所以自動化是必須要實現的。

自動採摘,自動堆放,自動運輸(駕駛),這三點要是都實現了的話,這台機器才算的上自動化。

總結一下

開發這台機器需要整合多方面的前沿技術才可能實現,捯飭出樣機之後能成本可控的量產也是極為關鍵的一步。

目前所有的農機裝備廠商都沒這水平,但是,實現水果採摘的自動化是大勢所趨,這樣的機器一定會誕生,但具體是十年還是二十年後就不曉得了……

蘇軍有過機械化步兵麼?

Xi Yang 要是冷戰時候,BMP1是世界上最早的步兵戰車之一。就算是BTR60,那玩意可是帶裝甲的,而且裝14.5機槍顯然不是為了簡單自衛 這玩意穿深比一些20炮都大 顯然有伴隨衝擊提供火力支援的能力。顯然裝備這些的步兵單位就是機械化步兵。 一蓑煙雨任平生 蘇聯的摩托化步兵跟北約的機械化步兵是一...

山區梯田怎麼怎麼實現機械化耕種?

社會無敵小佩琪 這樣的情況下,實現機械化其實也不難,不過我們不能用大型機械,可以同時購置多個小型機械。同時進行不同層的梯田收割,這是針對於糧食作物來講的。但是缺點是成本問題,梯田做的比較成功的算是茶業產業吧,不過勞動力需求大,但是產值高,我覺得糧食作物沒必要承擔這份風險。其實更重要的建議是,既然有水...

人類真的可以不勞動 全部機械化嗎?

琴簫 即使技術上實現了,到那時候,仍舊會有人閒不住,一定會想出別的事情來做。因為人的慾望無止境。試想現代社會的機械化程度比原始社會高出多少?然鵝,現代人比原始人只怕活得更累。 Haverlun 第一階段 人力維護,機械全自動化 第二階段 機械自維護,全自動化,人只需要進行腦力勞作第三階段 全虛擬化,...